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劉霞)美國科學家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撰文指出,他們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130億光年的紅色塵埃物體,它誕生于宇宙大爆炸7.5億年后的“宇宙黎明”時期,可能是超大質量黑洞已知最早的祖先,為理解早期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快速增長提供了新途徑。
研究人員指出,這顆古老的天體“一半是星系,一半是類星體”,擁有介于塵土飛揚的恒星形成星系和明亮發光的黑洞(類星體)之間的特征,被稱為過渡紅色類星體,理論認為存在于早期宇宙中,但此前從未被觀測到。
類星體是由位于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極其明亮的天體,這些巨型黑洞的質量為太陽質量的數百萬到數百億倍,以驚人的速度吞噬著周圍的一切,而被吞噬進入這些黑洞的氣體會由于摩擦而升溫,產生與星光同樣明亮的輝光。
之前的研究表明,類星體存在于宇宙誕生后7億年內,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些超大質量物體是如何在大爆炸后如此迅速形成的。該研究合著者、哥倫比亞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副教授加布里埃爾·布拉默說:“模擬表明,這些黑洞會經歷一個快速增長的早期過渡階段:一個紅色致密物體從一個塵埃嚴重遮蔽的星系中出現。”
在最新研究中,布拉默團隊在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研究一個古老的恒星形成星系時,發現了此類罕見過渡天體中的一個——GNz7q。
研究表明,這個早期星系似乎能以比今天的銀河系快1600倍的速度產出新恒星,所有這些新生恒星都釋放出了巨大的熱量,加熱了星系周圍的氣體,使其在紅外波段發出明亮的光芒。在這些塵埃中,布拉默團隊發現了一個紅色光點,這是一個巨大而緊湊的物體,周圍彌漫著巨大的塵埃霧。
布拉默說:“這個紅點的光度和顏色完全符合過渡期紅色類星體的預測特征。觀測到的性質與理論模擬非常一致,表明GNz7q是首個處于過渡、快速增長階段的黑洞,是后來超大質量黑洞的祖先。”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路如森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利用在毫米波段開展的新觀測,首次對著名的射電星系Messier87的黑洞陰影以及其周圍顯示落入中央黑洞的物質的環狀結構和強大的相對論性噴流一同進......
上面這個“甜甜圈”很多人都熟悉。它是人類歷史上拍到的第一個黑洞。該黑洞位于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外的M87星系中心,是目前宇宙中所知質量最大的黑洞之一,大約65億倍太陽質量。2017年,事件視界望遠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455.shtm直播時間:2023年4月27日(周四)上午10:00-11:20直播平臺:科學網AP......
天文學家近期借助“引力透鏡”效應,觀察到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據法新社報道,這項于29日刊登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RoyalAstronomicalSociety,簡稱RAS)的研究......
2022年,科技界發生了很多令人激動的故事:中外天文學家公布銀河系中心黑洞首張照片、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造出迄今最冷物質、美國公布韋布空間望遠鏡宇宙圖像等。2023年,精彩仍將繼續!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
科技日報北京12月4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和《自然·天文學》雜志最近共同發表論文,報道了一次極其罕見的天文學奇觀——潮汐瓦解事件(TDE)的觀測結果,同時探測到有物質噴流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從黑洞......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和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最新分別發表論文稱,研究人員報道了一次罕見潮汐瓦解事件(TDE,指當一顆恒星被一顆特大質量黑洞撕裂時釋放能量的......
天文學家已經確定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明亮的X射線、光學和無線電信號的來源,該信號出現在宇宙邊緣距離我們的一半處。該信號被命名為AT2022cmc,是今年早些時候由加利福尼亞的Zwicky瞬變設施發現的......
黑洞,這種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密度超乎想象的極端天體,就連大小也十分極端——要么特別大,要么特別小。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幾十個小型和幾十個大型黑洞,但中等大小的黑洞只有那么幾個。如今,研究人員為黑洞的少數......
11月9日,國際科學期刊TheAstrophysicalJournalSupplementSerie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云南天文臺盧開興副研究員及其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把著名活動星系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