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發的一款血檢產品檢測最常見的乳腺癌類型何時對治療產生耐受性,它使疾病進展的平均時間延長了一倍,從兩個半月延長到六個月左右。
該檢驗檢測雌激素受體1 (ESR1)基因的突變,此類突變說明癌細胞內通常受激素驅動的雌激素受體演化成在沒有激素的情況下也處于永遠開啟的狀態,意味著阻斷雌激素生產的激素療法將不再有效。
QX200小滴數字聚合酶鏈反應(ddPCR)系統
英國倫敦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及其同事分析了參與兩項大型III期臨床實驗的783名婦女的血樣,這兩項臨床實驗的內容是雌激素受體陽性晚期乳腺癌的新療法,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四分之三。用德國希爾登凱杰公司的QIAamp循環核酸試劑盒提取DNA。
用RNase
P作為參考基因量化血漿中的總游離DNA。科研小組用市售的多重小滴數字聚合酶鏈式反應(ddPCR)測定分析七種最常見的ESR1突變。在伯樂公司(Bio-Rad,
Hercules, CA,
USA)的QX200系統上執行ddPCR。如果觀察到至少兩個ESR1突變小滴,則認為存在突變。用單一ddPCR測定進一步細化多重ddPCR獲得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在現有的162份病人血樣中,近40%的雌激素受體有突變。氟維司群在這些婦女身上起的效果更好,使疾病的進展延遲了5.7個月,而依西美坦只延遲了2.6個月。對于無ESR1突變的婦女,兩種治療方法效果相同。
該研究的論文發表于2016年9月1日的《臨床腫瘤學雜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科研小組組長、腫瘤醫師Nicholas
Turner博士說:“我們的結果顯示有ESR1突變和沒有突變的乳腺癌是不同的亞型,對治療的反應不同。通過血液檢驗可以簡便而低成本地診斷這兩種亞型,將來晚期乳腺癌的臨床實驗應該考慮這兩種亞型,確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療。我們第一次用一項簡單的檢驗幫助我們為初次治療失敗的晚期乳腺癌婦女挑選最佳治療方案。我們確實需要再通過一項臨床實驗證實上述結果,然后才能付諸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