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技術在制藥工業中除熱原的應用
《膜科學與技術》1999年第19卷第3期
樓福樂 毛偉鋼 陸曉峰 梁國明
(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 201800)
陸文達 黃梅菊
(上海福達藥業有限公司,上海 201400)
摘 要 介紹了熱原的本質,它的定量表示及測定方法。隨著膜分離技術的快速發展,采用超濾法去除注射液中的熱原已在醫藥行業實際應用。列舉了國外多項應用實例,并介紹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生產的卷式超濾裝置在藥液除熱原工藝中的使用情況。
關鍵詞 熱原 超濾 卷式超濾裝置
分類號 TQ028.8
隨著膜分離技術的迅速發展,在制藥工業中應用超濾膜分離工藝除去(或降低)注射用藥物(藥液)中熱原含量,使之符合藥典規定,正在日益廣泛的應用。例如日本、美國藥典允許大輸液除熱原采用反滲透和超濾單元。而國內也正在探索和尋求用國產超濾設備去除熱原的方法和工藝。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研制、生產出多種材質和規格的超濾膜以及板框式和卷式超濾系列設備,已在許多領域應用,為了在制藥工業除熱原項目的推廣使用,筆者在有關文獻的調研基礎上進行了應用試驗工作,并取得成功,從而促進超濾法除藥液中熱原這一工藝得到應用開發。
1 熱原
1.1熱原的本質
M.Thmas等[1]指出,熱原(Pyrogen)又稱內毒素(Endotoxin),產生于革藍氏陰性(Gram-nagative)細菌的細胞外璧,亦即細菌尸體的碎片。它是一種脂多糖物質(Lipopoly-saccharide),簡稱LPS,其相對分子質量從幾千到幾十萬不等,根據產生它的細菌種類而定。在水溶液中,其相對分子質量可為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最近已揭示了類脂A(Lipid)也是熱原物質,構成為危害人體的內毒素,相對分子質量大約為2000。
永田彥等指出[2],發熱性物質即熱原有兩類:一類是低相對分子質量發熱物質.
收稿日期:1998-10-12;修改稿收到日期:1998-11-23
第一作者:男,56歲,高級工程師.
(Pyretice),另一類是高相對分子質量發熱物質(Pyrogen),它們統稱為內毒素。一般認為熱原是指細菌發熱物質,它由革藍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的外膜構成。更進一步分析其主要成份是脂多糖(LPS)及類脂A,是熱原的活性部分。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一般為1萬~2.5萬,在水溶液中形成締合體,相對分子質量可達50萬~100萬。這類物質具有耐熱性和化學穩定性,不易被除滅。
表1 LPS加熱失活時間
加熱溫度℃ | LPS失活時間/min |
250 | 30以上 |
200 | 60以上 |
180 | 120以上 |
1.2熱原的定量表示
熱原可以用濃度來定量標度。文獻大都以每毫升克數為濃度單位,一般單位為ng/ml,即10-9g/ml,或pg/ml,即10-12g/ml。也有采用EU/ml為熱原單位。我國1998年藥典確定用EU/ml為熱原單位。兩個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比較復雜,因為來自不同種類細菌的熱原毒性表現不盡一致。美國有關部門對大量試樣數據采用概率統計方法提出如下結果:對EC2類細菌1ng/ml=5EU/ml;類細菌1ng/ml=10EU/ml。日本藥檢部門報告對EKT類細菌1ng/ml=8EU/ml。
1.3熱原的測定方法
熱原的分析、測定方法主要有鱟試劑法和家兔法。
1.3.1鱟試劑凝膠法
