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概要
通過本實驗學習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的方法和技術。
實驗原理
DNA分子在瓊脂糖凝膠中泳動時有電荷效應和分子篩效應。DNA分子在高于等電點的pH溶液中帶負電荷在電場中向正極移動。由于糖-磷酸骨架在結構上的重復性質,相同數量的雙鏈DNA幾乎具有等量的凈電荷,因此他們能以相同的速度向正極方向移動。在一定的電場強度下,DNA分子的遷移速度取決于分子篩效應,即DNA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構型。具有不同的相對分子質量的DNA片段泳動速度不一樣,可進行分離。DNA分子的遷移速度與相對分子質量對數值成反比關系。凝膠電泳不僅可以分離不同相對分子質量的DNA, 也可以分離相對分子質量相同,但構型不同的DNA分子。如上次實驗提取的pUC19質粒,有3種構型:超螺旋的共價閉合環狀質粒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簡稱 CCCDNA);開環質粒DNA,即共價閉合環狀質粒DNA 1條鏈斷裂,(open circular DNA, 簡稱OCDNA);線狀質粒DNA ,即共價閉合環狀質粒DNA 2條鏈發生斷裂,(linear DNA,簡稱L DNA)。這3種構型的質粒DNA分子在凝膠電泳中的遷移率不同。因此電泳后呈3條帶,超螺旋質粒DNA泳動最快,其次為線狀DNA和開環質粒DNA。
主要試劑
1. 10 x TAE (10倍體積的TAE儲存液)
配 1000mL50 x TAE:
Tris 242g
冰乙酸 57.1ml
0.5 mol/L EDTA 100 ml
pH 8.0
2. 凝膠加樣緩沖液(6x)
溴酚藍 0.25%
蔗糖 40%
3. 瓊脂糖(1%):稱1g瓊脂糖,放入250 mL三角瓶內,加入100 mL 1×TAE電泳緩沖液,加熱煮沸等其冷至60℃左右,倒入封好的電泳板上。
4. 溴化乙錠溶液 (EB) 0.5 μg /mL。
主要設備
電泳儀、電泳槽、凝膠成像儀、移液槍一套、微波爐。
實驗步驟
(一)制備瓊脂糖凝膠
按照被分離DNA的大小,決定凝膠中瓊脂糖的百分含量。可參照下表:
瓊脂糖凝膠濃度/% 線狀DNA的有效分離范圍/Kb
0.3 5 ~60
0.6 1 ~20
0.7 0.8~10
0.9 0.5~7
1.2 0.4 ~6
1.5 0.2~4
2.0 0.1~3
稱取0.1g瓊脂糖,放入錐形瓶中,加入10mL 1XTAE緩沖液,至微波爐加熱至完全溶化,取出搖勻,則為1%的瓊脂糖凝膠液。
(二)膠板的制備
1. 取有機玻璃內槽,洗凈,晾干,用橡皮膏將有機玻璃內槽的兩端邊緣封好。
2. 將有機玻璃內槽放置于一水平位置,并放好樣品梳子。
3. 將冷到60℃左右的瓊脂糖凝膠液,緩緩倒入有機玻璃內槽,直至有機玻璃板上形成一層均勻的膠面(注意不要形成氣泡)。
4. 待膠凝固后,取出梳子,放在電泳槽內。
5. 加入電泳緩沖液至電泳槽中。
(三)加樣
將樣品5uL與上樣緩沖液1uL混合,用移液槍將該混合樣品加入樣品孔(記錄點樣順序及點樣量)。同時加入DNA marker和購買的pUC18質粒
作為對照。
(四)電泳
1. 接通電泳槽與電泳儀的電源(注意正負極,DNA片段從負極向正極移動)。DNA的遷移速度與電壓成正比,最高電壓不超過5 V/cm。
2. 當溴酚藍染料移動到距凝膠前沿1~50px處,停止電泳。
(五)染色
將電泳后的凝膠浸入溴化乙錠染色液(0.5mg/mL)中,染色以觀察在瓊脂糖凝膠中的帶(戴手套操作)。
(六)觀察
注意事項
1.EB是強誘變劑并有中等毒性,配制和使用時都應戴手套,并且不要把EB灑到桌面或地面上。凡是沾污了EB的容器或物品必須經專門處理后才能清 洗或丟棄。
2.當EB太多,膠染色過深,DNA帶看不清時,可將膠放入蒸餾水沖泡,30分鐘后再觀察。
3.電泳時注意導線正負極,防止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