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5-31 11:42 原文鏈接: 譚蔚泓院士:逐夢“聰明分子”精準抗癌

      他擔任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杰出教授卻毅然選擇回國,他致力于用“聰明”分子來識別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他連續3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論文引用率高的研究人員名單……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歸國7年里,國內科研的“黃金時代”讓他成果豐碩,一大批海外學者被他影響投身國內科研,而最讓他高興的是“遍布各地的學生們”。

      研發“納米火車”精準抗癌

      1985年,譚蔚泓碩士畢業于著名物理化學催化專家彭少逸門下,科研生涯自此開始。兩年后,他赴美國密歇根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研究癌癥這一世界性難題,我迫切希望學習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并致力于分子醫學。”

      學習最前沿的技術,最終是為了把這些技術帶回祖國。在譚蔚泓獲得美國密歇根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后,一次回國探親期間經朋友介紹,他認識了湖南大學的王柯敏教授。王柯敏教授邀請他回國協助其在湖南大學的研究工作,他毫不猶豫同意了。

      傳統的化療藥物無法將癌細胞和正常細胞區分開,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將正常細胞殺死,毒副作用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譚蔚泓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于尋找一種“聰明”的分子,既能殺死癌細胞,又不誤傷正常細胞。

      譚蔚泓帶領的課題組在國際上率先將納米生物技術、分子工程技術引入分析化學,提出了利用核酸適體研究癌癥等疾病發生、發展的分子基礎的新概念。

      經過不懈努力,譚蔚泓團隊研發出一種能向腫瘤細胞靶向輸送大量抗癌藥物的DNA“納米火車”。“火車頭”由核酸適體構成,可與某種特定癌細胞的膜蛋白結合,為給藥系統提供“方向”和“動力”。而通過分子自組裝形成的DNA結構則構成了一節一節的高容量“車廂”,用于裝載抗癌藥物分子或其他生物試劑。

      “納米火車”采用“火車”式設計,可一次性攜帶多個藥物分子,有助于縮短病人的治療周期,降低治療成本。同時,由于核酸適體可與目標物質或細胞高特異性地結合,由它構成的“火車頭”可精準地將藥物輸送至癌變區域,避免對正常細胞的“誤傷”,精準性大大高于傳統的化學抗癌藥物,毒副作用也非常小,可大大減輕癌癥患者化療的身心痛苦。

      憑借在生物分析化學、納米生物技術、化學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領域開展的一系列國際領先水平的研究工作,譚蔚泓在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2014—2016連續3年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研究人員名單,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點亮一個學科,帶出一批人

      在譚蔚泓的團隊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他從國外“拉回來”的留學學者。“中國已經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對科研的支持重視程度非常高,為什么不選擇回國工作呢?”譚蔚泓總是這樣說。

      曾榮獲“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的譚蔚泓說:“歸國創業讓我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動力與激情,為此我也積極鼓動了大批海外精英來華工作。” 在他的動員與協調下,美國艾姆斯國家實驗室的楊士成教授、美國艾梅瑞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的聶書明教授都曾與湖南大學開展了深度合作科研,有“世界生物納米領域第一人”之稱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科技顧問、美國西北大學查德?米爾金教授也在他的積極推動下成為湖南大學特聘教授。

      譚蔚泓2000年入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01年獲國家自然基金委杰出青年(B),2005年入選“中科院海外知名學者”。2004年,針對湖南大學沒有生物醫學學科的現實,他提議并成立了湖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中心,2010年成立生物學院,并擔任創院院長。

      到2015年他離任院長時,學院已經有40多名老師,300多名學生,不僅填補了湖南大學的學科空白,也推動了湖南大學生物醫學的發展和振興理科的計劃。他培養的研究生、博士后和訪問學者中有60多人在國內高校研究所從事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如果說這么多年有什么最讓我高興、值得我驕傲的,就是這些遍布各地的學生們。”譚蔚泓說。

      “知識分子應當戒驕戒躁”

