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杜邦先鋒公司在京簽署了農業生物技術和作物遺傳學領域合作研究協議修訂協議,以延長雙方合作的研究項目。遺傳發育所所長楊維才、杜邦-先鋒公司副總裁Barbara Mazur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上簽字。
在該合作研究協議框架下,遺傳發育所和杜邦先鋒公司在農作物遺傳和生物技術方面開展各種合作研究,挖掘新型基因和性狀,培育新的作物品種,從而推動中國及世界農業的發展。雙方簽訂的合作研究協議修訂協議,延長了5年的合作期限,希望對雙方感興趣的研究項目繼續合作。
楊維才在致詞時說:“遺傳發育所近十年來有了快速發展,在分子生物學領域取得了一批基礎性研究成果,希望通過與杜邦先鋒公司的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新的貢獻。遺傳發育所和杜邦先鋒在農業生物技術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實力,雙方在解決資源、糧食、生態環境等全球性重大難題方面開展合作研究并提供解決方案。雙方過去五年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只要雙方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必將取得雙贏的合作成果,共同促進農業生物技術前沿科學發展,為中國和世界農業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
Barbara Mazur表示,“中國現在用不到全世界10%的可耕種面積供養著全球20%的人口。雜交育種技術在中國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水稻和玉米的產量。然而,需要新的技術來實現玉米和大豆生產力的突破性提高,從而確保中國未來的糧食安全。”杜邦先鋒高級研發總監Tom Greene表示:“杜邦先鋒正從事著種子產業的革命。遺傳發育所是世界一流的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機構。我們的合作將集中雙方各自的優勢,為中國乃至全球糧食生產提供更好的品種,提高農田的生產力,增加農民的收入和改善他們的生活,從而滿足全球日益增長的糧食、飼料、燃料和材料需求,推動形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
遺傳發育所和杜邦先鋒公司簽署合作協議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藍青花菜課題組在甘藍顯性雄性不育遺傳調控機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研究利用正向遺傳學手段克隆了甘藍顯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發現其啟動子區突變是導致顯性雄性不育的......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阿爾茨海默病(AD)是老年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發展受多種遺傳因素的影響。目前,基于大規模病人-對照人群的遺傳學研究,特別是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已鑒定到近百個可靠的AD遺傳風險相......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團隊選取了全球極具代表性的蛇類物種,整合譜系基因組學、大規模比較轉錄組學分析方法及基因編輯等實驗技術,綜合探討了蛇類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遺傳機制。相關論文6月19日發表于......
人類與狗之間的紐帶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之久。狗主人選擇羅威納犬而不是吉娃娃犬的決定通常是根據性格做出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雖然品種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狗的個性是由遺傳和環境之間的復雜互動決定的。一條狗的個性......
來自耶魯大學和布羅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大約10000個遺傳信息片段的缺失使人類與我們最親近的靈長類親屬有所區別。這些保守的缺失,與認知功能和腦細胞的形成有關,表明了一種進化優勢,改變了我們基因的功......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高效的新基因編輯方法,它使用基于病毒的蛋白質片段。該方法可用于提高用于治療癌癥和其他疾病的現有細胞和基因療法的水平。利用CRISPR技術簡單而高效地修改基因已經徹底改變了生物醫學......
自從20多年前科學家首次讀取果蠅的遺傳密碼草圖以來,基因組學領域開始在理解生物學基本問題方面取得重大飛躍。現在,來自50家機構的150多名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特刊上發表了11篇不同的論文,帶......
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一旦個人達到65歲,也就是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門檻,他們的遺傳風險可能在決定他們是否會患上這種致命的大腦疾病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僅僅是他們的年齡。最近發表在《科學報告》雜志上的這......
非梗阻無精子癥(NOA,Non-obstructiveazoospermia)是男性不育癥中最嚴重的一種形式,其通常無法治愈;而事實證明,闡明NOA背后的遺傳學基礎非常具有挑戰性,而且對NOA亞型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