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副院長詹文龍到中科院物理所視察調研,黨組成員、秘書長鄧麥村,副秘書長兼規劃局局長潘教峰等陪同前往。
路甬祥一行首先來到功能晶體研究與應用中心的碳化硅晶體生長實驗室,他詳細詢問了實驗室擁有的碳化硅晶體制備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與國外技術的差別,并要求科研人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當前的設計。在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實驗室,科研人員匯報了利用自主研發的激光和真空系統成功實現波色-愛因斯坦凝聚和下一步對低維量子簡并系統的研究方案,路甬祥勉勵研究人員要與兄弟單位緊密合作,在高科技前沿做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研究成果。在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介紹了拓撲絕緣體研究工作的最新實驗進展,這項工作在國際上受到了廣泛關注,使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進行拓撲絕緣體研究最有影響力的中心之一。在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路甬祥聽取了深紫外激光光電子能譜儀研制工作的匯報,物理所科研人員與理化所的科研人員合作,于2008年研制成功國際首臺深紫外激光光電子能譜儀,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目前正在研制兩臺同類儀器設備,路甬祥希望科研人員要組織相關專家開展研討,結合不同的科研需求,研制多種電子能譜儀,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隨后,路甬祥聽取了物理所王玉鵬所長關于“創新三期總結和創新2020規劃”的匯報,并與院士專家以及科研和管理骨干進行了座談。大家就基礎研究怎樣從模仿、跟蹤轉變到開辟新的領域方向與產出原創性成果,怎樣通過體制、機制與文化的創新與發展來保證“創新2020” 的實施,怎樣進行人才的分類評價與支持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路甬祥指出,“創新2020” 今年就要啟動試點,明年將全面鋪開實施。重點是啟動一批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建設一批基礎前沿科學中心、戰略高技術研發中心和重大公益性科技綜合研究中心,建設一批創新集群。
路院長強調,科技要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貢獻,僅靠消化吸收與跟蹤模仿是不夠的,要有自己原創性的東西,這就需要基礎研究做本底。基礎研究要為新技術的產生提供源泉和突破的路徑。各單位在制定“創新2020”方案時,絕不能僅把注意力放在經費的增加、人員規模的擴大上。物理所要在已有基礎和良好發展態勢上,進一步往高處看,往深處想。要研究用什么樣的機制體制和政策措施來為“創新2020”的實施提供支撐和保障。
路甬祥指出,技術支撐體系對物理所的研究非常重要。可以探索建立與研究所本部有一定物理距離的技術研發中心,使兩者在空間上形成“本部 + 技術研發中心”的啞鈴狀結構,并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文化與機制。
路院長強調,要實現新的發展目標,不僅要有一個好的規劃,更重要的是在已有基礎上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希望物理所在已有方案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討未來10年的發展目標,以及實現跨越目標所需的體制機制和資源保障。要制定出一個有特色、可操作的“創新2020”實施方案,為物理所實現跨越發展奠定基礎。
最后,路甬祥對物理所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進一步增強原始創新的勇氣和信心。二是要關注創新的多樣性。在借鑒主要科技發達國家先進經驗的同時,拓展視野,認真研究一些中小科技發達國家的創新模式,這些國家因為資源有限,在創新的布局和選擇方面更加精準。三是積極探索適時調整優化創新方向、培育發展新的學科增長點的有效途徑和辦法,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中國科學院辦公廳(黨組辦)主任李婷、基礎局局長劉鳴華,以及辦公廳、高技術局有關領導陪同視察。
路甬祥(左二)詹文龍(左一)視察深紫外激光光電子能譜儀
視察碳化硅晶體生長實驗室
視察波色-愛因斯坦凝聚實驗室
路甬祥講話
會議現場
會議現場
包信和院士在調試氣氛掃描隧道顯微鏡。謝震霖攝江俊(右)和團隊在調試機器化學家的操作精度。張大崗攝王博在觀察多孔材料晶體。北京理工大學供圖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967.shtm......
386名黑龍江中學生先后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跟隨導師參與科學研究,三成以上的中學生高考后就讀于基礎學科……科技日報記者3月22日從黑龍江省科協獲悉,在“英才計劃”實施的第十一個年頭,黑龍江省交出了令人滿......
今日(3月23日),首屆“全球光電子信息卓越工程師大賽”總決賽在湖北武漢開賽,共有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法國里昂第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101名工......
為響應國家加強基礎學科建設的號召,進一步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3月21日,重慶理工大學舉行2023幾何拓撲學術論壇暨重慶幾何拓撲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把握大趨勢下好基礎研究“先手棋”今年重慶市......
基礎研究減負還要過幾道坎寫“材料”爭“帽子”仍在困擾青年科研人員基礎研究相當于科技大廈的“地基”,而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就是“打地基”的人。無論是全國兩會前夕中央政治局對基礎研究進行的集體學習,還是......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基礎研究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實現我國經......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基礎研究是提升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基本抓手,是實現我國經......
2月26日,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邀請周琪、譚天偉、江松、王華明、邵峰、聶祚仁、彭練矛等各領域知名院士,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薛瀾院長等著名科技政策戰略研究專家和企業家代表郜春海召開推進北京市基礎研究高......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廣州市科技局印發《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培育體系工作方案》,計劃在未來5年投入近10億元,實施基礎研究人才的“啟航”“續航”“領航”等計劃,旨在階梯式培育一批年齡結構合理的高素質基礎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