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是無處不在的。比起危害大但生活中很難接觸到的電離輻射,更常接觸到的非電離輻射對人的危害其實非常小。
雖然從原理上,低強度的非電離輻射不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什么影響,但網上仍然流傳著各種關于輻射傷人的說法:比如手機輻射大,別用手機自帶的聽筒,用耳機打電話,低電量的時候打電話輻射特別大,信號不好時輻射也很大,長時間使用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影響,甚至誘發腦瘤。
臺式電腦也是躺槍嚴重的一員,網上流傳著電腦在沒有機箱裸奔的情況下輻射很大,裸露的臺式電腦硬件也會放出過量輻射等等的說法。另外無所不在的WiFi也不能幸免。還有孕婦的丈夫叫鄰居關WiFi避免傷到孩子的新聞。
到底這些說法有沒有根據?手機和電腦的輻射有那么嚴重嗎?求真實驗室將使用輻射檢測儀為你帶來手機、電腦和WiFi三種我們經常接觸的電子數碼設備的輻射強度實測。
手機輻射檢測
手機信號頻段主要是射頻電磁波(300KHz~300GHz),藍牙、Wifi等無線信號都在這個頻段中。
我們使用輻射檢測儀進行測試,測試對象是iPhone 7 Plus。
測試1:近距離通話測試。使用iPhone 7 Plus撥出電話,接通一段時間,然后掛斷。
測試2:距離輻射檢測儀20cm通話測試,操作與測試1相同。
從兩個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輻射量的峰值都在接通和掛斷電話時,說明傳聞剛撥通電話是不要把手機放耳邊有一定的根據,但兩次測試的結果都沒有超過輻射檢測儀的警報值40μW/cm2,說明這個量級的電磁輻射在限制范圍內,波動可以忽略不計。
電腦輻射檢測
我們來到PConline的硬件評測室進行電腦配件的輻射測試,這里的評測DIY硬件都裸露在外,沒有機箱的信號屏蔽,網傳這樣的輻射值會很大。為了作對比,我們從評測室外走到評測室內,再把輻射檢測儀貼近電腦硬件查看讀數。
北京恒瑞鑫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8月,成立至今已經和國內多家知名教育機構,全國各地多家企業有過長期的合作關系,專注于新型材料試驗機的研究,長期聘請清華大學jing密儀器系的專家為技術顧問,并成立新型材料檢測儀器研發中心。
北京恒瑞鑫達科技有限公司是集專業設計、開發、生產與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股份制企業,專注于新型材料試驗機的研制、材料檢測技術的提高及材料試驗方法的創新,是國內的材料試驗檢測儀器的生產企業。恒瑞鑫達以精美的產品、的技術、精良的品質、精心的服務贏得了廣大用戶和市場份額,產品全國,擁有一大批國內外科研院所及企業用戶,是國內試驗機行業發展速度zui快的企業之一。
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走進評測室并靠近電腦硬件,輻射檢測儀的讀數上升幅度非常小,也沒有超過輻射檢測儀40μW/cm2的警報值。
我們在使用電腦時,不僅有電腦機箱屏蔽大部分電磁輻射,而且和電腦的距離也極大地減少了人的輻射接觸量,所以實驗結果是,裸露的臺式電腦硬件輻射過量的說法也不可信。
在手機通話時的距離增加后,用戶收到的輻射量會迅速減少,因此除了貼耳聽電話外,一般使用手機聊微信、上網、玩游戲時,人接觸的輻射量是非常低的。另外,降低通話次數和時間同樣能夠減少輻射接觸量。
而且從理論上說,手機信號的輻射能量遠不及太陽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手機通話過程中雖然有輻射強度的變化,但對人的影響并不大。
為了驗證手機沒電時的輻射區別,我們特意把手機用到10%以下(7%)的電量,同樣經過了撥電話、通話、結束通話三個過程。在這次的測試里,我們發現輻射數值明顯比電量充足時的要高。平均在20μW/cm2,峰值出現在結束通話時,開啟電磁輻射檢測儀的峰值記錄功能,我們測得zui高數據為45.7μW/cm2,檢測儀開始了蜂鳴警報。
雖然國家對電磁輻射危害的定義是連續6分鐘暴露在超標環境才會產生一定的危害。手機沒電的測試僅僅結束通話后超標了一瞬間。但我們仍然不建議在手機沒電的情況下進行長時間通話。
Wifi輻射檢測
我們使用了一般家用的路由器進行測試,先確保無設備連接無線路由器,讓其處于空載狀態,記錄輻射值。然后,手機連接無線路由器,開始下載應用,讓路由器處于滿載狀態,再次記錄輻射值。
距離無線路由器約3米的距離,我們獲得以下的數據:1.2μW/cm2。
在無線路由器旁邊測得的數據是13μW/cm2。
連接電腦進入滿負載的下載操作,測得此時的數值是:16.1μW/cm2。
測試結果同樣沒有令我們感到意外,家用路由器的輻射量離輻射檢測儀40μW/cm2的警報值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隨著人和路由器的距離增加,輻射接觸量其實非常小了,對人的影響幾乎沒有。
世界衛生組織對電磁輻射的建議
在上一篇輻射科普中我們也提到,非電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主要來自熱效應和感應電流,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對基站和無線網絡的輻射危害評價是這樣的:
短期影響
迄今,學術評論文章中確認的射頻場wei一健康影響涉及因接觸很高強度射頻場(只有在射頻加熱器等某些工業設施中才能見到)造成體溫上升(>1℃)。基臺和無線網絡造成的射頻接觸水平很低,因此體溫上升不顯著,并且不影響人體健康。
長期影響
關于接觸射頻的潛在長期風險的流行病學研究主要是要查明腦腫瘤與移動dian話使用之間的相關性。然而,由于許多癌癥是在導致腫瘤的這種相互作用發生多年之后才被發現,以及移動dian話到1990年代初才廣泛使用,目前的流行病學研究只能評估短期內即有明顯癥狀的那些癌癥。不過,動物研究結果均顯示,長期接觸射頻場不會增加罹患癌癥風險。
目前雖然有對射頻致癌性的懷疑,但從世衛的報告來看,并沒有證據證明射頻和癌癥有確切的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把射頻電磁場和超低頻電磁場(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就是高壓電、變電站之類的地方)列為2B級致癌物,但其表示“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并不充分;或對人類致癌性證據不足,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
相比之下,太陽輻射反而是1級致癌物,可見比起防電子設備無線信號,還不如做好防曬更加有必要。
總而言之,并無證據證明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包括很多無線設備產生的輻射與致癌發病有關,大家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