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1-04-08 09:19 原文鏈接: 超級細菌迅猛傳播:如何免于無藥可治的未來

      在醫院里,在社區中,耐藥性越來越強的各種“超級細菌”頻繁出現,被喻為“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的定時炸彈”。近兩年來全球超級細菌呈現放大性增長,傳播迅速。時隔10年,世衛組織在世界衛生日來臨之際再提抵御抗菌素耐藥性,以此警示: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

      僅僅是飛往印度享受了一次愉快旅程,一名法國旅客回國后,卻不得不接受一個讓他沮喪的現實:他被診斷為NDM-1細菌感染,必須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NDM-1被稱為超級細菌,是因為它的超級耐藥性。在2010年,它曾引發全球媒體的廣泛關注。

      日前,中法抗菌素耐藥和醫院感染防控論壇在京舉行。在這次由北京市衛生局和法國梅里埃研究院共同舉辦的論壇上,巴黎South-Paris醫學院臨床微生物教授、Bicetre醫院細菌病毒學的主要負責人Patrice Nordmann表達了深深的憂慮:NDM-1正在迅速傳播。與前一年相比,2010年竟增長了兩倍,而2011年的增長幅度預計會進一步放大到2~3倍。 

      “現在又有NDM-2,NDM~3的報道。” Patrice Nordmann說。

      警惕超級細菌放大性增長

      目前,絕大多數的NDM-1案例報告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這些國家地處亞熱帶濕熱氣候,人口密度大,加之衛生條件低下,腹瀉病例多,抗生素存在著過度使用的嚴重狀況。

      然而不幸的是,在英國、美國、法國、瑞典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同樣出現了不少的病例——可能與這些患者近期在印巴地區接受醫療服務或整形手術有關。

      在上述提到的國家中,英國的NDM-1案例報告最多。Patrice Nordmann透露,英國每年有不少人到印度做“醫療旅行”。 

      “醫療旅行”加速了耐藥基因的傳播。更嚴重的是,如果到NDM-1高發國家診療,就很可能把菌群帶回自己的國家,導致一些非正常死亡的案例。

      “關鍵是中止與醫療相關的旅行,不要把這些超級耐藥細菌帶回到自己的國家。否則一旦感染,治療起來很困難。畢竟未來幾年沒有什么新的抗生素上市,而現在的抗生素有很多也無能為力。”Patrice Nordmann強調。

      其實,NDM-1基因編碼的蛋白與其他碳青霉烯酶并沒有明顯區別——可用的抗菌藥物都很少。只是,NDM-1基因存在于大腸埃希菌中,而這種細菌則廣泛存在于社區當中。

      Patrice Nordmann認為,這是個隨時會發生爆炸的定時炸彈。

      2010年,全球有近10億人次的人口流動,大量的菌群被從世界的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

      法國已經開始重視這一問題,曾到其他國家住院治療的病人在回到法國后,都會進行NDM-1的檢查。 

      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長王杉看來,這些更多是潛在威脅。而中國存在的現實威脅更可怕—即醫院內感染,這不僅關涉病人個人的安全,也威脅到了對醫藥費的控制。 

      “各種病人數量以每年6%~10%甚至更高的幅度在增加。”王杉表示。

      這從人民醫院的情況即可一目了然。這家醫院擁有1000多張開放床位,每天都有大量醫護人員與病人接觸,使院內交叉感染控制面臨極大挑戰。

      事實上,控制院內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規范和合理用藥。抗菌藥物如不合理使用,不但會促進耐藥菌株的出現,而且也會促使內源性感染發生。 

      生物梅里埃公司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凡事樂(Pascal Vincelot)博士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耐藥性和院內感染相輔相成,每年全球有很多人在住院期間發生感染。  

      而我國的情況更為復雜。北京協和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馬小軍表示,不少發達國家的病人在社區醫院就診,降低了感染;而在中國,很多病人不得不集中居住在大醫院。  

