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1-10 09:47 原文鏈接: 送別唐有祺先生

      我國著名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晶體與結構化學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唐有祺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8日13時34分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逝世,享年103歲。

      祺者,吉也。先生于世,誠為家國之幸,時代之吉。謹以此文紀念先生。(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北京大學融媒體中心)

    作為我國著名的化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

    唐有祺先生填補了國內結構化學的空白

    開拓了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學的疆土

    唐先生一生

    正是他親筆寫就的

    一部中國化學

    從艱難生長到蓬勃興盛的史書

    2009年10月10日,北京大學化學學院為唐先生舉行90華誕慶祝活動。唐先生在90華誕慶祝活動中

    與學結緣,起于幼時

    愛國熱忱,同樣早在胸中

    唐有祺先入新式學堂,后進上海中學,教授云集的學校成為科學啟蒙的搖籃。

    1936年在上海中學讀高二時在新遷的宿舍中

    1931年戰火忽起,唐有祺隨同濟師生在大陸流離,從上海到金華,從柳州到昆明,蜀地佛寺的學堂中,知識的火種不滅,愛國的誓愿不息。

    1941年隨同濟大學遷至四川李莊時留影

    抗戰中,他投身實業,以學問報國。抗戰后,他遠渡重洋,為報國精進學問。師從名滿天下的學術泰斗鮑林,在結構化學研究中不斷磨煉精進,在蛋白質晶體學及分子生物學中躋身國際前列。

    1942年大學畢業照

    1947年在加州理工學院

    知識雖無國界,愛國卻有赤心。當祖國發出了對游子的呼喚,當朝鮮戰爭的爆發阻斷了歸途,唐有祺為回國幾次輾轉周折瑞典、英國、法國。為何赴遠,即為何歸來。唐有祺始終心系華夏、初心不改。

    1951年回國前夕在美國留影

    1952年,唐有祺來到北大化學系。自此,他的生活和命運與北京大學緊密相連。唐有祺在“分子結構和化學鍵本質”基礎上,開設“結晶化學”課程。這是一門世界范圍內從未開設過的課程。唐有祺行編寫講義,引入X射線晶體學的前沿知識,決意從理論和實驗上深入開展物質結構研究。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結構化學人才奇缺。唐有祺挑起建設結構化學學科的重擔。1955年到中科院應用物理所籌組結構化學研究工作,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以及中國科學院化學所的力量聯合起來,建成了新中國首個X射線結構測定實驗室,開啟了中國的結構化學研究,培養出新中國第一批結構化學人才。

      1963年,唐有祺被任命為北京大學物質結構編制計劃任務書的召集人。經過三年努力,物質結構研究基地初具規模,具備了正式承接國家重要研究課題的能力。

    1964年,唐有祺出版

    《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首次將統計力學介紹到中國化學界為中國化學的縱深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1968年,唐有祺整理完成《對稱性原理》上、下兩部講義被日本高分子學界推薦為重要化學參考書。1973年,唐有祺完成《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一書,首次深入淺出地介紹宏觀動力學與反應器原理的精髓。1988年,《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獲得全國高校優秀教材獎《北京大學百年化學經典》收錄了《對稱性原理》和《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并再版發行。這些教材在國外也被哈佛、伯克利等國外著名學府的華語學者奉為經典參考書目。

      為了確立分子工程學學科,唐有祺撰寫了《分子工程學芻議》和《國家“八五”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建議書》。1992年,“功能體系的分子工程學研究”被國家立項。北京大學作為主持單位,聯合多家高校和科研單位,在全國范圍內分片建設分子工程學。如今,這一學科已經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

    1991年,唐先生在復旦大學舉行的材料化學報告會上講分子工程學

    1994年北京大學化學系在國際上率先更名為“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分子工程學成為了世界化學、材料、生物等學科共同的前沿。

    1997年9月20日在復旦大學化學系座談化學學科的現狀和動向

    為推動中國化學進一步走出去,1984年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經唐有祺籌建正式成立,成為中國高校中第一個專門的物理化學研究機構。此后短短幾年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教委科學技術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3等獎1項,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

    1996年10月23日,時任大阪大學蛋白質研究所所長琦山文夫來北京大學,與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續簽合作協議

      此外,唐有祺還整合了北京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結構化學研究力量,于1991年成立北京分子動態和穩態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中科院與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的第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培養的科研人才遍布全國各地,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科學的發展,加強學術觀點的輸出是走向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1984年,唐有祺決定創辦《物理化學學報》,鼓勵研究者扎實推進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提高總體研究水平。為了讓中國的研究工作為國際所重視,他極力主張中國科技人員發表論文,應該引用國內的工作。這一理念在今天已經成為中國科學家的共識,學科自信也逐漸建立起來。

      為了提升中國的化學學術水平,唐有祺爭取到1993年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大會的舉辦權。這是中國首次舉辦規模最大、人數最多、會程最長的國際學術會議。唐有祺奔走呼吁,建議制定支持在國內召開國際性會議的具體優惠政策和國際交流經費,為中國長期的國際學術交流工作創造更好的條件,使中國學者站上國際講臺。

    1993年8月21日-27日第16屆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大會(IUCr)在北京舉辦,開創了中國舉辦大規模國際會議的先河。唐有祺作為大會主席在開幕式作報告:“中國的晶體學和晶體學界”。

      1993年,時任國家教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的唐有祺向國家領導人陳言,提出“盡快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與骨干是一項極其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應當引起重視。”并兩次致信反映科技委專家們關于“跨世紀人才工程”的具體建議。

