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0-08 17:58 原文鏈接: 超平整石墨烯晶圓轉移與集成光電器件

      石墨烯等二維材料的載流子遷移率高、光-物質相互作用強、物性調控能力優,在高帶寬光電子器件領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當前,發展與主流半導體硅工藝兼容的二維材料集成技術受到業內廣泛關注,其中首要的挑戰是將二維材料從其生長基底高效轉移到目標晶圓襯底上。然而,傳統的高分子輔助轉移技術通常會在二維材料表面引入破損、皺褶、污染及摻雜,嚴重影響了二維材料的光電性質和器件性能。因此,實現晶圓級二維材料的無損、平整、潔凈、少摻雜轉移是二維材料面向集成光電子器件應用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針對這一難題,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彭海琳課題組與國防科技大學秦石喬教授、朱夢劍副研究員課題組合作,設計了一種梯度表面能調控(gradient surface energy modulation)的復合型轉移媒介,可控調節轉移過程中的表界面能,保證了晶圓級超平整石墨烯向目標襯底(SiO2/Si、藍寶石)的干法貼合與無損釋放,得到了晶圓級無損、潔凈、少摻雜均勻的超平整石墨烯薄膜,展示了均勻的高遷移率器件輸運性質,觀測到室溫量子霍爾效應及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并構筑了4英寸晶圓級石墨烯熱電子發光陣列器件,在近紅外波段表現出顯著的輻射熱效應。該轉移方法具有普適性,也適用于其它晶圓級二維材料(如氮化硼)的轉移。研究成果以“Integrated wafer-scale ultra-flat graphene by gradient surface energy modulation”為題,于9月1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 5410)。

      文章指出,二維薄膜材料從一表面到另一表面的轉移行為主要由不同表界面間的能量差異決定。襯底的表面能越大,對二維薄膜有更好的浸潤性及更強的附著能,更適合作為薄膜轉移時的“接受體”;反之,襯底的表面能越小,其更適合作為薄膜轉移時的“釋放體”。因此,作者設計制備了表面能梯度分布的轉移媒介【如圖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PMMA/冰片】,其中冰片小分子層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有效降低了石墨烯的表面能,保證石墨烯向目標襯底貼合過程中,襯底的表面能遠大于石墨烯的表面能,進而實現良好的干法貼合;另一方面,轉移媒介上層的PDMS高分子膜具備最小的表面能,能夠實現石墨烯的無損釋放。此外,該轉移方法還有以下特點:PDMS作為支撐層可以實現石墨烯向目標襯底的干法貼合,減少界面水氧摻雜;容易揮發的冰片作為小分子緩沖層能有效避免上層PMMA高分子膜對石墨烯的直接接觸和殘留物污染,得到潔凈的石墨烯表面;高分子PMMA層的剛性使得石墨烯轉移后依舊保持超平整的特性。

      基于梯度表面能調控轉移的石墨烯薄膜具備無損、潔凈、少摻雜、超平整等特性,展現出非常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如圖2)。轉移后4英寸石墨烯晶圓的完整度高達99.8%,電學均勻性較好,4英寸范圍內面電阻的標準偏差僅為6%(655 ± 39 Ω/sq)。轉移到SiO2/Si襯底上石墨烯的室溫載流子遷移率能夠達到10,000 cm2/Vs,并且能夠觀測到室溫量子霍爾效應以及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經氮化硼封裝,1.7K)。基于SiO2/Si襯底上4英寸石墨烯晶圓,成功構筑了熱電子發光陣列器件,在較低的電功率密度下(P = 7.7 kW/cm2)能夠達到較高的石墨烯晶格溫度(750K),并在近紅外波段表現出顯著的輻射熱效應(如圖3)。

      此外,梯度表面能調控轉移方法可作為晶圓級二維材料(石墨烯、氮化硼、二硫化鉬等)向工業晶圓轉移的通用方法,有望為高性能光電子器件的集成奠定技術基礎。

      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為彭海琳和秦石喬、朱夢劍。共同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高欣、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博士畢業生鄭黎明、國防科技大學前沿交叉學科學院羅芳博士、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博雅博士后錢君。其他主要合作者還包括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劉忠范教授、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林立特聘研究員、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尹建波研究員和孫祿釗研究員,以及長春工業大學高光輝教授等。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北京分子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騰訊基金會等項目資助,并得到了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分子材料與納米加工實驗室(MMNL)儀器平臺的支持。

    相關文章

    中美團隊制成世界首個功能性石墨烯半導體

    天津大學教授馬雷聯合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WalterdeHeer團隊,首次制成了可擴展的半導體石墨烯,這可能為制造比現在的硅芯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新型計算機鋪平道路。石墨烯是一種由單層碳原子制成的材料......

    打開石墨烯帶隙,開啟石墨烯芯片制造領域大門

    天津大學納米顆粒與納米系統國際研究中心的馬雷教授團隊攻克了長期以來阻礙石墨烯電子學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在保證石墨烯優良特性的前提下,打開了石墨烯帶隙,成為開啟石墨烯芯片制造領域大門的重要里程碑。該研究......

    十倍于硅的性能?石墨烯半導體厲害在哪

    近日,我國研究團隊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導體,相關論文發表在權威期刊Nature雜志上。論文名為“Ultrahigh-mobilitysemiconductingepitaxialgr......

    石墨烯真能造芯片了?天津大學納米中心攻破技術難關

    “后摩爾時代,放過石墨烯(Graphene)吧。”這是兩年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劉忠范說過的話。石墨烯,一個“新材料之王”,一個曾經在2021年在“全球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首個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導體問世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由石墨烯制成的功能半導體。該項突破為開發全新電子產品打開了大門。研究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石墨烯和碳化硅的分子模型。圖片來源:佐治亞理工學院石墨烯是由已知最......

    英國研究表明光可以加速質子在石墨烯中的傳輸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利用光加速石墨烯質子傳輸的方法,可能會改變氫氣產生方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質子傳輸是許多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關鍵步驟,例如氫燃料電池和太......

    新型類腦晶體管,實現像人腦一樣的信息處理與存儲功能

    美國西北大學、波士頓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從人腦中汲取靈感,開發出一種能夠進行更高層次思維的新型突觸晶體管,可像人腦一樣同時處理和存儲信息。在新的實驗中,研究人員證明晶體管對數據進行分類的能力,超......

    英國研究表明光可以加速質子在石墨烯中的傳輸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利用光加速石墨烯質子傳輸的方法,可能會改變氫氣產生方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質子傳輸是許多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關鍵步驟,例如氫燃料電池和太......

    英國研究表明光可以加速質子在石墨烯中的傳輸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國家石墨烯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了一種利用光加速石墨烯質子傳輸的方法,可能會改變氫氣產生方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質子傳輸是許多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關鍵步驟,例如氫燃料電池和太......

    27歲9篇Nature+Science,“天才少年”曹原將至世界頂尖名校任教

    “95后天才少年”曹原最近有了新動向。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學校官網顯示,27歲的天才少年曹原將于2024年7月起正式擔任該校電子工程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