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1 蔣士強2 趙明1 董志強1
(1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北京 100081)(2中國儀器儀表學會 北京 100081)
摘要:本文論述了轉基因農產品、食品的安全性問題以及對轉基因食品從基因、基因轉錄、基因翻譯表達三個層面的檢測技術做了概述。
關鍵詞: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農產品 食品安全 生物技術 檢測技術
Abstract:
discuss on the question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afety are discussed. The method of detection from gene
and gene translation and gene express is given.
Key words: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food Safety biotechnology Detection technology
隨著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基因工程技術已在農業領域中得到廣泛運用。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以基因改良為核心的農業生物技術正掀起第二次綠色革命。運用轉基因技術(Gene transfer)能培育出優質、高產、抗病蟲害、抗逆的優良品種,以緩解由于人口迅速增長、可耕地的減少、資源短缺、環境惡化而帶來的農牧產品和食品短缺的危機。以農作物為例〔1〕自1994年第一例轉基因延熟西紅柿在美國批準上市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迅猛擴大,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增長到2002年的5870萬公頃。轉基因作物產品的全球銷售額由1995年的0.75億美元、1999年激增到21~23億美元,預測2005年將達到80億美元,2010年將突破250億美元〔2〕。
轉基因農產品、食品的安全性問題
1.轉基因農產品、食品引發的安全性思考
隨著轉基因農產品、食品的迅猛增加,雖然其具有優質、高產等諸多優點,但由于轉基因農產品和食品是把一種外源基因片斷轉移到目的物種中,從而改變目的物種的性狀,特別是1998年發生的英國蘇格蘭Rowett研究所的Pusztai事件,雖后來被否定〔3〕,但接著1999年又發生的美國康奈爾大學Losey等報道的帝王蝶〔4〕事件至今尚在進一步驗證之中。而巴西堅果蛋白質與其轉基因大豆對人引起類似的過敏反應等事件,使人們對轉基因農產品、食品的安全性提出眾多質疑,例如:外源基因是否安全? 基因結構是否穩定且會不會產生有害人體健康的突變?基因轉入后是否產生新的有害遺傳性狀或不利健康成分? 營養成分和其它功能性是否改變?轉基因的標記基因是否會使人產生抗藥基因? 是否會增加食物的過敏源〔5〕……消費者從自身健康考慮,提出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是非常自然的。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已引發全球爭論,對轉基因食品這一新生事物做好安全性檢測和評估是非常必要的。 安全性評估主要包括有無毒性、有無過敏性以及抗生素抗性等標記基因的安全性。世界各國人們都在呼吁對轉基因食品進行科學的評估。
2. 實質等同性原則〔6〕
目前對食品安全性的評估均采用世界經濟發展合作組織(OECD)1993年提出的實質等同性原則,即通過生物技術得到的轉基因食品是否與目前市售常規食品有實質性的等同:⑴生物技術食品與傳統食品有實質性等同。由于經過了長期的自然選擇,機體已經對該種物質具有了良好的適應性,人類和自然環境對其也已經接受,對此類產品可不必進行安全檢測與評估。⑵轉基因產品與傳統產品除某一插入的特定性狀外,與非轉基因動植物具有實質等同性。對這類轉基因產品的檢測應主要集中在對插入基因表達產物的檢測上,不必過分強調分析其他性狀,也不必考慮DNA和mRNA本身是否有毒性,因為所有生物體的DNA構件元素都是一樣的。⑶轉基因產品與傳統產品沒有實質的等同性且市場上沒有與轉基因食品相對應的傳統產品,對該類產品則要求進行詳細的安全性檢測和評估,包括有無天然有毒物質、有無營養成分和抗營養因子、有無過敏源、轉基因的穩定性和插入突變、基因的多效性和次級效應等。
3. 世界各國對轉基因食品的認識和態度
美國是轉基因食品的積極倡導者,美國公民對轉基因食品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其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一直占據全世界的首位。他們認為轉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要經過嚴格的市場準入檢測,在實質上和傳統的食品沒有什么區別即可上市。美國由FDA、EPA、USDA負責轉基因食品的評價、檢測和監控。這些機構與聯合國糧食組織(FAD)、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對新食品管理的原則是一致的〔7〕。
歐盟對轉基因食品持比較謹慎的態度,政府反對美國轉基因食品涌入自己的國家。他們認為轉基因食品通過生物技術將其他動物、植物、微生物的一段異源基因不定點插入目的食品,打破生物種間的界限會破壞自然的食品構成體系,造成基因水平的混亂,可能會導致一些遺傳學或營養成分的非預期改變,從而危害人們的健康。同時也認為轉基因食品的新組合和性狀在不同遺傳背景下表達,人們還缺乏其對環境、人類影響的認識,加之應用于生產和消費的時間還很短,不能拿出足夠的證據來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的身體是完全安全的。但其中也不乏帶有政治色彩的屬于貿易壁壘的抵制。歐盟1996年制定的食品標簽法規規定必須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標簽標注。在管理上分橫向的與技術相關的法規和縱向的與產品相關的法規〔8〕。
