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7-02 14:00 原文鏈接: 轉基因細菌變身抗病“斗士”

      埃希氏菌正被發展成人類基因療法的載體。


    圖片來源:Fernan Federici、Jim Haseloff

      人們通常服用藥物清除難對付的細菌。如今,一種違反直覺的方法——將轉基因細菌轉變成藥物——正越來越受到認可。

      若干公司正在測試工程菌能否治療影響大腦、肝臟和其他器官的疾病,甚至殺死有害細菌。不過,盡管美國監管機構已經批準將若干種工程菌作為基因療法進行試驗,但關于細菌相互間共享DNA的能力是否將帶來長期安全風險的問題仍然存在。

      利用細菌實施基因療法的想法在上世紀90年代首次出現,但早期臨床試驗產生了形形色色的結果。近年來,隨著關于生活在體內的細菌——微生物組能影響人類健康的證據日益增多,對這種方法的興趣一直在增加。研究人員正通過改造通常在人類消耗的食物中出現的細菌治療疾病。

      新加坡國立大學合成生物學家Matthew Chang介紹說,轉基因細菌擁有治療很多種疾病的潛力。他的團隊正在改造腸道細菌——大腸桿菌和乳酸菌,以識別并摧毀有害細菌。“這是一個迅速發展的領域。”Chang表示,其正在同新加坡監管機構就開始臨床試驗進行商討。

      一個研究方向旨在治療遺傳性疾病——苯丙酮尿癥。患有該病的人缺少一種分解氨基酸——苯基丙氨酸的酶。這種酶在體內累積會引發神經損傷。在日前于亞特蘭大市舉行的美國微生物學會年會上,馬薩諸塞州劍橋市生物科技公司Synlogic的研究人員報告稱,通過改造產生降解苯基丙氨酸酶的大腸桿菌和一種從血液轉移到細胞中的蛋白質,這種氨基酸在猴子血液中的濃度和對照組動物相比下降了一半多。

      Synlogic首席執行官Aoife Brennan介紹說,今年4月,該公司開始在健康的人類志愿者身上進行臨床試驗,并且一旦得出該療法是安全的結論,便將在苯丙酮尿癥患者身上測試這種細菌。同時,Synlogic還啟動一種改良大腸桿菌試驗。這種細菌能產生酶,以清除氨在肝臟代謝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有毒累積。

      另一家位于馬里蘭州的公司Intrexon of Germantown改造了用于奶酪生產的細菌——乳酸乳球菌,以產生一種保護皮膚外層的蛋白質。一項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招募了約200名癌癥患者,并且正測試一種乳酸乳球菌漱口水能否預防化療副作用導致的口腔潰瘍。7月,該公司開始為糖尿病患者注射一種不同形式的乳酸乳球菌。其既能產生人類胰島素前體,也能產生增強細胞應對胰島素能力的免疫蛋白質。

      Intrexon和Synlogic均對特定細菌進行了改造,從而使它們在體內建立菌落的可能性變低。患者應該定期服用這些被改造的細菌,以確保其始終如一地產生相應的治療分子劑量。不過,其他公司正在尋求在體內創建轉基因細菌菌落的療法。

      位于加州山景城的生物科技公司Osel計劃在今年年底尋求美國政府批準一種被改造用于預防艾滋病病毒(HIV)傳播的乳酸菌菌株。研究證實,陰道內自然形成的高水平乳酸菌能幫助女性對抗HIV。Osel正試圖通過改造這種細菌,使其攜帶一種阻止HIV感染免疫細胞的人類蛋白質,從而增強它的防護性能。

      不過,這些被改造的細菌進入市場前仍存在一些挑戰。Brennan表示,科學家需要更好地了解細菌如何同身體互動,因為它們的影響和藥物相比沒有那么明顯。

      隨后,細菌可能將其攜帶的人類基因傳遞給體內其他細菌并產生未知后果的風險。若干公司已嘗試通過改變細菌的染色體而非質粒(細菌能來回通過的微小DNA片段)阻止這種交流。它們還建立了能防止細菌在體內幸存下來的生物學“殺戮開關”。

