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9-11 15:16 原文鏈接: 轉基因生物安全爭論的實質不是安全問題

       轉基因生物安全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綜合性問題,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遠遠超過了人們的預期,那種希望僅靠科學技術的完善來解決人們對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疑慮和不安的想法顯然過于純真。

       有觀點認為,轉基因技術本身比其他作物育種技術,如傳統育種帶來的遺傳信息的變化更明顯,因此轉基因產品可能存在安全問題。這個風險與轉入的基因無關且所有的轉基因生物都存在,因此,按照預防為主的原則,必須采取措施實施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這種基于技術本身的管理體系就是目前歐盟實施的轉基因生物管理體系。

       也有觀點認為,轉基因產品所表達的外源基因可能導致新的毒性物質或過敏原進入食物鏈或生態體系,這個風險與育種手段無關,不論是轉基因育種或是傳統育種。這種基于產品本身的管理體系就是目前美國實施的轉基因生物管理體系。很顯然,這個體系不僅涉及轉基因生物。

       在轉基因安全性的問題上,人們首先關心的是健康方面的風險。比如,擔心抗生素篩選基因的利用可能會影響人類健康。事實上,抗生素基因是不可能水平轉移到人體的,但可能通過極其微小的機會水平轉移至細菌,使得細菌具有抗生素功能。正是考慮到這一點,許多新的轉基因生物已經采用了無標記的轉基因方法,其產生的轉基因生物不再含有抗生素一類的基因。此外,人們還擔心轉基因生物是否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形成超級雜草或者危及整個生態鏈。事實上,馴化后的生物,無論是轉基因還是非轉基因的,都無法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生物入侵,影響生態平衡,除非轉入的基因影響生物的自然適應性。

       經過30多年的轉基因研究和生產,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歐盟、美國(德國和法國)醫藥協會、歐洲科學院科學顧問委員會、英國國會下議院等組織、政府機構等部門達成共識:從科學的角度,轉基因技術本身不比其他育種技術風險更大。

       即便如此,轉基因技術的風險評估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按照個案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為不同性狀的轉基因生物對作物的影響可能不同。大家知道,已知的具有毒性或過敏性的基因是不能用于生產轉基因生物的。但不是所有可能致毒和致過敏性的基因都可預測,所以,轉基因食品和任何新食品都一樣,上市前都要進行嚴格的毒性和過敏性檢測。各國監管機構的監管實踐證明,經過嚴格的科學評估、批準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沒有發生一例被科學證明的轉基因安全事件。

       傳統育種產生的生物或產品的安全性是基于人類長時間安全食用、環境長時間適應無異常的認知基礎之上的。轉基因生物或產品被要求進行更嚴格的安全評估,是對新技術新產品所采取的更負責更科學更理性的認知手段。轉基因生物安全或不安全都要遵循科學評估原則,以科學評估結果為準,是否安全應是權威機構說了算,應更多地聽取同行專家群體意見。同時遵循個案分析原則,不能因為某一個轉基因生物事件通過了安全評估,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其他所有轉基因事件都是安全的。還要遵循實質等同原則,全面評價轉基因本身帶來的變化以及該變化與自然變異的關系。只有這樣,轉基因生物安全才有保障。因此,管理是保障安全的根本,安全是管理的最終目的,也是法律的要求。我國于2001年制定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加強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管理,保障人體健康和動植物、微生物安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

       和歷史上其他新技術(如wifi)或新產品(比如阿司匹林)面市所受到的反應不一樣,轉基因生物或產品一方面在全球得到了大面積推廣和應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承受著全球范圍的抵制和詆毀,這種尷尬局面的形成很明顯已經超出了科學本身,彰顯背后各種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倫理和其他勢力的角力。因此,轉基因生物安全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轉基因生物安全爭論的實質也不是安全問題。因此,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缺陷、產品的瑕疵或管理的漏洞往往被無限放大,并演變成為爭論焦點,混淆了對轉基因生物安全的科學認知和技術認同,引發無數的爭論。

    相關文章

    北京衛健委:新冠病毒專庫儲存嚴禁超范圍開展實驗

    北京市衛健委日前就進一步做好新冠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發布通知。根據通知,本市嚴禁超范圍開展新冠病毒相關實驗活動,實驗室要設立專庫儲存新冠病毒毒株或樣本。北京市衛健委要求,在北京行政區域內從事新冠......

    澳新擬批準來自轉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作為加工助劑

    據澳新食品標準局(FSANZ)消息,2023年1月25日,澳新食品標準局發布227-23號通知,其中A1266號申請,申請將來自轉基因里氏木霉的木聚糖酶(xylanase)作為加工助劑。據通知,該木聚......

    總投資1.98億!河南又一家P3實驗室獲批建設!

    11月4日,河南農業大學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ABSL-3實驗室,又稱P3實驗室)正式獲得科技部批準建設,標志著河南省高校唯一且集基礎和應用研究于一體的動物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設又向前邁出堅實一步。......

    精彩回放|在世界標準日話生物安全下樣本庫標準化建設

    2022年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以“生物安全新時代下的樣本庫標準化建設”為主題的賽默飛2022年整合生物樣本學客戶研討會在羊城廣州成功舉辦。這次會議集結了醫藥生物技術、遺傳資源管理及醫療臨床研究領......

    投資2900萬歐元,默克于上海開設生物安全檢測實驗中心

    默克于華首個生物安全檢測機構,旨在滿足當地需求新實驗室的開幕標志著全新的生物安全檢測實驗中心一期項目的順利完成二期擴建包括細胞株檢定和批次放行測試服務的建設上海2022年9月21日,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

    轉基因蚊子的使命——消滅瘧疾

    岡比亞按蚊可以攜帶瘧疾病原蟲。圖片來源:RealityImages/Shutterstock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對攜帶瘧疾病原蟲的蚊子進行基因改造,可以減緩其體內瘧疾寄生蟲的發育,也可以縮......

    轉基因豬生物反應器領域研究獲重要進展

     利用轉基因豬唾液腺生物反應器合成hNGF蛋白示意圖。研究團隊供圖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吳珍芳團隊在轉基因豬生物反應器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利......

    轉基因豬心成功移植到兩位腦死亡者體內

    7月12日,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兩名靠生命維持設備延續生命的病人體內。這兩人在移植手術前被宣布腦死亡,在術前、術中和術后一直使用呼吸機并進行透析。直到去年,異種移植,即將......

    離譜,拍核磁可以改善認知?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張欣課題組等依托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SHMFF),利用自主搭建的強磁生物學研究平臺,開展了33.0T的穩態強磁場生物安全性和神經行為學影響研究,首次報道了3......

    宇航員也需要轉基因食物?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美國化學學會2022年春季會議上提交論文稱,他們培育出了一種能生成骨激素從而促進骨骼生長的轉基因萵苣,如果宇航員在太空培育出并食用這種萵苣,對他們在執......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