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NA前體的后加工通常有如下步驟:
①修飾:除5SrRNA外,rRNA分子上通常有修飾核苷酸(主要是甲基化核苷酸),它們都是在后加工時修飾的。一般認為核糖2′羥基的甲基化在堿基甲基化之前;
②剪切:在rRNA前體分子的多余順序處切開,產生許多中間前體,然后再切除中間前體末端的多余順序;
③剪接:有的真核生物rRNA前體中存在有居間順序的,須加工時除去。1982年T.R.切赫發現,在四膜蟲(Tetrahymena)rRNA前體中,去除含有413個核苷酸的居間順序是由rRNA前體自身催化完成的。
在 5′-鳥苷酸的促進下經過自身催化作用將居間順序切除,居間順序前后的兩個部分再連接起來,產生成熟的rRNA(5′-UpU-3′)和一個環狀RNA分子及一個15個核苷酸殘基的小片段。rRNA前體的自身催化作用表明 RNA具有類似于酶的活性。這一發現突破了生物高分子中只有蛋白質才有催化作用的觀念。同時對生物進化與生命起源等研究都將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