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判一個區域的土壤生態是否健康?這片土壤上生長的作物是否安全無害?6月6日,題為“土壤生態環境評價與修復技術”的第四屆城市生態與節能論壇在同濟大學舉行。聯合國環境署政策協調辦公室代理執行主任克拉麗絲·威爾遜和來自土壤生態領域的學界、業界代表200余人與會。多位資深環保專家指出,我國地域遼闊,土壤類型多樣,自然條件差異大,應在保證作物、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基于扎實的科學研究,結合不同區域土壤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制定差異化的土壤環境評價標準。同時,我國土壤修復技術研究必須進一步深入持續。
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伍江表示,同濟大學在工業污染場地及農田重金屬修復方面,已形成重金屬穩定與成套清洗技術體系,正在拓展多種新材料的吸附凈化研究,為土壤生態安全與污染修復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同濟大學未來將繼續利用好與聯合國環境署共建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這一平臺,開展可持續的高等教育,引領全球高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去年,國務院發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今年 1月環保部頒布《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在中央政策推動下,全國20多個省份相繼發布了地方“土十條”,各地紛紛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
中科院土壤環境與污染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周東美教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常務副院長李風亭教授等提出,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自1995年頒布至今已有20多年,當前環保部正在就土壤環境標準的修訂征求意見。我國土壤類型成百上千,重金屬就有數十種,不宜制定全國統一標準。他們建議按照區域、土壤類型劃分,更有針對性地制定差異化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周東美表示,標準制定一定要有科學理論、科研成果的指導與支撐,要引導科學家做更多的研究、實驗,從而科學合理地制定土壤環境標準。同時,在土壤的改良和修復方面,還要積極推進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政產學研”相結合,共同促進我國土壤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原所長,中國土壤學會常務理事、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駱永明教授在題為《中國土壤污染與修復研究歷程及趨勢》的報告中指出,我國土壤污染與修復研究發展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歷程,近幾年來,我國土壤修復產業快速發展,行業從業單位、人員大幅增長,大型企業、集團進入這一行業,現已有12000名人員、千余家企業從事土壤修復技術研發與應用。國內環境修復相關ZL申請量持續增長,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土壤修復產業鏈及其結構不斷優化,土壤修復技術、裝備及規模化應用上,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縮短。他提出,我國土壤修復要形成“整體系統、有機聯系、鏈條式設計”,實現“科學+技術+監管+產業化”;要加強對土壤環境系統性的認識,在研究土壤內部環境組成、性質、功能、條件及其時空變異性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土壤內、外部環境要素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研究,特別是對界面過程的研究。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副主任雷梅教授作了利用植物清除土壤重金屬的技術及應用的報告;日本清水建設株式會社高級研究員谷本祐一博士作了日本場地修復的案例分析;北京建工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副總監陳有鑑介紹了如何對土壤調查評價結果進行驗證;博天環境修復(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寶蘊博士分享了對于當前污染場地修復工程面臨的問題及思考。
據悉,“城市生態與節能論壇”由原國家建設部部長汪光燾發起,得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特別支持,每年度在北京、上海輪流召開兩次會議研討,聚焦城市生態與節能領域當下的熱點問題,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展開主題演講。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系統治理,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請問貴公司能否進行土壤有毒物質檢測?華測檢測11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在土壤檢測領域深耕多年,具有完備的土壤污染檢測能力。同時,自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開展以......
保護好耕地,事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中央財經委員會近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研究加強耕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改造利用等問題,提出要全力提升耕地質量,真正把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適宜......
由病原細菌和真菌所導致的植物病害會造成農作物嚴重減產甚至絕產。為保障棉花作物的健康安全,研發土壤環境污染修復技術,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病害防控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開展了種衣劑對棉花種子及根際土壤......
3月6日,《關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摘要)》發布,其中提到,支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落實財政支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作物......
近日,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治生態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
關于推薦先進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技術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廳(局),生態環境部有關單位,各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全國性行業組織及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
朱利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工程專家,長期從事土壤污染物相關研究,帶領團隊解決了土壤修復的關鍵技術難題,構建了復雜有機污染場地土壤協同修復的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技......
近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通過《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為加強北京市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守住土壤環境安全底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條例》共六章五十七條,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北京市......
各區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自2020年底以來,珠海市發生多起非法傾倒填埋固體廢物事件,傾倒填埋的固體廢物數量巨大,因清理處置難度非常大,已造成巨額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生態環境損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