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實驗、觀測、計算和模擬技術與手段的不斷進步,數學作為邏輯推理和定量研究的有力工具,深刻影響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數學的貢獻不勝枚舉,比如,在著名的阿波羅登月工程中,火箭上升和軌道修正就分別運用了 “極大值原理”和“卡爾曼濾波”兩個關鍵數學方法;而PageRank搜索算法,則成就了全球搜索引擎Google這一巨大產業。毋庸置疑,在當今物質科學、信息科學、工程技術、經濟金融等眾多領域中,數學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相繼采取各種措施推動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而我國的科技發展也遇到大量與數學有關的“瓶頸性”交叉科學難題,涉及眾多領域。比如,復雜空間環境下高性能飛行器的控制與導航;信息技術領域中密集/海量數據分析、復雜網絡與密碼體系;經濟金融領域中經濟預測預警、財政金融風險管理;生命科學中基因與蛋白質網絡分析、藥物靶點識別等。
然而,從目前現狀看,在國家層面尚缺乏對數學科學交叉應用研究的整體布局,也缺乏穩定支持的良好機制和研究模式。我國現有研究布局和體制機制需要深化改革,以適應科技發展對數學的大量需求。從現有部署看,以學科自身發展為主的研究單元,面對綜合交叉性問題,往往暴露出局限性,亟須建立數學與其他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平臺;從運行機制看,針對數學的大量實際迫切需求,需要組織力量,建立新的運行模式、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等;從科學創新看,數學科學發展也需要進一步發揮外部驅動力作用,以促進科學家提出重要數學問題或開辟新研究方向,引領未來發展。
成立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正是從國家層面搭建數學與其他學科交叉合作的高水平研究平臺。中心擬在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材料環境、生物醫學、經濟金融、物理工程等領域與數學和系統科學有關的重大交叉問題上先期啟動一批研究專題,針對科學、工程與經濟中相關的重大需求,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凝聚數學及相關學科力量,提煉新科學問題,探索新學科方向,瞄準瓶頸性難題,協同攻關,促進數學及交叉應用研究的發展,力爭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做出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貢獻。我們相信,中心的建立及良好運行,將對我國科技與經濟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
“數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討會暨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現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供圖如何培養數學拔尖創新人才是社會關注的話題之一。1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從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獲悉,華東師大數學科學學院黨委書記......
12月14日至16日,主題為“數學賦能信息信息啟迪數學”的數學學科創新發展論壇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繼平,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鄭曉靜,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2月7日,2024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頒獎典禮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袁亞湘院士,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理事長、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院士,中國科學......
10月28日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整體微分幾何之父”、南開數學研究所創建人陳省身先生誕辰113周年紀念日。今天,國際著名數學家麻小南正式受聘為南開大學講席教授。他將于今年11月在陳省身數學研......
對于一些人來說,數學課可能是學習生涯中最痛苦的回憶之一。可是為什么一定要學習數學?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這樣說:“數學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武器,作為各門科學的重要基礎,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柱,在很多領域中......
上海科技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岳海天教授與合作者最近的兩項研究成果分別發表于《數學年鑒》(AnnalsofMathematics)和《數學新進展》(InventionesMathematicae),相繼徹......
2024年全國高考的“硝煙”剛剛散去不久,“大模型考生”就被抓回來重新“做題”了。市面上涌現出的大模型產品讓人眼花繚亂,圍繞“大模型技術哪家強”的討論不絕于耳,各色名目的大模型評測應運而生。作為國內最......
2024年6月13日,在德國萊布尼茨信息科學中心召開的國際幾何建模會議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陳發來被授予JohnA.GregoryMemorialAward,以表彰他對幾何建模領域所做出的杰出貢獻。......
最近,專門為人工智能(AI)設立的AI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即將進入尾聲,其結果將隨今年7月于英國巴斯舉行的65屆IMO大會同步揭曉。這項賽事的目的是推動發展大語言模型的數學推理能力,訓練出更......
6月8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數學與統計科學研究院揭牌儀式舉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平院士、學校黨委書記王勇共同為研究院揭牌,校長助理于連棟主持儀式,理學院師生代表參加揭牌儀式。為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