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脂肪肝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medicalgraphics.de
【1】三篇文章齊發!科學家開發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療法!
doi:10.1016/S2468-1253(19)30184-0
doi:10.1016/S2468-1253(19)30094-9
doi:10.1002/hep.30509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和Hepat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闡明了人工合成的膽汁酸聯合活性制劑非熊去氧膽酸(nor-urso)在治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上的療效,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一種迄今為止無法治愈的肝臟疾病。
在一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nor-urso同樣能有效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奧地利人會遭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響,非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機體過多的脂肪和糖分以及缺乏運動導致的,而且常常與肥胖并行。在50-60歲的人群中,有35%-50%的人群都會患上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種無聲的疾病,通常僅會在個體偶然間體檢時被發現,然而長期的脂肪肝則會嚴重影響機體健康,并會導致肝硬化和肝癌發生,在所有脂肪肝疾病中,大約10%-30%會被歸類為最危險的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其隨后會引發15%-25%的患者患上肝硬化。
【2】Science:靶向神經酰胺雙鍵可改善胰島素抵抗和脂肪肝
doi:10.1126/science.aav3722
胰島素抵抗和脂肪肝是糖尿病和心臟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和文萊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小的化學變化---改變兩個氫原子的位置---使得健康的小鼠和具有胰島素抵抗性和脂肪肝的小鼠之間存在差異。進行這種改變可以阻止攝入高脂肪飲食的小鼠出現這些癥狀,并且逆轉肥胖小鼠中的前驅糖尿病(prediabetes),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
這些研究人員通過讓一種稱為二氫神經酰胺去飽和酶1(dihydroceramide desaturase 1, DES1)的酶失活來改變代謝疾病的軌跡。這樣做可阻止這種酶從稱為神經酰胺的脂肪脂質中移除兩個氫原子,因而具有降低體內神經酰胺總量的作用。DES1的作用是通常將一個保守的雙鍵插入到神經酰胺和其他主要鞘脂類的主鏈中。這一發現突出了神經酰胺在代謝健康中的作用,并指出DES1是一種“可被藥物靶向的”靶標,可能能夠用于開發治療前驅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臟病等代謝紊亂的新方法。
【3】Nat Commun:鑒別出抵御肥胖相關脂肪肝的重要信號通路
doi:10.1038/s41467-019-10684-1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瘦素刺激肝臟分泌脂質并減少肝臟脂肪產生的分子機制,該過程的發生或是大腦腦干中神經元的激活所致,相關研究結果有望幫助研究者開發抵御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與肥胖相關)的新型療法。
瘦素是脂肪組織所產生的一種激素,其主要參與控制食欲和饑餓的滿意程度,瘦素能夠穿過血腦屏障并向大腦發送信號表明機體中脂肪的含量,病理性過重(肥胖)或脂肪肝患者通常會表現出機體中循環瘦素水平的增加,而這取決于機體脂肪量的增加,然而,抵達大腦中的瘦素信號或許會因機體瘦素耐受而被限制。
【4】Cell:關鍵蛋白有助于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
doi:10.1016/j.cell.2019.04.010
脂肪肝是目前尚無治療的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伴隨幾種不同嚴重程度的肝功能障礙,其特征在于發病原因是肝細胞中脂肪的積累并且不是由高度飲酒引起的。這種疾病是發達國家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影響著全世界約25%的人口。
