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中國航天員乘組完成首次在軌交接,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將于今日返回東風著陸場。目前,東風著陸場及各參試系統也已經做好準備,迎接航天員回家。
距地面約400公里的空間站回到地球,習慣了在太空中飄來飄去的航天員們,在重新獲得重力的瞬間,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身體又會經受怎樣的考驗?此外,地面上的工作人員如何幫助他們重新適應地球的重力,一起聽聽專家的介紹↓↓
據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的專家介紹,三名航天員在軌駐留六個月,這是一個長期的在軌駐留。經過這樣長的周期后重返地球,對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是一個綜合的考驗。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醫監醫保室主任 徐沖:我們稱為重力再適應,身體從上到下各個器官系統都要去適應重力的環境,比如前庭系統、骨骼肌肉系統、心血管系統、平衡功能、肌肉的協調性,包括整個體液分布的改變,我們知道,在軌時,體液頭向分布了,回到地球,整個體液又回到下肢了,所以對整個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都有不同大小程度的影響和挑戰。
為了幫助三名航天員更快地適應地球一個G的重力環境,地面工作人員要在打開艙門的第一時間展開一系列措施,來促進航天員身體機能的恢復。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醫監醫保室主任 徐沖:返回地面時,要在返回艙內,我們醫監醫保人員協助航天員體位調整,給予口服補液,這樣促進他整個的快速重力再適應。然后在艙旁,我們有針對長期航天員返回后恢復的一個專用的航天員抬送座椅,這個座椅有很多新的功能,包括可調節航天員一個比較合適的體位,促進重力地再適應,然后到醫監醫保載體內,我們后續還有系列的措施,完成第一棒,快速重力再適應。
針對著陸場正值冬季,氣候寒冷,工作人員對航天員出艙程序和保障裝備也進行了調整和優化。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醫監醫保室主任 徐沖:流程上整個來講,還是優化壓減航天員寒冷環境下的暴露時間,從裝備上新研了航天員的整個保暖裝置,同時我們也提升了座椅的功能。醫監醫保車載體有多個功能的模塊,包括里邊的環境溫度控制,讓航行員感覺還是很溫暖很溫馨的,在上面我們會開展系列的醫學檢查、醫學評估,還有一些恢復的手段。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將于近日擇機實施第一次出艙活動。自北京時間4月26日順利進駐空間站組合體以來,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已在軌工作生活32天,先后完成了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
按計劃,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將于4月30日返回東風著陸場,著陸場區組織所有搜救力量展開了最后一次全系統綜合演練,做好迎接航天員回家的準備。神舟十七號搜救回收任務采取“空中搜救航天員,地面處置返回艙”的......
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目前,神州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
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空間站的鑰匙。截至目前,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將于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7月20日21時40分,經過約8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六號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支持下,圓滿完成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已......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
“我每天做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和上千次跳繩,這些已經成為我的‘標配’。”前不久,神舟十六號乘組首次亮相時,航天員景海鵬的一番話令許多網友感佩。成為航天員需要具備怎樣的身體素質?為了能順利上......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關于征集載人月球車研制方案的公告。公告指出,根據載人月球探測工程規劃,2030年前中國人將實現首次登陸月球,其間兩名航天員將駕駛載人月球車開展科考活動,根據當前任......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3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新成員”——航天飛行工程......
5月29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發布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將于北京時間5月30日9時31分發射。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