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疼痛部位:
疼痛最明顯的部位,常是病變所在部位;尤其是皮膚及皮下組織的外傷、炎癥等病變時,定位最為明確。
深部痛和內臟痛的定位較模糊,常有牽涉痛,如:
急性闌尾炎早期腹痛可在臍上方,常被誤認為是急性胃炎,數小時后轉移至右下腹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偶可表現為上腹部痛,類似急腹癥,甚至于疼痛在牙齒、頸頦部等;
下葉的大葉性肺炎或胸膜炎,也可引起腹痛,易誤診為急腹癥。
牽涉痛常干擾診斷,診斷時要細心鑒別。如腹痛病人腹部壓痛最明顯處即是病變部位。
(2)疼痛發作:
可表現為:急性疼痛、慢性疼痛;周期性疼痛、持續性疼痛、間歇性疼痛;節律性疼痛、不規則疼痛等發作特點。
內臟平滑肌的痙攣性疼痛,不同疾病、不同誘因差異很大,歷時長短不一,從數秒至數小時不等,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大體一致。
腎絞痛為急性發作,可隔數天、數周或數月間歇性發作;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常出現上腹部的周期性、節律性疼痛,表現為秋末春初的周期性疼痛和饑餓時及夜間的節律性疼痛;
膽道蛔蟲病的疼痛呈間歇性急性發作,緩解期安靜如常人。
心絞痛發作一般持續數分鐘至十多分鐘,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則可以持續數小時,心包炎的疼痛可持續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