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提出建立區域聯防聯控機制,表明國家層面的大氣污染領導協調機制已進入到具體落實層面。就在“兩高”出臺了針對環境污染最嚴厲法律法規之時,遼寧省海城市牌樓鎂礦公司卻在肆無忌憚的排污,成為了當地空氣質量的“殺手”。
生產時排放著大量粉塵
被粉塵濃罩的廠區
遼寧省海城市牌樓鎮有著豐富的滑石和菱鎂資源,總儲量在15億噸以上。礦山開采和礦產品初級加工產業支撐了牌樓鎮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給當地造成了嚴重的粉塵污染,也給這里的環境帶來了不少的“煩惱”。
走進海城市牌樓鎮楊家甸村,感覺到這里的天空跟別的地方有明顯的不一樣,那就是灰蒙蒙的一片,這里幾乎都被濃罩在“霧”里,看不見一點藍天。
走在楊家甸村的公路上,不斷的有貨車進進出出。但是這些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車身的外面有一層粉塵。停在路邊的車輛和樹枝上都被披上了一層“外衣”――粉塵。只見大型貨車進進出出,馬路上揚起一陣陣的粉塵。大型工程機械在廠區忙個不停,只聽見一陣陣轟鳴的機器聲。
來到海城市牌樓鎂礦企業的門口,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高爐不斷地冒著青煙、黃煙。煙霧順著風勢一直飄向整個廠區,廠區中幾棟高樓、廠房瞬間被煙霧埋沒。
企業后面的山上,都被開采的光禿禿的,留下一塊塊沒有樹木的“禿山傷疤”,最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政府曾經大規模的量化植樹也沒有讓這些光禿禿的山體披上綠色的“外衣”。
來到廠區的路上,一陣微風吹過,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站在廠區,抬頭望了望,雙眼立即感到不適,原來是有粉塵不斷的落下。
記者在廠區的周邊轉了轉,地上都是一層厚厚的粉塵,經過雨水的洗禮之后已經板結。草木有些已經枯黃。
一位工人告訴記者:“你看這煙一直冒個不停,就是企業不開除塵設備導致的,環保部門來檢查就開著,不檢查時就這樣一直排放。”
另一位工人指著自己的衣服說:“你看我們的衣服上都是粉塵。”說著就用手拍打了一下,結果彈起一層粉塵。看了這震驚的場面之后記者不得不為上班工人的身體健康為之擔憂。
記者看到有很多已經沒有人住的房子,房子的屋頂上,都被一層白色的粉末覆蓋,感覺像是下了一場大雪似的,這應該就是老百姓搬遷的原因。可想而知,當地老百姓當時生活在這里的環境狀況。雖然絕大部分老百姓都已經搬遷,但是企業的污染一點都沒有改變,大量的粉塵隨著風力不斷地飄向遠方。
記者在查閱資料之后了解到:菱鎂礦石進廠到精鎂錠包裝出廠,要經過破碎、配料、氯化、電解、精煉、鑄造、酸洗鍍膜等過程。工序多,工藝復雜,生產中的危害較多。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劇毒的氯氣,容易發生操作人員急性氯氣中毒。氯鹽粉塵垃圾,有吸水潮解特性,容易腐蝕其他物體。
很多污染的發生,都是經過媒體報道之后才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視,進而解決問題。
環保業內人士指出,我們必須從制度和法律上從嚴治污。今年“兩高”發布的污染環境罪已經降低門欄并寫入了刑法,就更加明確的指出了不能以犧牲污染環境為代價一味的追求經濟增長。
一位環保專家說:“部分企業總想打擦邊球,能逃避就逃避,監管部門有時候得過且過的思想,最后釀成污染事故。其實要避免污染事件的發生,只要當地監管部門加強對企業主的環保意識教育,其次就是地方監管部門要加強環保監督,特別是在最初的環節上嚴格把關,嚴厲打擊偷排偷放行為,確實及時解決老百姓反映的環境污染問題,把污染解決在初期階段,把危害降到最低。”
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法、最高檢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個相關部門共14家單位印發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柳葉刀·星球健康》最新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2019年全球有900萬人死于污染,占全球死亡人數的六分之一。瑞士全球健康與污染聯盟的RichFuller和同事于2015年首次評估了污染對過早死亡的影響,......
近年來,關于微塑料污染的新聞已屢見不鮮,但在活人的肺部深處發現微塑料污染還是第一次。4月6日,英國《衛報》報道了這個駭人聽聞的發現。這項研究的樣本取自13名接受手術的患者的肺部組織,其中11例發現微塑......
通俗地講,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譜信號進行有效放大,再通過我們開發的可靠算法進行計算,最終實現對大氣二氧化氮的精確探測。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調制腔增強吸收光譜技術,適用于長期穩定運行、免人工維護的二氧......
丘陵區稻田氨氣排放、近源沉降及大氣轉化示意圖。課題組供圖氨氣是大氣中含量最高的堿性氣體,主要來自于農田氮肥施用及畜禽糞便導致的氨揮發。氨氣與酸性氣體反應會形成大氣氣溶膠,因此它也是一種大氣污染物。中國......
2021-2022年秋冬季,很可能是近幾年來,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措施最密集的一個。近日多部門印發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方案》稱,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上半年“兩......
記者近日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悉,該校環境學院郭婉茜教授團隊首次系統探究了應對抗生素潛在脅迫,厭氧污泥微生物生理功能和群落變化對于抗性基因遷移轉化的影響,提出了厭氧污泥混合體系中微生物對抗性基因發展和調控......
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陳仁杰教授課題組,帶領博士后杜喜浩、張慶麗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上海市三年公共衛生行動計劃的資助下,通過一項隨機交叉對照研究,首次采用多組學檢測技術,探索了......
紙張的出現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也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由于其具有環境友好、生物相容和溶劑誘導變色等特點,在可重寫紙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在PE......
本文刊載于《中國科學院院刊》2021年第5期專刊“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自1962年美國作家RachelCarson所著的《寂靜的春天》(SilentSpring)出版以來,環境污染開始引起社會和公眾的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