      不過,這一策略失敗了。由英國東英吉利大學免疫學家Simon Carding領導的團隊改造了卵形擬桿菌,旨在通過調節免疫系統治療腸道炎癥——結腸炎。

      該團隊曾試圖通過讓這種細菌依賴于由天然形成的腸道細菌產生的胸苷分子,阻止其在體內存活。科學家還小心翼翼地編輯了這種細菌的染色體,而非其質粒。

      但在將其飼喂給小鼠僅72小時后,科學家發現,卵形擬桿菌將改造的基因傳遞給小鼠腸道中的其他細菌,并且獲得了使其在沒有胸苷的情況下生存的基因。這一經歷導致Carding放棄了將該細菌發展成療法的努力。“如果未得到妥善控制,它可能是有害的。”

    相關文章

    打破領域瓶頸!張鋒再發Science

    微生物系統是包括CRISPR在內的許多生物技術的基礎,但是序列數據庫的指數級增長使得很難找到以前未識別的系統。2023年11月23日,博德研究所張鋒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EugeneV.Koonin共同......

    天津工生所實現抗癌藥β欖香烯的微生物高效合成

    倍半萜吉瑪烯A是吉瑪烯家族化合物核心中間體,能夠衍生出結構特異、功能多樣的類倍半萜物質,以β-欖香烯最具代表性。這些化合物在抗癌、抑菌、抗病毒等領域表現出優異的生物學特性。傳統萜類物質生產依賴于化學合......

    廣州地化所發展出單細胞SIP反向基因組學技術

    微生物是地球上豐富且分布廣泛的生命形式,在生態系統中對有機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發揮著關鍵作用。微生物降解是有機污染物分解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中,降解功能微生物可將污染物轉化為無毒化合物,是有機污染物降......

    華大智造測序平臺占比首次超過illumina!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向參加血液mNGS室間質評的實驗室公布了“2023年全國血液微生物cfDNA宏基因組高通量測序室間質量評價預研活動結果報告”。醫業觀察從多家機構證實此事。報告顯示,參加......

    微納米機器人,揭秘微觀世界!

    對人類而言,微觀世界仍然存在很多謎題——無論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微型生物水熊蟲,還是被譽為“微生物工廠”的微米級大腸桿菌,甚至是可寄生在大腸桿菌中的納米級噬菌體,以及蘊含著神秘生命起源的分子基因編碼......

    即將實施:GB/T425802023《智能實驗室微生物質譜鑒定平臺》

    國家標準GB/T42580-2023《智能實驗室微生物質譜鑒定平臺》將于2023年12月1日實施。該標準由TC526(全國實驗室儀器及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主管部門為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主要起草......

    發酵食品有奇效!NatureReviews:發酵食品可改善腸道微生物群,保持心血管健康等諸多益處!

    風味獨特的紅酒、鮮香解膩的腐乳、清甜綿密的酸奶、樸實無華的饅頭……生活中這些常見的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制作過程——發酵。藏著“極簡人類吃貨史”的發酵食品,是“傳承百萬年的美味”。從另一個層面講,植物食......

    GB/T5750.12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第12部分:微生物指標》內容解讀

    GB/T5750-2023《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于2023年3月17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以替代實施16年之久的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

    生活飲用水的微生物檢測是如何開展的?

    一、什么是生活飲用水呢?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生活飲用水是指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用于日常飲用以及洗滌的水。我國居民的飲用水主要有自來水(包含二次供水)、井水、礦泉水、直飲水等。從飲水與健康的角度講,......

    秸稈熱解炭高效高值利用方法被發現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種植廢棄物清潔轉化與高值利用創新團隊,揭示了不同秸稈熱解炭促進厭氧發酵性能及微生物組學特性,實現了秸稈熱解炭的高效高值利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資源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