      于是,長期住院成了一個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會導致多重耐藥菌的發生。  

      世衛重提“抗菌素耐藥性” 

      在“超級細菌”引起全球警戒的同時,抗菌素耐藥性問題獲得了進一步關注。 

      2011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是“抵御耐藥性:今天不采取行動,明天就無藥可用”,世衛組織以此向世人發出警示。 

      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郭燕紅這樣理解:超級細菌的頻繁出現,促使世界衛生組織重新把這個問題提到一個至高的高度。 

      其實,世界衛生組織早在十年前就發布了控制抗菌素耐藥性的全球戰略,希望世界各國高度關注抗生素的耐藥性,科學使用抗生素,避免濫用。 

      抗生素的濫用,已經無法回避。正是因為它,導致了細菌耐藥和超級細菌出現。 

      然而,即便耐藥性是微生物的一個自然反應,但是通過適當謹慎的使用,仍是可以實現人為控制的。

      專家介紹,對于抗菌藥物的耐藥以及對病人的安全保護,一方面要合理使用抗菌素藥物;另一方面,則要通過醫護人員和全體公眾的共同努力,提高對醫院感染的控制意識,來預防和控制耐藥菌的傳播。 

      “這需要各國間交流新的進展、經驗和理念,提高醫療質量和防御水平。”北京市衛生局副局長于魯明表示。 

      凡事樂博士對此非常認同。他說,光靠一個國家無法抵御耐藥性,在這個問題上各個國家休戚相關,需要相互協作。  

      抵制抗生素濫用須多方合力 

      法國曾以抗生素的高應用率而著稱。 

      “醫療成本越來越高,法國在多方面努力消除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2002年到2007年,抗生素處方數明顯減少26.5%。”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中國代表處主任倪德來提供了這樣一份數據。 

      而在中國,情況則不容樂觀。 

      在醫院感染控制項目研究中,馬小軍發現,有關中國的調查案例中,幾乎100%的病人都使用了抗生素,或用于預防,或用于控制。 

      交流中法國專家對此感到十分吃驚——在中國案例中,50%的抗生素竟然被用于預防用藥!  

      國家也深深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及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均非常重視。2005年,衛生部就專門頒布了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指導原則。而且就在今年年初,他們還就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院內感染專門出臺了技術指南,要求各級醫療機構遵照執行。  

      更讓人期待的是,今年,一場關于抗生素使用的專項整治行動將在全國轟轟烈烈地展開。 

      除了宣傳整治,監控也同樣不可或缺。以北京為例,該市除了建立各種要求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規范,同時也在對用藥進行監控。 

      “我們去年對北京市醫療機構藥品進行集中采購藥品,采用同城同價,通過這一平臺,可以發現不同醫院在抗生素方面的采購量。”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副處長陳靜說。 

      目前,北京市已建立耐藥監測網。而下一步,處罰手段將被提上日程。據了解,北京市將對處方權限加以控制。而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及效果,則會作為對醫院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洗手是最簡單好用的防控手段 

      手衛生在此次論壇上被中外各位專家不斷強調:它對多種細菌感染有很強的控制作用。 

      “如果到印度、巴基斯坦旅行,如何防止NDM-1的感染?”面對《科學時報》記者的提問,Patrice Nordmann如是答復:“除了注意洗手之外,沒有其他辦法。” 

      同時,對醫生來講,能否做到每次以清潔的手來看護病人,這很重要。 

      馬小軍介紹,協和醫院在法國梅里埃研究院的支持之下,完成了醫院感染控制項目,這項對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耐藥菌定值狀況的研究主要結論仍聚焦于手衛生。 

