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紫金礦業所處汀江排水口下游設置了生物監測網箱。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里,紫金礦業作為資本市場的“明星股”被追捧。但2010年7月3日之后,因為污水泄漏汀江造成重大污染事故,明星企業成為公眾眼中的污染大戶。從最初的瞞報、到與生態損失相比微不足道的罰款,甚至罰單公布后股票漲停的反常表現,專家、媒體、公眾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和反思。作為事故責任人,紫金礦業當事者對這一事故又怎么看?
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開始實施,企業如果出現環境違法行為,將面臨更加嚴厲的處罰,紫金礦業是否真切認識到環保是企業的立足之本?日前,本報記者隨福建省中華環保世紀行重訪汀江流域并對話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探討企業如何認識環保。
閩西山區的冬季格外寒冷,但擋不住冬泳愛好者的熱情,記者在福建省上杭縣東門汀江河段親眼目睹了他們暢游的風采。從這里逆流而上,就是紫金礦業(股票代碼:601899)所屬的紫金山金銅礦,2010年7月3日這里發生了重大水污染事故(以下簡稱“7·3”事故)。當時,約9100立方米污水進入汀江,不僅導致生態環境破壞,還給附近漁民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如今,事故已經過去近5年時間,發生泄漏事故的紫金礦業紫金山金銅礦濕法冶煉廠也早已恢復生產。
記者日前隨福建中華環保世紀行深入汀江流域,實地探訪今天的紫金礦業,對話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當年的事故留給紫金礦業怎樣的教訓?這5年他們又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悲劇重演?
“‘7·3’事故造成公司苦心經營多年的環保品牌毀于一旦,過去的環保成績被‘一票否決’,企業成為公眾眼中的污染大戶,可謂教訓深刻。”陳景河痛心地表示。
他更坦言,這一污染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還是公司思想認識不到位,主觀上的設防標準低,加上缺乏可借鑒的工程經驗,發現隱患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整改,同時公司管理上也存在一些嚴重問題。
痛定思痛,要填補企業轉型發展中存在的管理漏洞,更要從思想上查找根源,對事件進行深刻反思。
陳景河說,首先,是思想上麻痹大意,在企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忽視了基礎管理,對過去建設項目存在的重大隱患沒有足夠重視,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全面整改。
第二,企業應對突發事件的危機處理能力和經驗不足,應急預案的完整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差,而且應對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不足,特別是應對媒體無所適從,造成事故處置時間長,事態不斷升級。
第三,事故暴露了企業部分重要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管理存在問題,工程隱患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改。
紫金礦業所在地上杭縣環保局局長劉玉梅告訴記者,“7·3”事故帶給上杭縣的教訓也是深刻的。事故發生后,紫金山金銅礦濕法廠被責令停產整頓,龍巖市“7·3”事故后續應急指揮部在應急處置過程中先后對紫金山礦業發出12期整改令,共61項整改內容。
同時,上杭縣政府還制定了《加強紫金山銅礦生產安全、環境安全和極端氣候下的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工作意見》,并專門成立紫金山礦區環境安全綜合監察大隊(編制10人),加大對紫金山金銅礦的現場監管力度。
事故發生后,紫金礦業針對自身問題和環保部門提出的整改要求,編制了《紫金山銅礦安全環保整改方案》,對濕法系統堆浸場、溶液池系統修復與擴建、污水處理系統、防洪系統、環境監測監控等設施逐一完善,先后投入8.3億元,共完成整改內容61項。
在曾經的事發現場,技術人員向記者詳細介紹了污染治理設施的改進情況:對防滲標準在基礎規范上做了提高,采取雙層防滲和符合防滲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綜合治理,用HDPE膜和GCL-納基膨潤土墊多重保護的方法進行工程修復改造;在收集池防腐防滲處理上,采用了柔性防滲的方式,用新材料HDPE嵌釘膜做防滲,有效防止因沉降問題可能引起的泄漏;庫容大幅提升,廢水處理能力從當時的每天5000噸,提高到了每天2.5萬噸。
2013年1月9日~11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專家組完成了《紫金山銅礦安全環保整改方案》建設工程竣
工現場考查和評估,專家組結論為:整改工程設計方案合理可行,工程建設過程中實施了嚴格的質量監控,符合相關規范和規定,整改工程建設質量合格,具備復產條件,可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恢復生產。
2013年1月23日,紫金山銅礦濕法冶煉廠取得上杭縣政府批復同意,正式恢復生產。
紫金山礦區環境安全綜合監察大隊羅偉金告訴記者,環保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也加大了監測監控力度,對企業在原有4個在線監測系統的基礎上新增8個,在 12個企業排水口全部安裝了在線監測系統,監測因子也由4種増加至8種(流量、pH、總氰、總銅、總砷、總鎘、總鋅、總鉛)。
為進一步完善水質監測體系,他們還在三清亭、二廟溝、金山大橋、227壩外、礦部門前等5處汀江水域建立魚類生物監測網箱并投放魚苗,建立汀江流域生態觀察區。銅礦濕法冶煉廠恢復生產后,經環保監測站監測,汀江水質均保持在地表水Ⅱ~Ⅲ類。
在緊鄰紫金山礦區的汀江河畔,幾位垂釣愛好者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江面上的浮標。一位陳姓垂釣者告訴記者,他們在此垂釣已有數年之久,2010年的 “7·3”污染事故后曾經停止了近半年的時間。2011年3月至今,他們只要有時間就會聚集來此垂釣,而且都會有收獲,“釣到10斤以上的鰱魚、鯉魚是常有的事”。
在人們的印象中,開礦淘金是一件與青山綠樹較勁的事,采礦區植被恢復也是眾多礦山企業面臨的難題。更何況,紫金礦業利用的很大一部分都是低品位礦石,經年累月積存的尾礦渣如何處理?
