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6-14 16:21 原文鏈接: 郭守敬望遠鏡巡天數據助力星系對研究

      近日,綜合使用國際合作的斯隆數字巡天(SDSS)和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巡天的觀測數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沈世銀領導的科研團組首次精確地測量了一批近距離星系對的二元光度函數,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地宇宙中星系是如何成雙成對的。目前,該工作已被國際學術期刊《天體物理雜志》(Astrophysics Journal)接收。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結構單元。在由基本宇宙學參數決定的宇宙整體演化基礎上,星系自身也經歷著復雜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其中,星系和星系之間的并合是星系演化過程中所經歷的復雜途徑之一。

      當兩個星系成雙成對之后,它們兩者之間首先會上演一出精彩的雙人華爾茲,直到最終合二為一(參見圖1)。星系和星系之間的雙人舞是如何開始、如何進行、最終又將如何結束呢?這些基本而又復雜的問題是目前星系演化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

      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天文學家利用數值計算的方法對星系并合過程中發生的物理過程進行了模擬。通過模擬發現,星系在成對之后、合并之前這段“雙人舞”的時間可以長達10到20億年。在這段時間中,由于“雙人”之間的相互作用,星系中會觸發更多的恒星形成。然而,數值模擬并不能考慮到星系并合中實際發生的所有物理過程,模擬得到的結論還需要觀測的進一步驗證。

      由于星系并合的時標非常長,沒有辦法通過觀測去追蹤任意一個真實星系對之間將要發生的物理過程。幸運的是,宇宙在對人類關上了“時標”這扇門的同時,打開了一扇“空間”的窗戶。如果能夠觀測到宇宙中大量的“星系對”樣本,那么根據宇宙學原理,人們可以知道這些不同的星系對必然處于星系-星系并合過程中的不同狀態。也就是說,根據大樣本的星系對的統計描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演出星系對的并合過程。

      最近,上海天文臺博士研究生馮帥在導師沈世銀的指導下,完成了一項開創性的研究工作——首次精確地測量了一批星系對的二元光度函數。具體來說,這個二元光度函數給出的是不同光度的兩個星系構成星系對的概率分布。也就是說,這個二元光度函數告訴了人們本地宇宙中的星系是如何成雙成對的。

      馮帥進一步介紹說,根據星系對的二元光度函數,研究人員解碼出三個結論。首先,星系—星系之間的二人舞從相距50萬光年之遠開始進行,在更遠的距離上,星系的行為完全是一場“單人舞蹈”。其次,在二人舞開始之后,這場舞蹈的進行時間取決于舞蹈中的兩位成員的質量:兩位舞者中主導成員的質量越大,這場舞蹈的時間就越短。第三個結論就是,在這場舞蹈的高潮階段,成員星系中會觸發更多的恒星形成,而這個高潮階段的時間可以達到2億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系統研究除了利用來自于國際合作的斯隆數字巡天計劃的近鄰星系觀測樣本之外,還得到了來自于我國郭守敬望遠鏡巡天科學數據的幫助。由于光譜觀測中的光纖碰撞效應,如果兩個星系靠得太近,比如星系對,斯隆數字巡天通常只觀測了其中一個星系的光譜,而剩余的那個沒有光譜觀測的星系就構成了郭守敬望遠鏡巡天中觀測的補充星系樣本(圖2)。

      沈世銀進一步介紹說,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了郭守敬望遠鏡提供的超過7000個星系的光譜數據作為補充,構成了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項研究也表明,郭守敬望遠鏡的巡天工作除了在銀河系研究方面大展身手之外,在河外星系的研究上同樣可以做出重要貢獻。

    相關文章

    我國新疆奇臺射電110米口徑望遠鏡奠基開工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臺110米口徑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項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奠基開工。由于這臺射電望遠鏡建在奇臺,按照慣例它被稱作奇臺射電望遠鏡,縮寫為QTT(QiTairadioTele......

    我國新疆奇臺射電110米口徑望遠鏡奠基開工

    2022年9月23日,新疆天文臺110米口徑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項目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奠基開工。由于這臺射電望遠鏡建在奇臺,按照慣例它被稱作奇臺射電望遠鏡,縮寫為QTT(QiTairadioTele......

    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一顆寧靜態中子星

    什么是中子星?它們在宇宙中以怎樣的方式存在?如何發現中子星?這些科學謎團正在被天文學家慢慢揭開。基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的時域巡天數據,我國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大約1......

    科學家發現100光年外兩顆“超級地球”可能有外星生命存在

    據最新一期《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刊發的論文,英國和比利時科學家發現距地100光年外兩顆“超級地球”圍繞一顆恒星運行,其中一顆可能擁有生命的必要條件。LP890-9的恒星承載著兩顆系外行星,LP890-......

    在軌測試成功!我國空間永磁電子偏轉器正式“上崗”

    記者從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獲悉,該所王秋良院士團隊自主研制的空間永磁電子偏轉器,近日成功實現在軌測試,正式“上崗”。該電子偏轉器搭載于愛因斯坦探針衛星關鍵模塊——寬視場X射線望遠鏡的探路者,支撐我國獲得首......

    NASA稱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太陽系外行星直接圖像

    美國航天局日前表示,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一顆太陽系外行星的直接圖像,這是該空間望遠鏡首次拍攝到相關圖像。據美國航天局介紹,這顆名為“HIP65426b”的太陽系外行星是一顆巨型氣態行星,沒有巖......

    更圓的“洋蔥”——銀河系恒星暈演化之路

    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博士研究生吳文博、研究員趙剛和薛香香等人利用我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巡天光譜數據,揭示了約110億年前銀河系經歷的GSE(Gaia-Sausage-Enceladus......

    《科學》:“百眼巨人”望遠鏡窺探天體世界

       阿格斯陣列望遠鏡的早期原型及團隊成員。圖片來源:JOHNNYANDREWS/UNCCHAPELHILL  “百眼巨人”阿格斯這個古希臘神話中的人......

    韋布望遠鏡發現系外行星大氣含二氧化碳的證據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下稱美國航天局)25日說,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首次在系外行星大氣中發現二氧化碳存在的明確證據。雖然這顆行星為氣態行星,但上述發現為研究人員在更適合生命存在的固態行星發現類似成分帶......

    韋布望遠鏡拍攝木星新照片

      圖片來源:NASA、JudySchmidt等當地時間8月22日,美國宇航局發布了由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JWST)捕捉到的兩幅令人驚嘆的新圖像,展示了木星的復雜性。雖然JWS......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