      科研的過程充滿新的發現和挑戰,更有讓人厭倦的重復與困頓。回憶早年的科研經歷,譚蔚泓感嘆,經常做了幾個月實驗,仍然得不到想要的數據,最后只能推倒重來,“有時真讓人窒息和絕望”。

      譚蔚泓不斷勇攀科研高峰的力量源泉之一是恩師彭少逸。“彭教授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讓我終生謹記。”譚蔚泓說,“科研工作就像孩童在海邊玩建沙堡游戲,每次建好后又要推倒重來。一次次由簡到繁,一次次除舊布新,在循環往復中不斷創新。”

      “癌癥治療是世界性難題,在人體復雜的環境中對抗癌細胞存在很多未知領域。我們科研人員正是運用這種建沙堡的心態,在枯燥的科研中一次次循環往復、循序漸進,急不得也急不來。”譚蔚泓說。

      “如今國內科研發展速度快,一大批高素質的知識分子迅速成長,是令人欣喜的現象。但學界也存在一些浮躁、功利之風,知識分子應當戒驕戒躁,在攀登科學高峰時更應注重職業道德,時刻謹記科學家的身份、職責。”譚蔚泓說。

    相關文章

    譚蔚泓院士團隊《JACS》,《Angew》齊發!

    《JACS》:基于DNA的膜蛋白動態模擬用于編程適應性細胞相互作用在多細胞生物中,細胞相互交流以響應其微環境的變化,這種能力構成了多細胞生物的生命基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細胞相互作用主要是通過膜......

    譚蔚泓院士團隊《JACS》,《Angew》齊發!

    《JACS》:基于DNA的膜蛋白動態模擬用于編程適應性細胞相互作用在多細胞生物中,細胞相互交流以響應其微環境的變化,這種能力構成了多細胞生物的生命基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細胞相互作用主要是通過膜......

    大咖云集盡享TDMSQS2020學術盛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20年11月10日,2020年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測量與標準,質量與安全國際研討會(TD-MSQS2020)在南京市香格里拉大酒店開幕。在首日大會報告上,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

    譚蔚泓院士:應培養具有研究能力的醫師科學家

     “我建議中國要重振醫師科學家隊伍,培養真正具備研究能力,能解決臨床遇到的疑難雜癥的醫學領軍人才。”12日,在于浙江杭州舉行的2020全國深化醫改經驗推廣會暨中國衛生發展高峰會議上,中國科學......

    譚蔚泓院士:便攜傻瓜式檢測試劑盒問世,實現在家自測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因診斷困難、醫療資源透支而造成的防控難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分子醫學研究院譚蔚泓院士和楊朝勇教授團隊與湖南大學蔣健暉教授團隊發明了一種便攜傻瓜式的現場快速分子診斷新技術......

    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大會召開2位院士3位專家獲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8月16日,第十四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在山西大同大學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化學傳感器專家組主辦,山西大同大學承辦,山西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計量學國家......

    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圓滿閉幕再享色譜新技術盛宴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2019年4月23日,中國化學會第22屆全國色譜學術報告會及儀器展覽會圓滿落下帷幕(相關報道:第22屆全國色譜會在滬召開5位專家獲中國色譜貢獻獎)。閉幕式前,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

    譚蔚泓院士獲頒拉夫·亞當與匹茲堡分析化學成就獎

    近日,在美國費城召開的匹茲堡分析化學和光譜應用會議暨展覽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譚蔚泓教授因核酸適體在生物傳感,光譜分析,化學生物學、納米醫學和分子醫學等方面取得的諸多......

    快訊譚蔚泓院士獲得2018年度何梁何利進步獎基金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今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分子醫學研究院院長譚蔚泓獲得了2018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基金獎。譚蔚泓院士據悉,何梁何利基金是在中央領導同志親切關懷下,在科......

    譚蔚泓院士課題組發文:小分子熒光探針應用于癌癥成像

    據世衛組織估計,到2035年全世界每年將有2400萬新癌癥病例和1450萬癌癥相關死亡案例。在與癌癥相關的死亡中,如果可以早期診斷出癌癥,約30%的人會有獲救的希望。因此對癌癥早期準確的診斷對于增加治......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