    1993年參加政協會議

      在他的推動下,“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實施方案、“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試行辦法以及“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評審辦法相繼實施,開創了中國科學在教育領域設立優秀年輕人才計劃的先河,為國家的學科長久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2020年,唐有祺先生迎來百歲壽辰。為支持北京大學教育事業的發展,鼓勵優秀學子刻苦學習,唐有祺先生以他和夫人張麗珠教授的名義,設立“北京大學唐有祺-張麗珠獎學基金”用于獎勵和支持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醫學部的優秀學生。

    2020年7月11日,“北京大學唐有祺-張麗珠獎學基金”正式啟動。圖為唐有祺先生在北京大學唐有祺-張麗珠獎學基金捐贈協議上簽字

      唐先生的學生在結構化學、化學生物學、分子工程學等領域均有所見。

    先生立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斯人已去,風范長存

    先生的音容笑貌,將永存世人心間

      唐有祺

      唐有祺(1920.7.11-2022.11.8),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七屆、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第六、七、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九屆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顧問,曾任第八屆全國政協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委員會主任、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一屆理事長、國際晶體學會第十四屆執委會副主席、中國晶體學會創會理事長、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物理化學學報》期刊創刊主編。

      唐有祺先生早年留學美國,于1950年獲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學位,畢業后留校開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唐先生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克服重重困難,繞道歐洲回國,參加新中國建設。他自1951年9月開始執教于清華大學化學系,1952年轉到北京大學任教。

      唐有祺先生一生崇尚科學,以推動中國科學和化學的發展為己任。他開創了我國晶體化學研究,在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等多個重要體系的結構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貢獻;提出了自發單層分散理論,與合作者一起開展長期系統研究,揭示的自發單層分散原理對高效催化劑、吸附劑等功能體系的研制起到重要指導作用;創建了分子工程學學科,推動了我國化學與生物學交叉學科發展;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等多項獎勵。

      唐有祺先生是中國科學和中國化學的卓越領導人之一,為確立化學學科的基礎科學定位,促成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促進國際學術與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貢獻。在擔任國家教委科技委主任期間,他竭力推動我國優秀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引進和培養的機制建設,多次致信國家領導人,提出“盡快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與骨干是一項極其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促成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的實施,開創了我國在科學教育領域設立優秀青年人才計劃、培養高層次學科帶頭人和骨干力量的先河。

      唐有祺先生長期潛心于物理化學與結構化學的教育與教學工作,著有《結晶化學》《統計力學及其在物理化學中的應用》《化學動力學和反應器原理》《對稱性原理》《相平衡、化學平衡和熱力學》等多部經典教材,為我國化學和相關學科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期頤之年的唐有祺先生仍心系教育事業,以他和夫人張麗珠教授的名義捐資設立“唐有祺-張麗珠獎學基金”,激勵北大學子熱愛科學、奮發向上。

    相關文章

    近5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712月采購意向公布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2024年7月政府采購意向-北京大學第一醫院7-12月采購意向詳細情況北京大學第一醫院7-12月采購意向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北京大學第一醫院2024年7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北京大學第......

    中國醫學博物館建設聯盟正式成立

    6月14日,“醫路共創,博覽未來——第二屆北京大學醫學博物館論壇”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辦。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醫學部主辦,北京大學醫學圖書館、北京大學醫學部檔案館、海南心路醫路醫學事業發展基金會聯合承辦,......

    預算4.62億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設備購置項目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2024年6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設備購置項目詳細情況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設備購置項目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北京大學人民醫院2024年6至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北......

    2025Q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清華北大躋身前20

    世界高等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Symonds(QS)發布2025QS世界大學排名,麻省理工學院MIT連續12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好大學。中國方面共有107所大學上榜,近7成中國內地大學排名上......

    《自然》刊發北大核藥物設計領域成果:50年來首篇

    澎湃新聞從北京大學獲悉,近日《自然》官網發布了近50年來首篇放射性核素治療領域論文。該論文成果由北京大學教授、昌平實驗室領銜科學家劉志博研究團隊完成。該團隊成功開發出靶向共價放射性藥物(CTR),這是......

    填補材料力學領域,北京大學最新Nature

    在材料力學領域有一句口頭禪,“越小越強”,這門科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并在當代得到迅速發展。納米級結構可以產生極端應變,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材料特性,例如定制電子帶隙,提高超導溫度和增強電催化活性。......

    一個北大畢業生的佛系人生

    跟顧森約在他家附近的咖啡廳見面,臨近的時候他發短信稱自己已經提前到了。《中國科學報》記者環顧四周好一會兒,卻未發現客人中有男子身影,直到一個埋頭敲字、長發披肩的客人抬起頭。以前的顧森是短發、絡腮胡,因......

    研究表明近距行星逃脫紅巨主星吞噬并非因雙星并合

    記者14日獲悉,基于歐洲空間局蓋亞衛星的天體測量數據和法國普羅旺斯高原天文臺索菲高分辨率光譜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計算出了一顆不同尋常的恒星的年齡。這一結果直接挑戰了以......

    北大教授巫和懋病逝,在美獲終身教職后毅然回國任教

    巫和懋5月4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網站發布訃告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巫和懋先生,于2024年5月3日凌晨2時14分在中國臺灣臺北市因病離世,享年72歲。北大國發院方面介紹,巫和懋先生,19......

    2024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百強高校再增2所“雙一流”

    (2024年4月18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今日正式發布“2024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蟬聯主榜(即綜合性大學排名)前三位。北京協和醫學院位列醫藥類大學排名第一,上海財經......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