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道,研究人員正在建立一個由迄今最精確的計時器——原子鐘組成的網絡,以“抓捕”暗物質。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物質,據信約占宇宙所有物質的六分之五。
暗物質通過其對恒星和星系運動的引力效應來宣示自身的存在,但科學家一直未厘清它由什么構成。目前,所有已知粒子作為暗物質備選粒子的可能解釋基本上已被排除,剩下的可能解釋是:暗物質由一種新粒子組成;或者暗物質根本不由粒子組成,而是一種像重力一樣遍布空間的場。
最新研究負責人、波蘭哥白尼大學的彼得·維希斯洛說,以前的研究表明,如果暗物質是一種場,“拓撲缺陷”可能會出現在其中,這種結構的形狀像點、弦或片,大小可能至少與行星相當,其可能在大爆炸之后的混沌中形成,并在早期宇宙冷卻時基本上凍結成穩定形式。
科學家正在通過尋找原子鐘中的干擾來測試暗物質場的存在。研究人員解釋說,其與拓撲缺陷相互作用可能會使原子鐘的原子暫時振動得更快或更慢。通過監視一個同步原子鐘網絡(原子鐘分布得足夠遠,有些會受到拓撲缺陷影響,而其他的不受影響),可以檢測到這些“幽靈”結構的存在并測量它們的大小和速度等。
研究人員使用了光學原子鐘,他們計算得出,通過拓撲缺陷可增加或減少精細結構常數(描述電磁力的整體強度),這些變化將改變原子對激光的響應方式以及這些時鐘滴答的速率。通過分析位于美國、法國、波蘭和日本的4個原子鐘,他們可以尋找精細結構常數內的細微變化,靈敏度比以前實驗高約100倍。但迄今他們沒有發現任何與暗物質一致的信號。
維希斯洛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在未來一兩年內將網絡中的原子鐘數量增加一倍,這可將網絡的靈敏度和觀察時間提高10倍或更多。
在地下2400米的實驗室尋找暗物質是什么體驗?“95后”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博士生聶奇緣笑稱,這項研究像是“守株待兔”,待穿過重重阻礙的暗物質“自投羅網”。暗物質指“不發光(包括所有波段的電磁波)”的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090.shtm科技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天體物理學家的一項分析,對宇宙的組成和......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呂寶龍研究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馬龍生團隊合作,成功研制出一種高精度鐿原子光鐘,該光鐘的頻率穩定度達到E-18量級。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Metrologia上。研究團隊......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國際合作組利用衛星前六年觀測數據分析得到10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線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確測量結果,并發現能譜新結構。相關研究成果于10月14日在線發表在《......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范一中研究員、蔡岳霖研究員及博士研究生唐天鵬,與南京師范大學合作運用自主研發的整體擬合方法,詳細分析了W玻色子超重結果,發現此反常信號與暗物質存在很強關聯。該研究成果以《I......
近日,Google、微軟、Meta和亞馬遜呼吁廢除閏秒,已得到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和國際計量局贊同。國際電信聯盟決定將于2023年的通信大會上再次對閏秒的存廢議題進行研究表決。為何要廢除閏秒?廢除......
近日,外媒報道稱,2022年6月29日或成為人類發明原子鐘以來歷史上最短的一天。假使地球繼續以更快的速度自轉,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再次打破這一紀錄。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月8日報道,由國際天文......
據《科學》報道,世界上最大的暗物質探測器發布了首個結果。該探測器LUX-ZEPLIN(LZ)位于美國南達科他州,測試結果顯示,雖然并未發現暗物質撞擊原子核的閃光,但證明了LZ實驗收集的數據非常干凈,是......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開發的原子鐘精度可達每3000億年誤差僅1秒北京時間2月17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星期三,《自然》雜志刊登論文稱,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開發出有史以來精度最高的原子鐘之一,......
“90后”景明坤已在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工作了快7個年頭。本科從成都理工大學畢業后,他就扎進了這座深山里的實驗室,成為清華大學錦屏實驗室項目的科研助理。這是景明坤讀大學時“想都不敢想”的一份工作——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