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門口司空見慣的“高價收藥”卡片,一個新情況正日益引起關注——其收購的“回流藥”大多為醫保藥品。
近年,江西、福建、山東、北京等多地曝光倒賣醫保藥品的典型案例,讓蠶食鯨吞醫保基金的違法犯罪行為暴露無遺。
醫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救命錢”,非法收購、銷售騙保藥品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針對當前存在的利用醫保騙保購買藥品、倒賣謀利等問題,有關部門正加大對倒賣醫保騙保藥品“中間商”等的懲治力度,著力斬斷“回流藥”產業鏈。
朱慧卿 圖/本刊倒賣醫保藥品犯罪多發
近年我國倒賣醫保藥品犯罪呈多發態勢。
南昌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查支隊二大隊教導員熊輝介紹,回收倒賣藥品的現象由來已久,但近年出現的新情況是倒賣醫保藥品。相比傳統制售假藥劣藥犯罪,倒賣醫保藥品犯罪利潤較高。特別是近年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力度大、范圍廣,推動部分藥品價格大幅降低,相關犯罪更為多發。
僅2022年,江西南昌警方即偵辦了十余起倒賣醫保藥品案。警方在其中一起案件中扣押拜新同、立普妥等急慢特醫保藥品4萬余盒,藥品來源地涉及6省,銷往地涉及21省,294家藥店參與倒賣,涉案資金流水近2億元。
此前,南昌市公安局東湖分局還偵破一起相關案件,并在去年7月被評為公安部五大涉藥類典型案例。該案涉及湖北、福建、上海等14省市,專案組查獲近5萬盒、200多個品種非法倒賣醫保藥品,涉案價值2億多元。
“全國多地披露的倒賣醫保藥品案件涉案省份多、范圍廣、金額大,導致醫保資金大量流失。”熊輝說。
醫保藥品被倒賣至全國各地,特別是部分在黑市較為少見的大病用藥被倒賣,威脅著藥品市場秩序和群眾用藥安全。有案件顯示,由于當地患者較少、市場有限,一些治療腫瘤、尿毒癥等大病的藥品過去在黑市很少流通,但隨著第三方交易平臺興起,此類藥品從當地流向全國,甚至銷往偏遠農村地區,而這些藥大多在臨界期,藥品容易變質,危害用藥安全。
倒賣醫保藥品的違法行為加大了急需用藥的群眾買到醫保藥品的難度。據了解,公安機關在案件偵辦中發現一些整箱未開封的醫保藥品被倒賣。而每年集采藥品在各省的約定采購量有限,倘若藥販子將其大量套刷出來,就可能導致患者在醫院開不到集采藥品。這也是年底一些療效好、需求量大的慢特病用藥往往出現暫時性短缺、相關藥品在黑市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
“收藥”背后的黑色利益鏈
受訪民警表示,倒賣醫保藥品的犯罪利益網由套刷藥品、回收藥品、物流寄藥、轉手賣藥等環節組成,涉及職業藥販、參保人員、個別醫務工作者和藥店等多個利益主體。其中,一批以倒賣醫保藥品為業的不法分子穿針引線、推波助瀾,或指使、教唆、引誘參保人員騙保,或從騙保者手中收購藥品,是倒賣醫保藥品犯罪利益鏈上的關鍵環節。
有的參保人員在這些不法分子的誘導下,將從醫院買到的醫保藥品低價轉賣給藥販、藥店,再加價出售給其他人員。
南昌市公安局東湖分局辦案民警介紹,以七片裝的降壓藥拜新同為例,2022年這款藥在當地的售價一般為每盒26元左右,如果患者是退休職工,其在醫院開藥并經醫保報銷后自付部分約為售價的20%,也就是5元多一點,而職業藥販會以市場價五折上下的價格,也就是13元左右從患者手上回收藥品,再加價轉賣給其他患者。
據了解,按現有政策,門診慢特病患者每年都可享受一定醫保待遇支付限額,分病種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支付限額未用完的一般不劃轉到下一年。在國家醫保談判和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實施后,部分慢特病藥價大幅降低,而患者醫保待遇則逐年提高,有的患者認為醫保待遇用不完,“不用白不用”,存在從醫院買醫保藥品再轉賣給藥販子變現的心理,殊不知參保人員“走醫保”套刷遠超正常用量的藥品涉嫌騙保。
職業藥販以醫藥公司為幌子非法回收倒賣醫保藥品。
南昌市公安局東湖分局治安大隊四中隊中隊長周俊義說,一些犯罪分子通過開辦醫藥公司掩蓋其非法收購銷售醫保藥品的行為,他們從“下線”處回收騙保藥品,再借助醫藥公司這件“外衣”向藥店、私人診所等終端市場售賣。這些職業藥販往往聚集在醫藥公司較多、醫療資源相對豐富的大城市作案,且不同層級的藥販子會因分工不同織在同一張犯罪網上。
醫生超量開藥、醫患合謀開藥等行為也不容忽視。有辦案民警告訴記者,普通參保患者很難一次性開出整箱未開封的藥品,很大可能存在內外勾結、集中套刷醫保卡的犯罪行為。
也有醫生與患者合謀開藥。受訪醫保部門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曾在檢查某三甲醫院時發現,有醫生給一位退休職工在一年內開出了可供其使用三年的藥量,其中包括大量滋補中藥。
加強醫保藥品流通監管
為有效遏制倒賣醫保藥品犯罪行為,受訪公安機關和醫保部門人士建議加強醫院開藥源頭監管、嚴格落實藥品追溯制度、建立藥品監管長效機制。
加強醫院開藥源頭監管,當好醫保藥品流通把關人。醫保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醫院是醫保藥品流出的第一道關卡,醫生是醫保藥品開具的重要責任人,為有效堵住醫保藥品倒賣源頭,既要加強對參保患者、醫生等主體的醫保政策法規宣傳教育,也要積極推廣信息化、大數據篩查等智能監控方式,加強對開藥環節的全流程監控。
