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5-31 16:10 原文鏈接: 超分辨熒光顯微成像技術的基本原理

    這個問題的答案比較簡單:因為組成視網膜的每一個感光細胞(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相機芯片上的每一個感光元件(CCD、CMOS等)都是有大小的。比如視網膜中央凹區域的視錐細胞直徑平均約為 5 微米。而由于奈奎斯特-香農采樣定理的限制,視網膜上能分清的兩個相鄰像點的距離是視錐細胞直徑的兩倍,即 10 微米。再結合眼球的構造,大致可以推斷出,在距離眼睛 25 厘米的位置,我們能分辨物體上相距為 80 微米的兩個點,換算成點陣密度就是大約 320 ppi,這也是蘋果所謂“視網膜屏”分辨率的來歷。

    如果要觀察小于 80 微米的物體,比如細菌,就需要先將物體放大,再用眼睛或者相機觀察。現代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其實非常簡單,樣品放置在物鏡的焦點處,從樣品上發射或散射的光經過物鏡變成平行(準直)光,再經過一個結像透鏡,然后會聚到相機的感光芯片上成像。

    按照前面的方法來推算,要區分物體上相距為 200 納米的兩個點,如果使用科研級相機,比如最近火起來的 sCMOS 相機(每個感光像素尺寸為 6.5 微米),只需要使用放大倍率為 65 倍的物鏡就足夠了。

    那么是否可以通過提高物鏡的放大倍率來觀察低于 200 納米的物體,比如細胞里面微管呢?

    答案是不可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