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9-30 16:01 原文鏈接: 超高催化活性的超薄二維MOF納米片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教授寧國宏/李丹團隊結合金屬有機框架(MOF)、共價有機框架(COF)和二維材料化學,開發出具有超高催化活性的超薄二維共價金屬有機框架納米片。相關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于《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暨南大學博士后危榮佳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寧國宏和李丹為通訊作者。

      二維納米片是一類具有單層或數層原子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通常表現出奇特的表面效應和與其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在許多研究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因此,如何簡便快捷地合成超薄無缺陷的二維納米片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科學問題。

      MOF和COF是具有周期性無限延展結構的多孔晶態材料,二維MOF/COF納米片或膜材料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能。近年來,界面聚合反應作為一種強大的合成方法已被廣泛用于制備高結晶性的MOF/COF納米片或薄膜。傳統上,兩種活性成分(即MOF的金屬離子和有機連接子或COF的兩個有機連接子)分別溶解在兩個不混溶的相中,室溫下在界面處進行聚合反應。通常,用于MOF納米片合成的是配位聚合反應,而用于COF納米片的是有機縮聚反應。然而,這種傳統的界面合成方案可能不適合于在溶劑熱下合成具有多個組分的MOF和COF二維納米片。

      活性成分之間的競爭、不同反應的動力學的匹配、配位反應和有機縮合反應的相容性以及加熱過程中的界面擾動等都會影響二維納米片的形成。因此,開發涉及多種活性成分以及不同類型的聚合反應的二維納米片界面合成方法仍是具有高度挑戰性和有待探索的領域。

      在早期工作的基礎上,寧國宏/李丹團隊結合MOF和COF化學優勢,開發了一種新的界面合成方法,其包括兩種類型的聚合反應,即配位聚合反應和縮聚反應,成功構筑無缺陷、高結晶性和大面積的二維MOF薄膜。由于其明確的層狀形貌特征,該二維MOF薄膜可以簡便地被剝離成自支撐的二維MOF納米片。

      該納米片具有高達2000:1的高縱橫比和約1.7 nm的超薄厚度,其孔結構可以通過近乎原子精度的高分辨率TEM圖像觀測。利用表面高度暴露的環三核銅簇活性中心,該納米片對炔烴的硼氫化反應具有出色的催化活性和可循環性,其轉化頻率(TOF)達到41734/小時,比文獻報道的均相和異相催化劑高2到4個數量級。

      該研究發展了包含多個活性單體和多種反應類型的界面合成方法,有望成為合成二維MOF/COF納米片的通用策略。

      上述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原創探索項目,廣東省重大基礎與應用基礎計劃,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項目,廣東省國際合作項目和暨南大學等的大力支持。

    相關文章

    科學家成功打印出一體化氣體傳感集成微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設計制備出與平面儲能器件特性相匹配的二維超薄、高容量的鐵基沸石咪唑鹽骨架/石墨烯異質結構(Fe-ZIF/G)納米片,隨后進一步采用噴涂方法,打印出柔性......

    大連化物所等利用單原子催化劑實現CO2還原CC偶聯制乙醇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延強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團隊,聯合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劉彬、清華大學教授李雋,在單原子催化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二氧化碳(CO2)電還原......

    多用途可回收納米片面世,能干點啥?

    一種新的自組裝納米片有望從根本上加速功能性和可持續納米材料的開發,可用于電子、能源存儲、健康和安全等領域。該納米片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團隊開發,可顯著延長消費品的保質期,由于新材料是可回收的......

    CryoFIB結合iDPC技術實現COF@MOF兩相界面處精細結構的表征

    金屬有機骨架(MOF)材料和共價有機骨架材料(COF)因其靈活的可設計性及結構的多樣性,受到研究者們的高度關注。以MOF晶體為核,COF為殼,通過核-殼結構的設計合成,有望顯著提升復合材料的結構/水穩......

    大連化物所開發用于鹽差發電的自組裝多孔MOF單層膜

    近日,大連化物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離與界面分子機制研究組(1824組)卿光焱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帶正電的自組裝金屬有機框架(MOF)納米顆粒單層(SAMM)膜,在保證膜完整性的前提下實現了對SAMM......

    模塊化高效太陽能MOF空氣取水裝置由我國研制而出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王如竹團隊聯合中山大學張杰鵬、周東東團隊在CellPress旗下期刊Device上發表了題為“HighPerformanceSolar-drivenMOFAtmosphericWat......

    腫瘤細胞焦亡誘導劑——銅菌綠素納米片

    細胞焦亡是腫瘤免疫治療的新風向標。它的特征是腫瘤細胞在藥物的作用下,呈現跨膜孔、細胞腫脹和溶解等現象,導致炎癥因子和細胞內容物的釋放,引發強烈炎癥,激活抗腫瘤免疫原性,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目前,研究發......

    構筑完美MOF晶格孔,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優雅的策略

    南京工業大學教授金萬勤團隊與南京大學數學系呂勇教授、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韓宇教授團隊等,發現幾何學中的球致密堆積問題(也被稱為世紀著名的“吻數Kissing Number”問題,早在17......

    納米技術新突破

    日本名古屋大學未來材料與系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地合成了厚度為1.8納米的鈦酸鋇(BaTiO3)納米片,這是迄今為止為獨立薄膜創造的最薄厚度。鑒于厚度與功能有關,他們的發現為更小、更有效的設備打開了大......

    研究制備用于回收復雜廢液中痕量黃金的暨南材料

    近日,暨南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寧國宏/李丹教授團隊首次報道通過碳碳雙鍵鏈接的金屬有機框架(MOF)材料(簡稱JNM,暨南材料)。相關研究發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該論文第一作者為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