嚴格落實藥品追溯制度,向辦案單位有限制開放溯源權限。藥品溯源信息是判定藥品是否為醫保藥品的重要依據。但受訪辦案民警表示,公安等執法部門調閱藥品流通信息時需要向提供藥品溯源碼服務的第三方公司申請,由于查獲倒賣醫保藥品的數量較多、申請效率較低等原因,常常影響辦案效率。同時,他們發現藥品追溯制度有時存在“空轉”現象,一些集采藥品在出庫時未嚴格落實掃溯源碼制度,藥品流通信息完整性缺失,影響辦案機關取證,加大辦案難度。
建立藥品監管長效機制,斬斷跨區域作案鏈條。辦案民警介紹,倒賣醫保藥品案件中,藥販子與參保人員、藥店大多私下交易,行政監管部門有時難以發現。建議聯合醫保、衛健、市監等部門,從醫保基金、藥品流通等方面加強監管,形成監管合力。同時加強物流運輸管理,嚴查無資質、無票據的涉藥跨省市郵寄行為,斬斷跨區域作案的運輸鏈條。
2023年10月30日,2023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與檢測技術大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指導,中國食藥促進會檢驗檢測服務分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檢測分會、太平洋國際展覽(北京......
2018年以來,我國已開展8批國家組織藥品集采,涉及333種藥品。2021年6月起,國家醫療保障局委托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牽頭對第二、三批國家組織集采的23個代表性品種,開展第二期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真實......
國家藥監局網站今天發布通告,通告如下:經海南省藥品檢驗所等5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陜西海天制藥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生產的血府逐瘀片等22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現將相關情況通告如下:一、經海南省藥品檢......
8月28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關于開展第九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相關藥品信息填報工作的通知》。從此次公布的藥品填報范圍來看,第九批集采涉及195個藥品品規,共計44個品種,包括右丙亞胺(右雷佐生......
一、項目編號:GZZJ-ZG-2023486 二、項目名稱: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實驗室設備采購項目(第六批)三、采購結果合同包1(廣東省藥品檢驗所實驗室設備采購項目(第六批)):供應商名稱供應商......
遇到頭疼腦熱,手機一鍵下單,藥品很快送到家……當前,一些藥店開展網上藥品銷售業務并配備快捷的物流服務,讓網絡購藥像網絡購物一樣便捷,“互聯網+藥品流通”的新業態打開了廣闊市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負......
中新經緯7月18日電國家藥監局網站17日發布關于4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通告指出:經甘肅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10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北京朗迪制藥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生產的碳酸鈣D3顆粒等49......
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14日發布消息稱,香港聯邦制藥廠有限公司跨境委托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關聯公司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生產的維生素C泡騰片近日正式在內地投產上市并銷售,這對于開創性地推動粵......
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關于發布《人源性干細胞及其衍生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技術指導原則(試行)》的通告(2023年第37號)發布日期:20230621 人源性干......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發布通知,公開征求ICH《E6(R3):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指導原則及附件1草案。ICH《E6(R3):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GCP)》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