安托萬·博奎特
戴維·施溫班克斯
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不久前發布了2010年度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國科技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已經攀升到9.417,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影響力最大的科技期刊之一。
這一成就的背后,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細胞研究》與世界科技期刊出版巨頭——自然雜志出版集團(NPG)從2005年開始起步的合作。對于雙方而言,這都是一個具有轉折點意義的合作:NPG找到了一個優秀的、極具發展潛力的合作伙伴;《細胞研究》則從此駛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影響因子從起初的2.102躍升至如今的9.417。
作為科技期刊國際合作的成功范例,自然出版集團亞太區總裁戴維·施溫班克斯、自然出版集團亞太區副總裁安托萬·博奎特以及《細胞研究》雜志常務副主編李黨生近日接受業內媒體采訪時,探討了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道路。以下是訪談節選。
對中國科技期刊來講,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升級,而不是如何做“大”。不要試圖成為一本內容很泛的“大”期刊,而要力圖成為小而精的期刊,在細分領域形成很強的影響力。對科技期刊來說,影響因子達到3分,是一個分水嶺,超過這個數字就能吸引更優秀的研究論文。《細胞研究》的策略就是在全球吸引一些重要科學家來發表高質量的文章,讓影響因子迅速提升。
在編輯理念方面,一本期刊要成為優秀期刊,編輯的眼光非常重要。在西方,科技期刊編輯選擇文章時最看重的是文章質量,它有哪些創新的地方。而在中國,可能最看重的是作者個人,比如一些學術泰斗。中國的編輯在拒絕著名科學家的質量不夠的文章時,我覺得有時還顯得不夠勇敢。現在,《細胞研究》在這方面已經在轉變,他們建立了自己的篩選標準,影響因子也在快速提高。其他中國科技期刊的編輯在選擇文章時,應該更自信一些。
就像博奎特所說的,一本優秀的科技期刊應該有勇氣拒絕權威,只看論文水平。《自然》旗下的期刊都致力于刊發最優秀的研究成果,不管作出成果的科學家來自哪里,他們姓誰名誰。我們從不害怕得罪權威,如果我們認為他們的論文算不上出類拔萃,不足以刊登在《自然》及下屬刊物上的話,我們就會拒絕他們的稿子。
當然,我們有時也會犯錯,被拒的成果后來贏得了諾貝爾獎。其中一個例子與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哈姆特·米歇爾有關,當年他對光合反應中心的研究論文被《自然》拒收,但這篇文章發表到其他雜志后,卻為他贏得了諾貝爾獎。不過,哈姆特·米歇爾在論文被拒后,非常大度地接受了我們的意見,并且在向其他雜志投稿之前,還根據這些意見,對論文作了一些修改。
最關鍵的是,一本雜志要有勇氣和信心來保證編輯意見的獨立性,在作決定時不受作者名氣、編委會的影響。審稿人只能對文章本身提出意見。《自然》下屬期刊都沒有編委會,一篇文章最終是被接收還是拒絕,決定權都在我們那些非常專業的編輯手上。這些年輕的、才華橫溢的編輯是《自然》所有期刊的關鍵力量。
我認為國內科技期刊與國外優秀科技期刊的差距,主要體現在文章的學術水平及期刊的學術影響力這兩方面。這兩方面又是相輔相成的,文章的學術水平低,必然導致期刊學術影響力弱,反之亦然。
制約國內科技期刊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還是在于人和體制這兩方面。缺乏優秀的編輯人才導致國內科技期刊長期處于“潛伏”狀態,而體制的制約更使得優秀人才不愿意從事編輯職業。科技期刊在國內長期被置于科研附屬行業的位置,不太受重視,支持力度和科研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擁有深厚學術背景的科研人員基本不愿意從事編輯行業,這造成了國內很少有科學編輯,對于期刊學術水平的提高很不利。
這幾年,《細胞研究》和自然出版集團的合作是一個成功案例,相信我們的經驗對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能提供一些借鑒。我們認為,期刊發展的關鍵是頭腦冷靜、定位明確。同國際知名科技期刊出版商合作,對于國內的學術期刊而言,就如同插上了一對隱形的翅膀,可以提高論文的傳播效力,擴大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增加海外銷售等。
但是,不要簡單地認為,國際合作能夠拯救中國科技期刊,文章的學術水平還得靠自己努力。只有當中國的科研實力進一步加強,中國科學家取得更多創新性成果,中國科技期刊的水平才可能水漲船高,出現更多的名刊,才會有更多的中國科技期刊走向世界。
(本文由《環球科學》雜志社供稿)
今年2月,國家相關部委連續下發了《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與《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兩個重量級文件。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科技界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進行了總動員。科技期刊第一時間投入戰斗,密切跟蹤科研攻關進展,緊貼一線診療實踐,快速發表優秀成果,薈萃科學抗疫中國智慧,強化國際共享合作,充分彰顯了......
各有關單位:為全面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意見》(簡稱《意見》),推動我國科技期刊高質量發展,根據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2020年工作計劃,從圖書編制和視頻制作、學術研究、交流研討、保......
關于啟動2020年度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試點工作的通知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為加快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推動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根據中國......
各有關全國學會、協會、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為加快推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推動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評價體系,根據中國科協年度重點工作計劃,按照《分領域發布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實施方......
11月22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公布“關于下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項目的通知”,共有285個期刊項目入圍,總經費超過2億元。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
2019年中科院分區JCR于2019年12月16日出爐(相關鏈接:2019年JCR中科院分區出爐!PNASNat.Commun重回一區),小編及時整理了綜合類,生物類,醫學類領域的1區期刊,發現綜合類......
近日,中科院期刊分區在線平臺公布了2019年最新數據,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被歸納到二區的綜合性期刊PNAS、ScienceAdvances和NatureCommunications,今年重新回到一區(相......
2019年JCR中科院分區出爐,一區共有1946本,其中PNAS及NatureCommunications重新回到一區。具體情況,可以參考JCR中科院分區官網介紹。所有的版權歸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科......
各有關單位:根據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關于組織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有關項目申報的通知》及《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評審細則》有關規定,經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