最近,研究人員提出了治療脂肪肝的可能治療靶點——生物醫學研究所(巴塞羅那IRB)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了一種可以防止這種疾病的因素,即蛋白質Mitofusin 2。“Mitofusin 2作為治療脂肪肝的可能治療目標出現,脂肪肝是一種無法治療的疾病。這種疾病的早期診斷很困難,醫生目前只建議減輕體重,以緩解病情,”Antonio Zorzano解釋說。最嚴重的疾病形式之一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其中脂肪的積累伴隨著炎癥的發生。在發表在Cell雜志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到NASH患者中Mitofusin 2水平的降低,即使在疾病的早期階段也是如此。
【5】Cancer Prev Res:番茄中的番茄紅素可減少脂肪肝、炎癥和肝癌
doi:10.1158/1940-6207.CAPR-18-0188
在抗擊癌癥方面,武器庫中有一個令人驚訝的工具:我們吃的食物。這是因為食物中的一些營養成分已被發現在預防癌癥方面發揮作用,而且它是有重要意義的,這是因為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報道,30%至50%的癌癥病例是可以預防的,因此首先把重點放在預防癌癥產生上。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作為一種富含番茄紅素的食物的番茄的癌癥預防效果。在幼年時,小鼠感染了一種稱為二乙基亞硝胺的肝臟致癌物,隨后攝入不健康的高脂肪飲食,這種高脂肪飲食類似于西方飲食,含有或不含有含番茄紅素的番茄粉。他們隨后評估了番茄粉如何好地保護小鼠免受炎癥和癌癥。對人類來說,這相當于每天吃兩到三個番茄或一份番茄醬意大利面,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期刊上。
這些研究人員首次證實富含番茄紅素的番茄粉能夠有效地降低這些小鼠攝入的高脂肪飲食促進的脂肪肝、炎癥和肝癌產生。給小鼠喂食番茄粉增加了有益菌群的豐富度和多樣性,并阻止了一些與炎癥有關的細菌的過度生長。
【6】Cell:新研究發現caspase-2抑制劑有望治療脂肪肝doi:10.1016/j.cell.2018.08.0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中的最為侵襲性的形式,包括一系列慢性肝病,并已成為肝臟移植的主要原因。NAFLD和NASH的原因仍然是一個謎,但是人們認為,讓良性NAFLD加快進展為侵襲性NASH的一個因素是肝內蛋白錯誤折疊引起的內質網應激升高。這導致肝組織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過度堆積。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小鼠和人類臨床樣本,發現作為一種蛋白裂解酶,caspase-2是NASH的一個關鍵驅動因素。通過鑒定caspase-2的關鍵作用,他們認為這種酶的抑制劑可能提供一種有效的方法來阻止導致NASH的致病進展,甚至可能逆轉這種疾病的早期癥狀。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期刊上。
【7】Lancet子刊:脂肪肝的診斷與個體化治療新方案
doi:10.1016/S2213-8587(18)30154-2
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以及大約34%的肥胖兒童)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體力活動少,高脂肪,糖和果糖和/或遺傳傾向的飲食可能是潛在的原因。然而,脂肪肝包括廣泛的肝臟疾病,其中可能不僅涉及肝臟本身。 NAFLD是一種復雜的異質性疾病,可導致各種并發癥,如嚴重的肝損傷,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為了避免這些繼發性疾病,必須及時診斷脂肪肝,必須精確評估肝臟,心臟和其他器官疾病的風險。然后可以開發個性化的預防和治療,”該研究的作者說道。
近年來,NAFLD研究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發現和結果。很難將來自基礎研究、臨床肝病學和內分泌學研究中的大量新數據整合到臨床實踐中。 Norbert Stefan教授等人評估了NAFLD研究中最重要的數據,并通過一篇評論文章中進行了總結。作者提出在臨床中使用新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以便對可能的繼發性疾病進行特定的風險預后。
【8】PLoS ONE:吃多了得脂肪肝?可能是沒選對吃的時間!
