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技術的理論基礎來源于進化論衍生來的分子生物學。基因片段的來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體基因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基因片段。基因片段被轉入特定生物中,與其本身的基因組進行重組,再從重組體中進行數代的人工選育,從而獲得具有穩定表現特定的遺傳性狀的個體。該技術可以使重組生物增加人們所期望的新性狀,培育出新品種。
常說的"遺傳工程"、"基因工程"、"遺傳轉化"均為轉基因的同義詞。
摘要:1、轉基因技術可通過人為操作改變受體生物的安全性。對農作物進行轉基因改造,不僅可以保持它已有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生產潛力。2、國際上,經過安全性管理并經政府批準推廣應用......
10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9日聯名簽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反對通過生物技術改良農作物和食物的活動。這封寫給綠色和平組織、聯合國和世界各國政府的聯名信說,綠色和平組織領導的反對現代植物育種活動一再......
轉基因技術的應用可能存在風險嗎?科學家的回答很謹慎:和其它生物育種技術一樣,轉基因技術也存在風險。因此,科學家建立了嚴格的安全體系,監測和規避風險。而以往關于轉基因的種種傳言被科學證明是偽命題。然而,......
“轉基因雖然只有30多年的歷史,卻經歷了太多的磨難,被各種謠言和誹謗扭曲得面目全非。”《三聯生活周刊》特約撰稿人袁越,從2007年開始關注這個領域,寫過十幾篇專題報道和分析文章。當下中國可能沒有哪項科......
世界首例轉基因“低乳糖奶牛”在內蒙古農業大學誕生聽到“開個微博或微信公號來講講轉基因”這樣的提議,一些科學家臉色一黯。在他們看來,這種做法對于普通的科學問題或許有效,但要是談轉基因,恐怕處境難堪。這種......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共進口大豆8169萬噸,其中大部分屬于轉基因大豆,進口轉基因大豆接近國內總產量的7倍。4月13日,農業部召開發布會,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轉基因生......
目前,我國科研人員克隆了100多個重要基因,獲得1000多項ZL,取得了抗蟲棉、抗蟲玉米、耐除草劑大豆等一批重大成果,我國自主基因、自主技術、自主品種的研發能力顯著提升。13日,農業部就社會公眾和新聞......
當前,轉基因生物技術發展迅猛,正在推動育種技術全面升級,引領生物種業發生重大變革,在保障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和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月26日,在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農業生物技術科學......
“我們在轉基因技術方面雖然取得了不少進展,但是離‘占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的要求,還相差很遠。”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30日在人民網接受訪談時如是表示。近幾年關于轉基因的爭議不斷,作為農業大學校長,被人......
最近,中國國內關于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的爭議不斷升級。國際專家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轉基因食品對人體健康及環境到底有何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采訪了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博士。總部設立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