      “衛生必須做,單純靠用藥難以阻止細菌的傳播。”馬小軍呼吁道。  

      積極呼吁手衛生的,還有Jean-Ralph Zahar。這位來自法國巴黎Necker兒童醫院微生物部門和衛生部門感染控制專家,專業特長就是對耐藥細菌傳播、抗生素合理使用、手衛生等反面的研究。在談及超級細菌的院感控制時,他表示,最基本的手段是注意手衛生,但同時需要嚴格限制抗生素使用,否則腸桿菌(ESBL)的控制很難。  

      Jean-Ralph Zahar舉了這樣一個例子:2002年前后,一家醫院的統計結果表明,在強調傳統的手衛生和隔離,并加強了抗生素用量的控制后,腸桿菌發生率降低得非常明顯。  

      那么對于普通人,手衛生如何保證?超級細菌如何預防?專家們給出的建議是:在保證備餐及用餐衛生的前提下,認真洗手,增加洗手次數。

    相關文章

    塑料際抗生素抗性健康風險及驅動機制方面獲進展!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有報道證明微塑料能夠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促進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傳播,從而對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對于環境水體塑料際ARGs的報道集中于微塑料......

    塑料際抗生素抗性健康風險及驅動機制方面獲進展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有報道證明微塑料能夠作為微生物的載體,促進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定殖和傳播,從而對生態系統安全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危害。近年來,對于環境水體塑料際ARGs的報道集中于微塑料......

    微生物“暗物質”中分離出高效抗生素

    一種從細菌中分離出來的新型強效抗生素似乎能夠對抗有害細菌,甚至是具有多重耐藥性的“超級細菌”。這種名為Clovibactin的抗生素能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殺死細菌,使細菌更難對其產生耐藥性。荷蘭烏得勒支......

    細菌對阿比西丁抗藥性越來越強,新型抗生素失去效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細菌對用于殺死它們的藥物產生抗藥性,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即使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抗生素也不能幸免。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基因擴增機制,這種機制會導致細菌對阿比西丁產生越來越強的抗藥性。眾所周知,阿......

    城市環境所等關于水庫受抗生素污染的廣泛性研究獲進展

    水庫是集農田灌溉、水能發電和生活供水等功能于一體的流域生態基礎設施。水庫的生態系統對城市中“食物-能源-水”之間關系的權衡、協同和耦合具有重要作用。新污染物在水庫生態系統中的形成機制與效應研究,是評估......

    溶解有機物影響抗生素光降解機理研究獲進展

    近岸海域中抗生素的殘留會對海洋生物甚至人類健康產生威脅。光降解是抗生素在海洋環境中重要的非生物降解途徑,包括直接光降解和間接光降解,其中間接光降解是表層水體中抗生素的重要轉化途徑。溶解有機物可通過光照......

    AI與超級細菌展開斗爭尋找新抗生素藥物對抗耐藥性感染

    麻省理工學院和麥克馬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人工智能算法,發現了一種新的抗生素,可以殺死一種造成許多耐藥性感染的細菌。如果開發出來用于病人,這種藥物可以幫助打擊鮑曼不動桿菌,這是一種經常在醫院發現的......

    糟糕的抗生素藥物被重新利用成為良好的除草劑

    正如抗生素耐藥性是人類健康的一個問題一樣,除草劑耐藥性也是農業部門的一個巨大問題。研究人員已經設計出一種新的策略,通過重新利用一種"失敗的"抗生素作為除草劑來解決這個問題。當涉及到......

    新的抗生素試驗揭示有希望對抗危險的肺炎超級細菌

    一種新的抗生素組合在治療一種經常致命的肺炎的臨床試驗中被證明是有希望的。該實驗藥物被發現在防止死亡方面至少與目前的標準藥物一樣有效,但副作用要輕得多。細菌接觸一種特定的抗生素越多,它們對它的防御能力就......

    耐抗生素的細菌的分子超能力

    當腸道菌群被一個療程的抗生素擊倒時,我們自身攜帶的一種普通腸道細菌就會大量繁殖。由于這種細菌對許多抗生素具有天然的抗藥性,它反過來造成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在醫療機構。由瑞典隆德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現在顯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