尾礦渣堆存首先要做好防滲措施。據悉,紫金礦業在堆場采用了“底層60cm黏土碾壓夯實+1.5mmHDPE防滲膜+60cm細黏土碾壓夯實+2.5mmHDPE防滲膜+30cm細黏土碾壓夯實”的方式,還設置了防沉降溝、監測設施等,有效防止酸性溶液滲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紫金礦業不僅制定了礦區中長期的植被恢復規劃,還設立了閉礦生態恢復準備金,以保證穩定的礦山復墾資金來源。2003年開始至今,企業共提取準備金6832.1萬元。
2011年11月26日,紫金山國家礦山公園隆重開園,園內有植物數十種,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在這一片花木蔥蘢的地下,是數以萬噸計的尾礦渣。
紫金礦業環保生態部總經理藍選慶說,植物園所在地是紫金礦區的燕子洞和肚子坑溝系,這里原來是一片斷崖式的山谷,全部由尾礦渣堆積而成,面積為116.65萬平方米。現在,這里已經成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工業旅游示范點”。
藍選慶告訴記者,他們在實踐中總結了一套針對尾礦渣邊坡的治理策略,概括起來就是16個字:分層治水、截短邊坡、土壤改良、植物選擇。具體來說,要建設一個由攔渣壩、攔水攔泥壩、尾礦壩、擋土墻組成的截水排洪防控設施,防止雨水形成溝流的沖刷;在植物選擇上,要采用先草本后喬、灌,草、灌、喬、藤相結合的方式。燕子洞邊坡就是采取這樣治理成功的。
紫金山金銅礦副礦長鄒保春告訴記者,東南礦段比燕子洞更難治理,因為它完全是由尾礦渣堆積而成,看上去比燕子洞更為高聳險峻,存在巨大的滑坡和泥石流隱患。“對它的治理同樣是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并舉,不同的是,在工程措施方面,采用引導水路和水泥沙漿抹面護坡,然后再種草、種樹,恢復自然環境。”
現在,7月3日被定為紫金礦業的“環境安全日”,并在紫金山金銅礦“7·3”事故發生地豎起了警示石碑,提醒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環保工作時刻不得放松。
“環保和安全是礦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高度重視安全環保的管理者不是合格的管理者。” 陳景河多次強調,環境安全是企業生存的底線,紫金山環境安全工作是紫金礦業集團最重要的關鍵點,是事關紫金山金銅礦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
為了實現“零環保事故”的目標,紫金礦業在內部建立了十分嚴格的罰款、撤職的問責機制,而且認識到“內部管理越嚴、處罰越重,將來才不會受到社會的處罰”。
同時,公司在做任何項目之前,必須從環境安全角度去評估項目的可行性。項目的重大環境安全問題是否可以在經濟可行條件下通過技術和工程措施有效避免,成為公司評估項目的否決指標。在開發項目開發和建設過程之中,把徹底排除可能發生重大環境安全事故作為最重要和必要的選擇,而不能得省則省、能免則免。
2013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公布的還有4起環境污染犯罪的典型案例,紫金礦業的“7·3”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位居首位。今年1月1日開始,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開始實施,更讓紫金礦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環保壓力。
陳景河表示,我們現在把安全環保提到企業生存和發展來認識,如果這方面做不好,就可能導致企業的滅亡。“環境保護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環境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只有前進,不能后退。”
他強調,當前,紫金礦業正在進行走“國際化”道路的新一輪創業,對環境友好是國際化公司的重要特征,也是紫金礦業能否成功“走出去”實現新發展的重要因素,從這個角度看,善待環境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今年一季度,全國環境空氣質量和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均持續改善。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在2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這一情況。他介紹,從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來看,一季度,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
為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智化轉型,進一步規范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運行管理,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擬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智能站房試點研究。......
為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智化轉型,進一步規范國家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運行管理,確保監測數據準確可靠,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擬開展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點位智能站房試點研究。......
2024年4月29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對2024年度環境樣品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項目進行專家評審,結果如下:項目名稱成交候選單位成交金額(綜合含稅單價)(元)2024年度環境樣品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譜......
2024年4月29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組織對2024年度環境樣品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項目進行專家評審,結果如下:項目名稱成交候選單位成交金額(綜合含稅單價)(元)2024年度環境樣品第三方檢測技術服務譜......
記者5月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劉曌地等人與合作者合作,利用多體混合糾纏成功克服了環境噪聲,實現了高保真度的量子隱形傳態。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上。量子......
4月29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持的“陸海水域有害藻華與病原生物高效綠色防控的新技術裝備與工程應用”項目鑒定會、天津大學環境與生態研究院主辦的“天津市陸海水域污染防控與碳匯重點實驗室”戰略研討會在天津大......
從2024年5月1日開始,這6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開始實施。1、《環境空氣顆粒物來源解析基于手工監測的受體模型法技術規范》(HJ1351-2024)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余小芳團隊在《生態毒理學與環境安全》(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發表研究論文,揭示鎘和鋅相互作用可對黃菖蒲生理生化和富集特性......
圖(a)基于三維液體二極管的柔性透氣集成電路原理示意圖;(b)三維液體二極管的流體動力學仿真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62122002)等資助下,香港城市大學于欣格副教授團隊在柔性、透氣可穿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