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有文字提到徐光憲院士和嚴純華院士,今講跨時61年的逸事。
一,現講紀事
A,徐光憲先生
其實在1958年,
他是化學系中的<物理化學>專業。
那年9月他到南京﹤五臺山賓館>(南京大學附近)寫他一生的代表作<物質結構>一書。
需一名同學給他騰寫書稿,化學系看了一年級新生報到時的填表,認為我的字略為端正。此時我們南大化學系一年級180名新生都在南京郊區棲霞山勞動鍛煉,我被從農場叫到五臺山賓館給他抄稿。
笫二年<物質結構>一書出版。該書我們后耒在全國大學二年級都要學的重要課程。
徐先生夫人高小霞是北大著名<電分析化學/極譜分析>權威。1978年在江蘇泰縣(姜堰市)舉辦全國第一屆離子選擇電極學術報告會(當時我國分析化學學術報告會極少!),高小霞先生也從北京光臨到會了。那時,我己是我國離子選擇電極﹤制作與應用>尖子、<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雜志編委,以及高產論文作者而成名。高我2屆的系友陳洪淵先生雖然也到泰縣參會了,但不是主要與會者。
B,嚴純華
他邀我於1998年4月17日下午2:30到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作學術交流(有嚴純華簽名并加蓋學院公章的公函,至今保存著)。
地點:北京大學新化學樓多功能廳
報告會由嚴純華教授主持
報告廳很大,人都坐滿了。
事先,我將發表於<分析化學>的<陽離子交換分離時淋洗劑濃度速查表>一文復印了150份。結果印少了。
我的報告具體介紹了稀土與非稀土金屬的陽離子交換分離,以及鈧與釔的分離。
后,嚴純華教授作為徐光憲院士的接班人晉升院士,現為蘭州大學校長。
1998年我應邀在北大作﹤離子交換分離(原創)﹥的報告,此后,
清華大學,
北師大,
北京化工大學,
首都師大,
南開大學,
母校南京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中山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三次,這要感謝帥琴院長的盛情),
蘇州大學,
聊城大學,
揚州大學,
及最后是在吉林大學作離子交換的報告…
在此,也衷心感謝幫助我作離子交換分離學術交流的友人。例如,帥琴院長及分析測試百科網掌門人卞麗萍同志。
二,一個問題
理論上,自然科學的學術問題都可以允許問!且不怕問!只是我們不習慣。
現在可以問我國的化學學術界了:
我國哪位學者在<萃取分離>上的真實的學術成就接近徐光憲先生?
我國哪位學者在<分析化學中的離子交換分離(原創成果,含在CA核實)>上的真實學術成就接近周錦帆?
三,為什么研究離子交換分離比研究萃取分離困難?
1,研究A(例如,鈾)與B(例如,非稀土元素鈣)在C萃取劑(TBP/磷酸三丁酯)+D溶劑(甲苯)中的分離可能性?即使不查閱國外文獻,全部實驗3~4天即可完成,包括鈾的分配系數、鈣的分配系數、以及兩者的分離因子。從而,TBP萃取分離鈾-鈣的條件一清二楚。
2,研究鈾與鈣的離子交換分離的可能性?那就麻煩多了!
不得不先查國外文獻:
a,選什么樹脂(型號)?
b,樹脂的粒度?
c,樹脂層體積、樹脂層高度與內徑比、
d,離子交換柱的加工e,裝柱技巧、
f,交換柱的再生與重復使用
…
不是訓練有素的離子交換分離研究者即使用2個月時間也不一定準備就序。
如果再測定鈾與鈣的分配系數Kd及兩者完整淋洗曲線,又得1個月…
而且,你還得有良好的<專注力>!
具體耒說:
a,屁股坐得住(今天,這很難);
b,少/不出差或少參加報告會;
c,少應酬/拉關系…
以上,這些研究離子交換分離的條件,讓試圖<研究樣品前處理者>望而卻步~打退鼓了事。
四,色譜的祖宗
從60年代初,閱讀分析化學文獻即知道:
1,1900年的早期,是<層析>和<色層﹥;
2,50年-60年代,<離子交換樹脂﹥名聲在世界大振!
由於其獨特的:
a,耐酸,耐堿,耐高溫;
b,吸附容量大;
機械性能好,可重復使用…
尤其在鈾工業水冶系統,能在稀硫酸介質的選擇性吸附鈾…而被廣泛使用,
R.柯寧的<離子交換樹脂>一書是化學界的頂級暢銷書,而使<離子交換在化學中的應用>深入人心。
最為難得的是:美國Anal.Chem.,在1966-1980年每2年一次的8篇均由Walton撰寫的基礎Rev.,使離子交換在分析化學工作者心中扎下根/深入人心。
1982年后,美國AC的基礎Rev.,不再發表離子交換的綜述,這標志離子交換走下坡路。
3,1980年后
離子色譜,將樹脂粒度做到小於<400目>,革新了傳統的離子交換分離,而讓<離子色譜>成為可能~分離氟、氯、溴、碘一價陰離子。
同時,更為重要的~農藥、食品及生物的分析化學(含分離)更令人關注,關成為分析化學的首要議題,這催生了<色譜>這個詞匯的誕生,并出版了英文版容量很大的兩本分析化學學術雜志<色譜A>與<色譜B>!
4,固相萃取柱
1983年Waters公司固相萃取柱的商品化及在<農獸殘色譜分析>的應用,固相萃取柱的應用席卷全國分析化學工作者。
可笑的是,固相萃取柱內的吸附劑粒度又重新從<400目放大到200-300目,吸附劑使用50年前使用過(含我使用過,用於分離水中氟)的活性氧化鋁,以及30年前使用的Romm & Hass公司的XAD大孔吸附樹脂…
從結構~示意圖來說,固相萃取柱回歸(!)到"原始的"色層柱。
…
五,分析化學學術水平第一試金石
有很多方法可標志你的分析化學學術水平,讓人認可你。
今天采用最多的是SCI及影響因子。
其優點是用數字量化,即可以用<數字的大小>比較A與B兩位分析化學學術水平的高低,簡單易行。
其缺點:
A:旁人認為你論文中有造假、有假數據怎么辦?
例如,你發表的<固相萃取-液質測定M食品中N農殘>,該論文中的回收率你做了手腳怎么辦?你怎么證明你沒有在回收率上做手腳?你敢不敢說~我當你的面重新將這樣品在不同時間測6次,就是這個樣品分析結果和回收率及?
B:你發表的SCI,5年后事實證明沒有任何價值,僅是一張紙而己,這怎么辦?
從分析化學1963年至今的國外文獻來說,唯一最能證明你分析化學學術水平的方法:
a,(樣品人人易得的)測定巖石樣品(含標樣)中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