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師在最新一期《小方法》雜志上刊發論文稱,他們開發出一款超輕太陽能電池,可快速方便地將任何表面變為電源。這款比人頭發絲還纖薄的太陽能電池黏附于一塊織物上,重量僅為傳統太陽能電池板的百分之一,但每千克的發電量是其18倍,可集成在船帆、救災帳篷和防水布、無人機的機翼及各種建筑物表面。
為生產太陽能電池,MIT有機和納米結構電子實驗室團隊使用了電子墨水形式的納米材料。在納米潔凈室內,他們使用擠出式涂布機將納米電子材料層沉積到3微米厚的基底上,隨后使用絲網印刷術,印制出電極并完成太陽能模塊,接著將厚度約為15微米的印刷模塊從塑料基板上剝離,形成一種超輕太陽能裝置模塊。
但這種纖薄而獨立式的太陽能模塊很難處理,且很容易撕裂,因此難以部署。為此,研究團隊需要找到一種輕質、柔韌的基材,將太陽能電池黏附在其上,最終他們找到了每平方米僅重13克的復合材料“大力馬”(Dyneema)。通過添加一層只有幾微米厚的固化膠,他們將太陽能組件黏附在“大力馬”上,最終形成超輕且堅固的太陽能結構。
測試結果顯示,獨立式太陽能電池每千克可產生730瓦的功率,如果將其黏附在高強度“大力馬”織物上,每千克約產生370瓦的功率,是傳統太陽能電池的18倍。而且,即使將該織物太陽能電池卷起、展開500多次后,仍保持90%以上的初始發電能力。這種電池生產方法可以擴展,生產出面積更大的柔性電池。
不過,研究人員強調,雖然他們的太陽能電池比傳統電池更輕、更柔韌,但制造電池的碳基有機材料會與空氣中的水分和氧氣相互作用,可能降低電池的性能,因此需要包裹另一種材料來保護電池不受環境影響,他們目前正在開發超薄封裝解決方案。
近日,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通知,經地方申報、專家評估和部門審核,確定將河北省圍場縣、山西省浮山縣、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吉林省蛟河市、江蘇省溧陽市、浙江省安吉縣、安徽省長豐縣、福建......
近日,國際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南開大學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僅用太陽光驅動的全天候自持續人體熱管理衣物。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馬儒軍、化學學院教授劉永勝組成的科研團......
為充分發揮標準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的引領規范作用,持續完善標準體系,我們組織有關單位編制完成了《太陽能光伏產業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2023版)》(征求意見稿)(見附件1)。現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如有......
導語:在太陽能領域,一場革命正醞釀。鈣鈦礦技術的崛起引領著一系列對太陽能電池的全新探索,特別是其串聯結構的出現。這意味著不僅僅是硅,太陽能電池的未來可能由更為創新和高效的鈣鈦礦-硅串聯電池來主導。本文......
近日,四川省在高原醫學領域迎來了重大突破——依托四川大學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高原醫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正式獲批建設。這也是四川省首個省部級高原醫學重點實驗室,標志著四川高原醫學研究邁上了新的臺階。高......
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漂浮的太陽能裝置,可將受污染的水或海水轉化為清潔的氫燃料和飲用水。由于該裝置可與任何開放式水源協同工作,且無需外部電源,因此可用于資源有限或偏遠地區。光催化水分裂技術可將太陽光直接轉......
“選誰都可以,就是不要選方老師,他特別嚴!”每每想起學姐的話,以及自己的“偏不信邪”,柯維俊就暗暗慶幸。幸好10年前,他沒有聽學姐的話,義無反顧地報考了方老師的研究生,要不然他就錯過了一位嚴師、良師,......
太陽能熱化學氫(STCH)完全依靠可再生太陽能驅動氫氣生產,得到的是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綠氫”。但現有STCH的效率有限,只有約7%的入射陽光用于制造氫氣。據發表于16日出版的《太陽能》雜志上的一篇論......
完全依靠自然光,一平方米大小的蒸發器每天能從海水中收集多少淡水——答案是23升,可滿足十余名成年人一天飲用所需。記者25日從東北大學獲悉,該校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組成的團隊取得重大突破,創造了“無鹽......
近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內蒙古大學主辦,內蒙古師范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協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太陽能光化學與光催化學術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李燦、趙東元、趙進才、鄒志剛、楊金龍、孫立成,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