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8-04 15:56 原文鏈接: 評論:從韓春雨事件看論文中的高危因素

       8月3日,韓春雨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那篇著名論文正式撤稿,但是圍繞這件事情的議論和反思,顯然還會繼續下去。

      人們很容易由此聯想到此前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的學術造假事件。但這兩起事件的最大不同在于,小保方晴子論文中的關鍵實驗結果圖曾被人為修改,而目前無人指出韓春雨論文的圖片存在“PS”痕跡。

      這是性質上的根本不同,但也讓韓春雨實驗結果不可重現的真實原因更加撲朔迷離。

      一個令人掃興的事實是,科研成果難以重復的現象,在學術圈并非鮮見。2012年,世界最大的制藥公司之一安進公司的研究人員宣稱,他們試著重復癌癥研究領域53篇“里程碑式進展”論文的研究結果,有47篇的結果無法再現。特別在生物學領域,由于生命活動本身的復雜性,影響實驗結果的主客觀因素更是多如牛毛,難以全部避免。

      然而,可重復性終究是科研活動的生命。科學家畢生的工作,就是為某一個領域某一個具體問題,找到一個普適性的答案,揭示具有普遍意義的客觀真理。不可重復的結果,就是不能走出“娘家”實驗室,不能兌現價值的成果。

      韓春雨這篇論文的撤稿,固然是“發表后同行審議的勝利”,但這場勝利,是有一定偶然性的。首先這是一項應用性很強的研究,如果成果靠譜,將給眾多科研工作者帶來一個空前好用的基因編輯工具,技術的革新甚至有可能帶動整個學科的迅猛發展。正因如此,這篇論文甫一發表,就引起了來自國內外同行的高度關注。

      其次,有科研人員指出,該論文中涉及的實驗并不復雜,在材料和實驗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一周內就能完成一次全操作。這也引來國內外眾多實驗室紛紛加入重復驗證的大軍。當然,金錢、頭銜、榮譽,以及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也都在為這場“真偽之爭”推波助瀾。

      然而,在烈火烹油的“韓春雨事件”背后,又有多少不可重復的論文安然躺在期刊中,被學習、被引用、被作為下游研究的起點和依據?

      導致學術論文不能被重復的高危因素很多。一些高校和機構中常見的工作模式是,學術帶頭人只負責提供指導和把握方向,并不親自著手實驗操作。大量科技論文雖然掛著知名科學家的名頭,但主要還是課題組里博士甚至碩士研究生的工作。如果部分研究生存在客觀上的經驗能力不足,甚至主觀上的投機取巧,就會給論文的真實正確性埋下隱患。

      其次,數據造假也可以以一種非常隱晦的方式進行。例如進行大量重復樣本實驗,然后在其中挑取“合意”的數據。對于那些樣本制備過程復雜、實驗周期較長的研究,由于很少有人去重復全過程的實驗,因此更難被發現。

      此外,不易察覺的儀器故障、樣品污染、試劑質量問題,甚至更加隱蔽的實驗區域氣溶膠污染……都在論文中埋下了一顆顆不定時炸彈。遺憾的是,重復實驗沒有經費支持,又大多不能形成新的論文,很少有人愿意承擔“雷鋒”的角色,去費時、費力、費錢地做這種掃雷工作。

      隨著政府、社會對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者重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科學家憑借優異的工作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獎勵,各領域的“天價論文”也陸續出現。人們在樂見其成之余,是不是也應該反思,如何在科研體系內,盡可能減少學術論文有意造假和無意出錯的高危因素,讓不可重復的隱患論文越來越少,讓實至名歸的成果越來越多。

    相關文章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動撤回稿件,團隊內鬼竟是他?

    安陽師范學院和香港理工大學化學生物學及藥物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相關科研人員主動撤回剛發表兩個多月的論文。9月14日,英國皇家化學會(RSC)著名期刊《材料化學A》(JournalofMaterialsC......

    西安交大一附院一篇涉肝癌論文撤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40.shtm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傳染科(感染科)和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感染疾病科相關科研人員撤......

    撤稿觀察主編《自然》發文:月論文撤稿達三百篇

    2010年,當IvanOransky和AdamMarcus創立學術誠信網站撤稿觀察時,他們并沒想到會趕上一波大潮。最初,他們估計每個月大概有3篇論文被撤稿。然而在第一年,每個月就有45篇論文被撤,到了......

    偽造數據?這篇由頂尖高校團隊完成的Hepatology被撤稿

    Polycystin-2(PC2或TRPPC2)是瞬時受體電位通道家族的成員,是一種非選擇性鈣通道。PC2的突變與多囊性肝病有關。PC2缺陷膽管細胞顯示環磷酸腺苷的產生增加,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2(......

    博士后7篇論文被撤,本人:能發表說明沒問題

    4月27日至5月4日,深圳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博士后劉杰等發表在RSCAdvances的7篇論文陸續被撤稿,主要原因均為“未標明引用的文本與其他作者的文章存在大量重復”。該刊由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最......

    震驚!16篇中國文章被撤,疑似與論文工廠有關!

    ArtificialCellsNanomedicineandBiotechnology(期刊縮寫ArtifCellNanomedB)是英國InformaHealthcare出版社旗下的一本期刊。201......

    22年后撤稿,知名教授因虛構人物死亡公開道歉

    他終于下定決心撤稿,親手終結這件事。紐約醫學院臨床教授沙阿(ShetalShah)近日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上發表聲明,要求撤回一篇22年前刊登在這本醫學頂刊上的文章。那時的沙阿,還是一名實......

    杰青團隊被連撤四稿,理由竟是?

    人類生長轉化依賴蛋白(HGTD-P)是一種新發現的蛋白質,可促進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HIBD)中的神經元凋亡。然而,調節HGTD-P表達的機制尚不清楚。2013年12月10日,四川大學母得志(國......

    神奇!6篇文章作者不同卻使用相同尺子,其中3篇已撤回

    長基因間非蛋白編碼RNA00466(LINC00466)促進肺腺癌進展。盡管如此,LINC00466在舌鱗狀細胞癌(TSCC)中的表達和確切作用仍不確定,需要進一步研究。2020年12月22日,棗莊市......

    2021撤稿盤點:十年灌水無人問,一朝撤稿天下知

    知名學術媒體撤稿觀察(RetractionWatch)近日回顧了2021年重大的撤稿事件,長期造假、惡意灌水、反科學等等現象不一而足。這更豐富了我們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認識。而撤稿本身作為學術圈的自凈化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