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國家法律、法規逐漸完善,廣大患者法律意識也進一步增強,我們經常在媒體中看到患者與醫療機構對簿公堂,通過法律來主張自己的權益。臨床輸血引起的醫療糾紛時有報道,尤其是輸血性傳染疾病及輸血并發癥和輸血醫療技術事故。輸血科在防范臨床用血糾紛、維護醫院的合法權益中,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規范醫療行為、嚴格依法辦事
1.1 嚴格執行輸血規程 輸血科配合醫院輸血管理委員會,抓好《臨床輸血技術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醫療機構用血管理辦法》的落實,參與臨床用血的管理與監督,制定規范的,符合醫院等級管理水平的工作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及血液的收集、貯存、發放的相關制度,并嚴格執行。
1.2 輸血原則 經治醫師要了解并掌握輸血適應證,能不輸血的堅決不輸,能少輸血的決不多輸,能用成分血的決不用全血,能用自體血的決不用異體血的輸血理念。危重急診患者要先進行搶救并及時輸血,以免延誤病情,引起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1.3 避免輸血糾紛 經治醫師要在輸血治療前與患者(家屬)談話,爭取讓患者(家屬)了解輸血風險,醫患雙方共同簽署輸血治療同意書,輸血前留取患者輸血標本進行HBsAg、HIV抗體、HCV抗體、ADL及梅毒的檢測。因為住院患者是高危人群,病毒性肝炎明顯高于普通人群,以備發生輸血糾紛時進行舉證。
1.4 輸血前的相關檢查 輸血科工作人員發放血液制品時應認真核對配血單上相關內容并檢查血袋標簽是否清晰,是否在有效期,血袋是否有滲漏、血液顏色有無異常,認真核對后才準發放。輸血前由2名醫護人員認真核對配血單上相關內容,包括患者的姓名、科室、床號、血型及輸血史,并詢問患者是否有過輸血反應史,核對無誤方能輸血。
1.5 輸血的注意事項 護士輸血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要先慢后快密切觀察患者輸血的情況,一但發生輸血反應,應及時采取相關措施,停止輸血,嚴重的輸血反應先維護靜脈通路,報告上級醫師,護士應將輸血情況記入病歷。手術患者輸血后,經治醫師應記入手術記錄中,包括輸注的血液品種、數量、輸血過程。如有輸血不良反應發生,醫護人員要認真填寫輸血不良反應反饋單。
2 強化質量意識,抓好內部管理
2.1 條件 輸血科房屋及設施符合衛生學要求,結構與布局合理,儀器設備完好,工作人員責任心強,并有衛生行政部門頒發的專業資格證書及輸血科工作人員培訓證書等。
2.2 嚴把血液入庫關 血站工作人員送來的血液要進行檢測,包括送血設施是否合格,血液外包裝有無破損,標簽是否清晰,是否在有效期內。
2.3 貯血冰箱的應用 貯血冰箱每周進行消毒,每月進行1次貯血冰箱空氣培養。血液分層存放,標識明顯,貯血冰箱每日進行4次溫度觀測,并記錄在冊。
2.4 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要操作規范,要用鹽水法及聚凝胺兩種方法配血,血型檢測要作ABO的正反定型及Rh血型的檢測,必要時須進行抗體篩選試驗。大力開展自體輸血,減少因血傳播疾病及輸血并發癥的發生。
2.5 醫院加強醫務人員有關輸血內容的培訓 本院臨床醫師要嚴格掌握輸血指征,提高合理用血、科學用血的水平。
2.6 輸血科工作人員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 要強化依法輸血的意識和節約用血的意識,加強自身業務學習。
綜上所述,通過法律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嚴格管理,才能達到安全用血,節約用血、合理用血的目的,從而確保臨床輸血患者后的安全,有效,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醫療風險,真正地做到輸血安全,安全輸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