該法是利用鱟試劑檢測供試品中或其表面可能存在的細菌內毒素濃度的一種方法[3]。目前,各國藥典收載的細菌內毒素試驗法均包含凝膠法。藥品細菌內毒素檢查是以凝膠法為基礎,通過試驗證明供試品某一濃度對凝膠法不存在干擾作用后,在供試品的有效濃度范圍內,根據供試品的內毒素限值進行檢測的一種方法[4]。
1.3.2家兔法
該法則為各國藥典中規定的標準檢測方法,可簡述為取3只健康家兔各注入規定量的試樣,在一天內單兔體溫上升不超過0.6℃,3兔總升溫不超過1.4℃,即被認為試驗中熱原含量合格。
1.4熱原對人體的危害
據文獻[2]報道,將熱原濃度為5ng/ml的試樣注入家兔體內,總量達到50ng/kg(體重)時,家兔體溫上升值達0.6℃。人體感染發熱的靈敏度是家兔的3倍。如有微量熱原混入藥劑中注入人體血液系統,會導致嚴重發熱,甚至引起死亡。因此,盡可能降低藥液中熱原的含量是十分必要的,特別當注射液(如大輸液)用量較大時,對熱原的濃度要求應更為嚴格。例如上海長征制藥廠對大輸液的熱原合格指標控制值為0.25EU/ml。
2 超濾膜分離法去除藥液中熱原
注射用藥液(或注射用水)除熱原,使之符合藥典的檢測規定,是醫藥工業中的基本生產環節。目前,一般介紹除熱原的方法有以下3類:
⑴蒸餾法生產去熱原水,作注射用水、洗滌水等,但其成本較高。
⑵吸附法除熱原。其中方式一是表面吸附劑吸附致熱性物質,而讓產品物質通過。方式二是吸附劑吸附產品物質,讓熱原流出,再把產品物質從吸附劑表面解析回收。用作吸附的物質可以是硅泥、活性炭和離子交換樹脂等。禁止使用石棉作為吸附劑。
⑶膜分離法除熱原作為一種新工藝、新技術,正在制藥行業推廣應用。
2.1超濾法除熱原
超濾法除熱原是一種物理分離方法,選用何種規格的超濾膜為宜,首先須了解藥液中e熱原的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性質以及濃度。
文獻[1]提出,由于脂多糖的終端結構類脂A具有較小的相對分子質量,因此需選用切割相對分子質量小于5000相對分子質量的超濾膜。如果選用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為1萬至20萬的超濾膜,除去相對分子質量為幾萬到幾百萬的熱原,則應再使用熱原吸附劑除去小相對分子質量的熱原,包括相對分子質量約為2000的類脂A。這些不同規格濾膜的平均孔徑為2nm到0.1μm
稻見良秋等報道[5],用超濾法除熱原,必須采用孔徑為1nm的超濾膜,截留相對分子質量6000左右。但產量低,處理量大時,設備大型,壓力要求也較高。其次,采用截留相對分子質量規格為5000或10000的超濾膜除熱原,對部分含有較大相對分子質量成份的藥液是不合適的。因為,在除去熱原的同時會把藥液中的有效成分阻留與吸附,使產品得率大受影響。因此,也有選用10萬至30萬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的濾膜除去大部分發熱性物質后(產品物質基本上通過濾膜),再采用熱原吸附劑除去余下部分熱原,使得產品收得率既高,去除熱原效果又好。為了提高產量,采用聚酰胺(尼龍)為原料制成的微孔濾膜,過濾熱原濃度為20ng/ml的自來水,由于材質具有特異的吸附熱原的特性,過濾后的水質符合藥典規定,其產量高達2000L/(m2·h)。
應用超濾膜的最小截留分子量為500道爾頓,在生物制藥中可用來分離蛋白質、酶、核酸、多糖、多肽、抗生素、病毒等。超濾的優點是沒有相轉移,無需添加任何強烈化學物質,可以在低溫下操作,過濾速率較快,便于做無......
優缺點超濾膜元件采用世界著名膜公司產品,確保了客戶得到目前世界上最優質的有機膜元件,從而確保截留性能和膜通量,超濾設備控制系統可根據用戶具體使用要求進行個性化設計,結合先進的控制軟件,現場在線集中監控......
近年來,生物技術藥物成為研發焦點,處在在生物技術藥物的研發早期的生物藥物分析也逐漸被企業所重視。在藥物分析中,樣品處理在整個分析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將待分析物從其基質中提取、分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