doi:10.1371/journal.pone.0201261
代謝綜合征的病因學涉及多種復雜的因素,其中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過量攝入蔗糖,這會擾亂肝臟脂質代謝,從而導致脂肪肝。但是蔗糖誘發脂肪肝的生物學機制并沒有被解釋清楚。而研究人員近日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些新見解。考慮到飲食行為對代謝很重要,研究人員研究了是否限時食用高脂飲食(HSD,僅在活躍期喂食,對大鼠而言也就是每天夜晚)可以清除蔗糖對大鼠脂質穩定性的負面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LOS ONE雜志上。。
在他們的實驗中,雄性wistar大鼠要么隨意進食(ad lib.),要么限制進食時間禁食淀粉主食(CD)或者HSD。結果發現隨意進食的大鼠在白天會食用約20%的食物,而限制進食時間不會顯著影響大鼠總的食物攝入量。
【9】Hepatology:上海生科院發現治療脂肪肝和胰島素抵抗的潛在新分子
doi:10.1002/hep.29926
近日,來自上海生科院的李于研究員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Hepatology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肝臟CREBZF分子可能是治療脂肪肝和胰島素抵抗的潛在靶點分子。胰島素是負責脂肪酸從頭合成的重要調控因子,在肝臟中促進葡萄糖轉化成脂質。但是胰島素信號如何轉導進入細胞并調節脂質合成還沒有得到完全揭示。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ATF/CREB家族成員CREBZF通過胰島素-Akt信號途徑發揮作用,是調節脂質合成的關鍵因子。研究人員觀察到,在再進食過程中,Insig-2a出現表達下調,導致SREBP1c發生進一步加工促進脂質合成,但是Insig-2a表達下調的機制還不明確。
【10】J Hepatol:小心!紅肉和加工肉會增加非酒精脂肪肝風險!
doi:10.1016/j.jhep.2018.01.015
一項最新研究已經將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與大量消耗紅肉及加工肉聯系在了一起。NAFLD是一種肝臟代謝綜合征,其主要的病理特點就是胰島素耐受和炎癥。該研究領導作者Shira Zelber-Sagi(海法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說道:“不健康的西方生活方式在NAFLD的發生和進展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也就是缺乏運動、大量消耗果糖和飽和脂肪。
這項研究涉及對40-70歲人群的交叉分析。所有參與者都在特拉維夫醫療中心接受腸鏡檢查,同時同意參加2013-2015年的代謝和肝病篩查研究。該研究涉及800個參與者,357名完成了關于他們食用的肉及常用做飯方式的問卷調查。不健康的加工方法包括將肉進行煎或者烤,因為這些過程會產生一些叫做雜環胺(HCAs)的促炎癥化合物。
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馮丹團隊與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合作,研究揭示了膳食補充姜黃素減少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患者肝臟脂肪含量與其改善腸道菌群介導的膽汁酸代謝有關。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
近日,寧波29歲的劉女士萬萬沒想到,吃素半年脂肪肝的程度反而加重了。原來,劉女士半年前在體檢中查出輕度脂肪肝,下決心好好減肥。她認為平時葷的吃多了,才會得脂肪肝。于是戒掉了葷腥和精致碳水,每餐基本都是......
5月30日,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學院教授黃銀花團隊成功繪制了鴨脂肪肝的動態病理學表型、染色質構象和基因表達的圖譜,解析了鴨減輕機體脂肪肝損傷的保護性分子機制,有望為人類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療......
5月30日,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學院教授黃銀花團隊成功繪制了鴨脂肪肝的動態病理學表型、染色質構象和基因表達的圖譜,解析了鴨減輕機體脂肪肝損傷的保護性分子機制,有望為人類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治療......
《科學》雜志刊發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教授團隊一項研究成果,揭示了肝細胞優先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原以儲存能量,并利用糖原合成過程的中間代謝產物分子UDPG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這一發現有望對當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之一,影響全球25%的成年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在NAFLD進展的發病機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益生菌控制腸道菌群可能為肝臟疾病提供......
一種新發現的氨基酸化合物被發現成功地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表著向開發這種迅速蔓延的健康狀況的首個人類治療方法邁出了重要一步。密歇根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了DT-109,一種基于甘......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中外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細胞-代謝》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除酒精......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中外科研人員最近開發出一種氨基酸化合物,成功治療了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研究已發表在美國《細胞-代謝》月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種除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