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6-02-23 11:25 原文鏈接: 還權于企業,讓市場活力迸發

      從百姓投資興業的第一道門改起,以改革工商登記為切入點,減少行政審批,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作為簡政放權的“先手棋”,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3月1日起在我國全面實施。近兩年,這項還權于企業的改革怎樣激發了市場活力?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哪些新動能?未來,商事制度改革還有哪些主要任務?2月2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情況發布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就此進行了解讀。

      激發市場活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2015年,我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2萬戶,而商事制度改革前,這一數字為6900戶,可見,商事制度改革帶動了市場主體的大幅增長。

      然而,在增長背后,也有不少人對這些新增企業的活躍程度充滿疑問。對此,張茅介紹說,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統計局的跟蹤調研顯示,總體而言,初創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在這70%的企業當中,約78%的企業有了營業收入。

      “不僅企業數量在增長,納稅企業的數量也在同步增長。按照中國科協對創業創新開展的第三方評估,2015年上半年,全國新增市場主體對GDP增速的拉動達0.4個百分點。”談到新增市場主體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張茅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當前經濟增速放緩,但企業數量大幅度增長,面對人們關于企業增長與經濟增長存在矛盾的質疑,張茅解釋說,首先,與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快速拉動不同,新企業的發展是個慢變量,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逐步提高的;其次,新企業的大量增長,對經濟增長發揮著結構性作用,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大量發展,對沖著衰落產業的下行,緩解著經濟下行的壓力。

      在優化產業結構方面,新企業、新產業的大量涌現,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截至2015年底,我國第三產業實有企業1635.7萬戶,占企業總數的74.8%,所占比重比2014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張茅指出,去年,在新設立企業中,服務業企業大增,特別是信息、文化、教育等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互聯網+”為結構優化升級注入新的活力,充分顯示出改革創新的成效和潛力。

      此外,伴隨著商事制度改革帶來的行政審批“瘦身”,我國的營商環境也在持續改善。世界銀行發布的《2016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中國營商環境排名比上一年提高6位。

      創新監管模式,讓企業發展更健康

      企業要健康發展,離不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市場主體大量產生,對市場監管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

      商事制度改革在放活微觀市場主體的同時,堅持寬進與嚴管相結合,以企業信用監管為核心,探索建立新型監管模式。近兩年,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失信企業聯合懲戒機制等信用監管手段紛紛建立。去年,有275萬戶企業被納入經營異常名錄,企業“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格局正在形成。

      在信用監管體系中,由國家工商總局牽頭建設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即“全國一張網”備受關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主要是把所有企業的有關信息如企業登記情況、行政處罰情況等歸集到每個企業名下,使社會各方能隨時查詢。”張茅介紹說,“為更好地發揮監管作用,政府還會對這些企業信息進行‘雙隨機’抽查。首先,被抽查的企業是隨機的,由電腦搖號,每年不低于3%的比例。另外,抽查的主體,也就是檢查人員也是隨機產生的,并不一定是由平常主管的工商分局來查。”

      張茅表示,目前,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一天的訪問量接近1600萬人次,企業信用公示的作用正逐步發揮。國家工商總局將力爭到2016年年底,使該系統與各省的系統更好地銜接,將其真正完善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完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在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清理僵尸企業的背景下,國家工商總局也在完善市場優勝劣汰的退出機制。新的一年里,張茅透露,自己還有一個工作上的愿望,就是工商部門在繼續推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的基礎上,能和稅務部門聯合實現個體工商戶的“兩證合一”,以減少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時間,降低成本。

    相關文章

    科技部開展77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總結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組織開展2015年批準建設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情況總結的通知國科基函〔2020〕21號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黑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

    博士畢業后,為何都愿選擇收入不高的高校爭當教師?

    一直以來,博士畢業進高校工作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有一部分博士讀博甚至就是為了留在高校工作。曾有學術交流論壇就博士畢業后的去向做了調查,結果不出所料。進入高校任教的博士生占比高達43%,在企業(含......

    再創新高:我國2019年研發經費超2萬億元

    8月27日,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2019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根據該文件,我國2019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突破了2萬億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2.5%;R&......

    貴州科技系統強化科技創新服務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發生后,貴州省科技系統以科技人的擔當,積極貫徹落實中央、貴州省有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要求,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復產。2月貴州省科技廳出臺《貴州省科技廳支持企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

    2020年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啟動分4批進行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北京市科委發布了啟動2020年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通知,將分四批進行,申報截止時間分別為4月30日、6月12日、8月5日和9月16日。關于啟動2020年度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

    李克強詳解重大利好政策:穩就業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當前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一項迫切任務就是穩就業。”李克強總理2月18日在國務院常務會上強調,“穩就業就必須穩企業,必須抓緊出臺扶持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系列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

    政策力促穩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提速

    多家外貿企業表示,在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下,目前企業正積極復工復產。隨著政策舉措細化完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企業復工率將進一步提升,生產將逐步穩定。專家認為,當前疫情可能導致外貿進出口短期內出現一定幅度......

    對4類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延長最長結轉年限

    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稅務總局6日聯合發布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公告稱,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住宿、旅游等四大類困難行業企業2020年度發生的虧損,最......

    50家!寧波將在三年后培育50家企業“搶灘”科創板

    近日舉行的2019寧波市科創板高峰論壇發布《關于科技金融助推企業科創的指導意見(試行)》,加大對企業科創板上市的政策支持力度,力爭到2022年,培育50家科技創新企業,納入全市科創板擬上市企業儲備庫,......

    孵化器突破500家北京孵化器30年累計畢業企業2.3萬家

    12月28日,記者從北京孵化30周年總結大會上獲悉,目前北京全市孵化器數量突破500家,孵化場地面積從30年前的不足100平方米增長到500萬平方米以上,孵化企業和創業團隊從最初的不足20家增長到7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