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胖性脂肪肝
肥胖與脂肪肝有密切的關系,肝內脂肪的堆積與體重超標程度成正比。約半數的肥胖者體內可見肝內輕度脂肪浸潤,30%~50%的肥胖癥合并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病變率可達61%~94%。腹部肥胖的人比其他體型的人更容易發生脂肪肝。肥胖患者發生脂肪肝,在早期、中期多是可逆的,減輕體重、平衡膳食,脂肪肝可改善,甚至痊愈。反之,體重繼續增加,脂肪肝亦會相應的加重。
2.妊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時發病,病情嚴重,預后不佳,母嬰死亡率分別達80%與70%。臨床表現為驟然持續性惡心嘔吐伴上腹痛、厭油等消化道癥狀,病程后期可嘔吐咖啡樣物,腹脹常較明顯,繼消化道癥狀后出現黃疸并迅速加深,很難與暴發性病毒肝炎區別。及時終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轉,少數可經自然分娩或剖腹產而脫險。
3.內分泌紊亂性脂肪肝
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而罹患糖尿病時,約有半數患者合并脂肪肝。胰島功能降低,在糖代謝紊亂的基礎上,脂肪代謝必然亢進,出現高血脂癥,從而進一步導致脂肪肝。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而罹患柯興氏綜合征或長期用皮質激素治療時,也可能發生脂肪肝。
4.營養不良性脂肪肝
營養不良導致蛋白質缺乏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見于攝食不足或消化障礙,由于蛋白質缺乏,導致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減少,造成肝臟轉運甘油三酯障礙,使脂肪在肝細胞內堆積,久而久之造成脂肪肝。一般在給予高蛋白質飲食后,或輸入氨基酸后,隨著蛋白質合成恢復正常,脂肪肝迅速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