中東一些國家由于宗教的影響從社會倫理方面考慮對轉基因食品比較排斥。南美、日本、韓國等屬于比較中立的國家對轉基因食品不像歐盟那樣排斥也不像美國那樣認可,他們都開始了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試驗研究。我國既積極支持轉基因技術的研究同時對對轉基因食品采取比較謹慎的態度,認同國際上通行的轉基因食品的實質等同性原則。我國國家科委1993年頒布了《基因工程安全辦法》,1996年農業部正式實施《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管理法規》,對轉基因農產品從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境釋放到最后的商品化全過程進行安全性評價、并制定了相應的監督檢測措施。2002年3月,正式實施《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這些政策和法規的頒布與實施對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9〕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方法
鑒于全世界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引起的關注和激烈爭論,對轉基因食品的檢測顯得尤為重要。基因工程技術是將克隆的外源基因通過基因槍法、農桿菌介導法等方法轉入目的農作物中、使目的農作物中具有外源基因所具有的優良性狀。對轉基因食品的檢測、從轉基因技術本身來分析、可從基因水平、基因轉錄水平和基因翻譯產物水平進行。
1. 基因水平的檢測
轉基因技術將從各種生物中克隆出來的目的基因片斷插入到靶向受體中時,一般要構建啟動子、終止子、選擇標記基因、報告基因等。從基因水平進行轉基因的檢測就是要檢測受體的核酸序列、目的片斷的整合位點、基因多態性、目的片斷的含量分析以及啟動子、終止子、選擇標記基因、報告基因等。
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10〕
對報檢的樣品運用PCR儀,針對外源基因設計合適的引物,通過TaqDNA酶的聚合快速特異地擴增目的基因片段,使目的基因片斷以數量級速度在體外得到擴增從而可以在短短的幾小時內使Pg水平的特異外源DNA片段擴增到ng乃至ug水平,擴增產物經瓊脂糖凝膠電泳或聚丙烯酞胺凝膠電泳,用溴化乙錠(EB)染色,在紫外光下就可觀察到外源目的片斷。
“轉基因食品安全嗎?”“DNA進入人體后會發生什么變化?”12月4日,2020年農業生物技術科普大賽總決賽在京舉辦。本次大賽自今年7月25日啟動以來,已有超過5.5萬人參與線上比賽競答,50名選手通過......
2020年3月4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消息,該局發起了一項名為“FeedYourMind”的新教育計劃,以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轉基因食品。“FeedYourMind”計劃由美國農業部......
11月1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醫藥·生活衛生局食品標準審查科公布了已通過安全性審查的轉基因食品和添加劑的新增名稱,具體名稱為:馬鈴薯抗白葉枯病,低游離天冬酰胺,低還原糖和低多酚氧化酶馬鈴薯SPS-000......
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標識,歐盟和澳新都要求強制標識,美國分強制和豁免自愿標識兩類,加拿大為自愿標識。1.歐盟1.1歐盟轉基因食品監管歐盟對轉基因食品實施上市審批制度。轉基因食品想要上市銷售,必須向其所在成......
中國大陸和臺灣都強制要求標識轉基因。中國香港執行自愿標識原則,中國澳門沒有明確規定。1.中國大陸1.1中國轉基因食品監管農業農村部負責轉基因相關的監管,對轉基因生物實行安全評價管理,批準后方可進行生產......
2019年7月16日,據歐洲食品安全局消息,由于轉基因食品和飼料在歐盟市場銷售授權有時間期限,因此申請人需要根據歐盟1829/2003/EC條例的第11條和第23條的規定進行續申請。歐洲食品安全局(E......
歐盟RASFF第28周通報中,通報產品總數92例其中我國(不包括港澳臺)有5例,約占5.4%日期通報國通報號通報類型產品大類產品類別通報產品危害分類通報原因通報基礎采取措施銷售情況10/07/2019......
7月11日,韓國食品安全處(MFDS)發布了第2019-346號公告,擬修改《轉基因食品等的標示標準》的部分內容,其主要內容如下:1.隨著《食品等的標示、廣告相關法律》的制定,修改畜產品相關引用條文。......
近日,微信公眾號“奇聞趣事糗事”的一篇文章《英國研究:中國人體內已出現轉基因作物中常見的基因,請當心下一代!》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事實真是這樣嗎?并非如此。這實則是用有關轉基因的釣魚文和......
“某些商家利用部分消費者對‘轉基因’這一概念不了解的現狀,對自己的商品進行‘非轉基因’宣傳,目的就是吸引消費者,趁機加價,搶占市場份額。”7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林敏告訴科技日報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