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蔡司光學儀器有限公司在京簽署了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IGDB)-蔡司(Zeiss)生命科學技術中心合作協議書。遺傳發育所所長薛勇彪研究員、蔡司中國總裁Maximilian Foerst先生代表雙方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遺傳發育所副所長楊維才研究員主持了簽字儀式。中國水稻所錢前研究員、北京大學瞿禮嘉教授、蔡司公司代表、遺傳發育所相關部門領導和研究員共二十余人出席了簽字儀式。
薛勇彪代表遺傳發育所對出席簽字儀式的各位來賓表示歡迎,并致開幕辭。他說,顯微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生命科學研究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生物影像平臺被列入遺傳發育所“創新2020”建設規劃。薛勇彪希望在蔡司公司顯微設備與技術的支持下,IGDB-Zeiss生命科學技術中心能夠為遺傳發育所乃至全國生命科學工作者提供世界一流的技術服務,并在不遠的將來實現相關設備的自主研發。
Maximilian Foerst先生代表蔡司公司致辭。Foerst先生對遺傳發育所在中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地位予以了高度評價。他希望IGDB-Zeiss生命科學技術中心的建立能夠推動蔡司公司與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的溝通與交流,為蔡司公司新設備與新技術提供展示平臺,為中國生命科學研究做出貢獻。
通過遺傳發育所和蔡司公司協力共建,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蔡司生命科學技術中心將建設成為遺傳發育所生命科學知識創新與技術研發的影像技術平臺,為遺傳發育所和中國生命科學研究人員提供世界頂級的硬件、培訓條件及支撐技術服務,促進高端顯微技術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提升中國生命科學的研究實力與水平。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蔡司生命科學技術中心簡介:隨著顯微影像技術和設備的快速發展,研究人員能夠觀測到原有技術下無法觀測的生命現象,推動了生命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國際著名的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均配備了先進的顯微成像系統,甚至開展了自主研發。為建設世界頂級的顯微技術平臺,促進高端顯微技術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蔡司光學儀器有限公司于2012年4月合作建立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所-蔡司生命科學技術中心。該中心將配備超高及高分辨率、快速顯微成像設備,輔以強大的圖像處理軟件。中心建成后將能夠在納米分辨率水平上實時觀測亞細胞結構及生物大分子動態相互作用,能夠在活體動物及活細胞中進行高時空分辨率信號檢測,實現在顯微、亞顯微和單分子水平三個層次開展個體、組織、細胞、亞細胞結構及納米水平的觀測,為遺傳發育所乃至全國生命科學研究人員提供國際先進水平的細胞生物學技術支持。同時,該中心將為蔡司公司最新的顯微設備與技術提供展示平臺,定期或不定期的舉辦技術講座和學術會議,提供技術培訓及相關服務,促進高端顯微技術在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提升中國生命科學與技術的科學研究實力與水平。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團隊制造了一款包含40萬像素的超導相機,分辨率是其他同類設備的400倍。26日發表在《自然》雜志的此項成果,未來將可用于生物醫學成像及天文觀測等領域。該相機由超細電......
利用極化激元材料和超構材料構筑的超透鏡能夠超越傳統光學成像分辨率的極限,實現亞波長級別的微觀結構和生物分子的更好觀測,對物理芯片、化學材料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產生廣泛而革命性的影響。2000年,英國帝國理......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近日,記者從中國海洋大學深海多圈層與地球系統前沿科學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領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得者甘波瀾等組成的科研團隊在中緯度多尺度海-氣相......
美國科學家在17日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刊發論文指出,在核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問世50周年之際,他們將小鼠大腦圖像的分辨率提高了6400萬倍,新圖像中單個體素(三維像素)只有5微米。這一成......
11月24日,國儀量子召開電子顯微鏡新品發布會,基于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長期發展戰略,推出了世界上首臺分辨率達到2.5納米的鎢燈絲掃描電子顯微鏡,突破了這一技術長期以來的技術瓶頸。國儀量子董事長賀羽致......
南京財經大學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采購項目的潛在供應商應在江蘇省南京市長江路198號蘇美達大廈14樓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2年8月16日14點(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基本情況1、項目......
2022年2月24日,“俄烏沖突”終于讓大家再一次見識了什么叫現代戰爭,簡直是讓人眼花繚亂,俄使用了大量高科技,其中包括了最先進的衛星技術,因為軌道偵察衛星能夠提供最新最精確的軍事情報。說到衛星技術,......
自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超分辨顯微技術以來,超分辨成像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成像的分辨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然而受限于熒光分子單位時間內發出的光子數,超分辨成像技術在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上難于......
自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超分辨顯微技術以來,超分辨成像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成像的分辨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然而受限于熒光分子單位時間內發出的光子數,超分辨成像技術在時間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上難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