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神經元病是以損害脊髓前角,橋延腦顱神經運動核和錐體束為主的一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臨床以上或(和)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癱瘓為主要表現,其中以上、下運動神經元合并受損者為最常見。1。有報道稱,在20歲年齡組中,本病發病率的男女比為4:1,隨著年齡的增長該比例逐漸下降,到60歲時接近1:1,另有報道約95%的女性患者在絕經期后(>55歲)發病,這些現象提示雌性激素對女性可能存在保護作用。本病在太平洋關島上的查莫羅部落以及日本本州的紀伊半島中發病率明顯高于世界其他地區。曾有報道關島土著居民的飲食中藍藻毒素的含量增高,但是深入的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研究并不支持這些MND是由于藍藻毒素所致的這一假設。有證據表明MND的發病率在非歐洲人群和混血人群中較低,提示混血遺傳可能具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