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5-12-30 14:20 原文鏈接: 評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幾點體會

      對于國內的科技工作者而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無疑是最具有分量的一份基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意義不僅僅是獲得一筆科研經費,最重要的是這代表了自己的學術水平受到了國內同行的認可。筆者今年有幸函審了十份標書,站在一個評審者的角度與大家分享一些基金申請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為保護隱私,避免引發不必要的恩怨,以下案例均在原有案例的基礎上經過了一定的修飾,目的旨在舉例說明一些現象,請各位讀者不要對號入座。)

      一 建議精簡立論依據部分

      立論依據是標書最重要的部分,體現了申請者的學術洞察能力和創新能力。雖然標書規定的立論依據部分是4000-8000字,但很多申請者可能是太著急把自己的學術思想一覽無余地表達出來,所以洋洋灑灑地寫了8000字,沒有考慮評審專家的感受。實際上,大部分評審專家都很忙,閱讀申請者大量的背景介紹將花費較多時間和心力,即使專家很有耐心去閱讀,隨著審稿時間越來越長,信息量越來越大,難免產生視覺疲勞,影響評審人對申請者研究意圖的理解。

      拿筆者評審的一份標書為例,其題材是研究某通路與某疾病發病機制的關系。立論依據用了3000字對某種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方案等進行了描述,實際上筆者認為這完全是不必要的,這種背景介紹200字足夠了。應該把闡述重點放在自己要研究的這條通路與疾病的關系上來,特別是申請者當初是如何獨辟蹊徑地想到這個題材的,這個題材有何創新性和科學性等。

      我的筆者建議是立論依據部分最好精簡、聚焦,體現線性思維,少說廢話。我個人認為2000字(不算參考文獻)是比較恰當的字數,另外配上如能配上1-2幅卡通示意圖圖說明自己的研究意圖更好。

      二 充分考慮評審專家的專業能力

      標書與SCI論文不同之處在于:SCI論文大多數時候是給小同行審閱的,闡述的是一些很狹窄的方向,所以一定要寫得具體;而標書很多時候是給大同行審閱的,對于一些具體的學術問題,評審專家可能也不十分清楚。如果作者寫得很復雜,用了很多專業的名詞術語,而且還不進行詳細的解釋,評審專家讀起來就會很累,不想繼續讀下去。

      實際上,評審專家主要是看一個研究思維、或者說申請者的研究思路是否清晰合理。畢竟研究內容是否有創新性是很難界定的,畢竟每個人關注的領域都很小,稍微跳出自己的領域,完全有可能由大牛變成菜鳥。但科研有一些共通性,尤其是在研究思路或者說實驗路線方面尤其是在研究思路和實驗路線方面。因此我筆者建議申請者在涉及到一些復雜的實驗技術、或者一些相對較新的概念時,盡量用最簡單、通俗的語言來進行描述,最好能讓大同行看懂,以增強標書的穿透力。

      三 不要用一些無關緊要的話吹噓自己

      筆者一直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來進行標書的評審,在過程中發現許多作者愛吹噓自己。比如某申請者在有的標書中會寫到:“我們與國外某教授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該教授在這個領域具有統治地位。”“我曾師從于某教授,某教授是這個領域國內一流的專家。”等等,即使這個教授在這個領域確實稱得上有“統治地位”,但是申請者這樣寫難免讓審稿人覺得:他有統治地位關你什么事?這個課題是你在申請,不是他在申請。假設碰上該教授的學術對手,說不定會影響這份標書的評審。

      在標書的評審中,評審人主要是看研究有沒有新意、有沒有價值、科學性如何、值不值得資助,與場外因素關系不大。可能有些場外因素會有意無意地左右部分評審專家的意見,但是對于申請者而言,客觀陳述與某教授有合作,或者自己的導師是誰就可以了,沒必要在后面加“一流專家”、“有較大影響力”、“久負盛名”之類的詞語。

      以上是我今年參加自然科學基金函審的一些體會,談得比較寬泛,也不一定正確,希望對大家有所借鑒。

    相關文章

    1110項2025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和第一批獎勵擬資助公示

    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宣布,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已圓滿結束,最終決定擬資助項目共計1100項,其中包括面上項目600項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00項。......

    1110項2025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和第一批獎勵擬資助公示

    近日,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辦公室宣布,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已圓滿結束,最終決定擬資助項目共計1100項,其中包括面上項目600項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00項。......

    300萬元/項基金委醫學科學部公示一項目資助結果

    12月24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學科學部公示第二批專家推薦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結果。以下為公示詳情。2024年醫學科學部第二批專家推薦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結果公示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

    河南省第二批省自然科學基金結題驗收項目公示

    關于2024年第二批擬備案的省自然科學基金結題驗收項目的公示根據《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豫科〔2022〕119號)、《關于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題驗收相關事項的通知》(豫科基〔2023〕3號......

    河南省第二批省自然科學基金結題驗收項目公示

    關于2024年第二批擬備案的省自然科學基金結題驗收項目的公示根據《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豫科〔2022〕119號)、《關于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結題驗收相關事項的通知》(豫科基〔2023〕3號......

    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2024年度專項項目評審會議在京召開

    2024年12月3日,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在北京召開2024年度專項項目評審會議。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學敏院士,生命科學部主任種康院士出席會議并講話。生命科學部副主任王璞玥主持開幕式。......

    多位院士入選!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評選結果揭曉

    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共有56位科技工作者獲獎。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了植物分子遺傳學家李家洋院士。他建立了水稻基因圖位克隆技術體系,奠定了我國植物功能基因組學研......

    清風徐來卓爾不群

    ——記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徐卓12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學院徐卓教授作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的獲獎者之一,參加頒獎儀式。&nbs......

    56人,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獲獎名單公布

    何梁何利基金2024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于1994年3月30日捐資創立的、以獎勵中華人民共和國杰出科技工作者為宗旨的科技獎勵基......

    嘉創一期基金完成備案規模30億助力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

    最新消息,上海嘉創一期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嘉創一期基金”)完成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備案,基金規模30億元,由嘉定科投集團下屬上海嘉定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定創投”)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