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稱“心衰”)是指因于心臟結構或功能的異常或受損,使其無法滿足身體正常機能需求的疾病。心衰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最終階段,也是導致病人死亡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在我國,心衰的發病率約為1%,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為研究心衰的發病機制與治療措施,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王秀杰課題組與北京大學、北醫三院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microRNA-24(miR-24)表達異常而導致心肌興奮-收縮耦聯的關鍵結構蛋白junctophilin 2的功能失調,是引起心衰發生的主要原因。研究發現,miR-24通過與JP2基因的3’UTR上兩個保守的結合位點結合,從而調控JP2基因的表達。在心衰病人和動物模型中,miR-24的表達均顯著升高,從而導致心肌細胞中JP2蛋白下降,同時也降低了鈣離子振幅,減少了心肌興奮-收縮耦聯增益(E-C coupling gain),從而導致心衰的發生。
該研究發現的miR-24與JP2基因間的調控關系將為心衰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該研究成果發表于9月14日出版的Circulation Research雜志上,該雜志撰寫社論對該成果進行了評述。王秀杰課題組的王猛博士(共同第一作者)和駱觀正博士參與了該項研究,王秀杰研究員與北京大學的王世強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973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