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評上副高職稱,中學語文教師齊敏(化名)委托北京啟航文化發展中心牽線,在某雜志發表論文,花了3000元。論文發表了,可齊敏去圖書館一對比,同一期的兩本同名雜志,內容完全不同。(8月6日《新京報》)
“論文發表中介”騙局頻出,固然與涉案者的品質問題有關,但其背后的教育制度及人才評價制度亦難脫干系。換言之,學術失范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現象,而是與我國傳統體制內學術成果評估的重量不重質、用人制度上的急功近利以及學術規范的缺失有很大關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諾斯認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來的規則、秩序和行為道德、倫理規范,它旨在約束主體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個人行為。”
為此,任何時候,杜絕學術不端行為,都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道德自律,而應尋求制度化的出路。破除“錢學交易”難,不僅難在沖破普遍而頑固的陋習,更難在“去論文崇拜化”之后,如何建立起科學、公正而多樣化的人才評價體系。制度是一種行為規則,制度通過獎勵符合規則的行為、懲罰不符合規則的行為而向特定的方向、目標改變人們的行為方式乃至信念。因此,進行制度設計時,就要明確監管部門的職責,使得論文發表中介、學術腐敗者的風險成本大大增加,使其成本遠大于收益,這才是消除學術腐敗的有效路徑。
筆者認為,從長遠來看,要克服學術領域的不正之風,不能局限于“圍追堵截”假冒偽劣,而是要建立公正的社會學術價值評定機構,健全學術人才評價體系,應引入市場評價及業內、同行的評價,建立一個全面、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關鍵是看他能否勝任工作、創造價值,只有社會成材標準多元化了,只有重能力而不是重形式成為社會常態,論文買賣才會銷聲匿跡,“錢學交易”才會戛然而止。換言之,為論文“減負”,讓論文價值回歸學術本位,就必須轉變評判標準和考核機制,只有把論文考核由“量”轉到“質”,才不失為維護學術風氣的治本之策。
今天(16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會議開始前,首場“黨代表通道”開啟。二十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我住在蒿枝壩村,脫貧摘帽以后,農民的口......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7047.shtm 最新發現的5種志留紀古魚新屬種的三維藝術復原圖。從上到下分別為蠕紋沈氏棘......
文|張晴丹2020年10月14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物理學家RangaDias和他的同事在Natur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轟動整個物理界的成果,并登上了當期封面。他們聲稱發現了一種新型氫化物,在15℃的溫度......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堅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精神,持續深入開展科研誠信建設,對涉及國家自然......
今年2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第二批認定命名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名單,貴州省赤水竹產業示范園位列其中。這里的竹產業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景象。2020年,赤水竹產業產值達62億元,帶動20萬人人均增收3......
又是一年開學季,對于剛加入實驗室的科研新人而言,這段時間正是掌握領域內核心文獻、確定研究方向的重要過渡時期。然而,從下載論文開始,不是遺漏所在領域的關鍵研究,就是同一篇文章重復下載。想找導師在組會上推......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畢業生張漣漪博士的學位論文《印度洋偶極子的觸發及外源影響機制研究》,近日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其導師杜巖研究員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
文|趙廣立孟凌霄“與中國作者發文規模相比,中國SCI收錄科技期刊(以下簡稱中國SCI期刊)的發文量遠不能滿足現實發文需求。”8月25日,由中國科協主編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藍皮書(2021)》(以下簡稱......
2021年5月,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的劉默芳團隊向知名學術期刊《科學》遞交了一份投稿。不久,編輯部就反饋了第一輪修改意見。看過之后,他們倒吸了一口涼氣。其中一位......
編者按:看寒來暑往云卷云舒,思古往今來氣候變遷,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聯合開設“大氣悟理”,為大家介紹大氣里發生的有趣故事,介紹一些與天氣、氣候和環境相關的知識。背景:2020年6月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