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驗原理:粒細胞和部分單核細胞的溶酶體顆粒中含有過氧化物酶,pox能分解H2O2釋放出新生氧,使四甲基聯苯胺氧化成聯苯胺藍,后者與亞硝基鐵氰化鈉結合,再進一步氧化形成穩定的藍色物質,沉淀于酶活性的細胞質內。
2. 標本采集
2.1 病人準備:了解病人是否對局麻藥有過敏史。凝血因子嚴重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穿刺部位有炎癥或有畸形,晚期妊娠婦女作骨髓穿刺時要慎重。
2.2 標本種類:新鮮抽取的骨髓穿刺液
2.3 標本采集要求
2.3.1 高壓消毒的穿刺針,一次性無菌手套和抽取骨髓液的無菌注射器。
2.3.2 臨床上首選穿刺部位為髂后上棘;翻身困難,需多部位穿刺患者可選擇髂前上棘為穿刺部分。小于3歲的小兒還可選擇脛骨頭內側為穿刺部位。
3. 標本儲存:室溫避光處保存,若不能及時測定,可采用95%乙醇固定2分鐘,可保存數天。
4. 標本運輸:室溫運輸
5. 標本拒收的標準:溶血、稀釋標本不能作測定。
6. 試劑
6.1 試劑名稱:血細胞pox染色試劑
6.2 試劑生產廠家: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
6.3 試劑組成
試劑1:poxⅠ液(紫紅色)2℃-8℃避光保存,有效期六個月。
試劑2:poxⅡ液(無色)2℃-8℃避光保存,有效期六個月。
試劑3:95%乙醇,室溫避光保存。
試劑4:瑞氏染液,室溫避光保存。
7. 操作步驟
7.1 新鮮涂片滴加Ⅰ液數滴(覆蓋血膜為宜),室溫放置1分鐘,勿沖洗即滴加Ⅱ液數滴,混合后室溫放置5分鐘,流水沖洗。
7.2 滴加95%乙醇脫色,水洗后瑞氏染色,復染后鏡檢觀察結果。
8. 結果判斷
8.1 陽性—細胞內出現棕黃或藍黑色顆粒沉淀物質,定位于胞質。
8.2 陰性—細胞內無棕黃色或藍黑色顆粒。
9. 臨床意義
9.1 粒細胞系統呈集中狀粗顆粒強陽性反應,單核細胞系統呈彌散狀顆粒弱陽性反應,部分原始單核細胞可呈陰性反應。網狀細胞及吞噬細胞有不同程度的陽性。
9.2 淋巴細胞系、紅細胞系、巨核細胞系、漿細胞系等均為陰性反應。
10. 操作性能:快速簡便,特異性強,靈敏度高。
11. 方法局限性
11.1 標本應新鮮,且未受其他化學物的污染。若標本采集后不能及時測定,可采用95%乙醇固定2分鐘后,可保存數天。
11.2 雙氧水(Ⅱ液)最適濃度為0.05mol/L左右,濃度過高,將會抑制酶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