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 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魯安懷、李艷和丁竑瑞以及物理學院劉開輝與美國Virginia Tech大學Michael F. Hochella Jr.等合作完成的題為: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on Earth’s surface via widespread Fe -and Mn-mineral coatings 的研究成果。
地球陸地上有機生物和無機礦物共同暴露在陽光下。眾所周知的是,數十億年來有機生物進化出復雜而精巧的胞內光合作用系統,可將太陽e能轉化為生物化學能,這一機制已得到深刻認識與廣泛利用。然而,在自然界尚未觀察到非生物的太陽光收集與利用系統,即暴露在太陽光下地球表面廣泛分布的天然礦物,其長期受到太陽光輻射的響應機制,一直未被認識與利用。
魯安懷等率先在自然界發現了無機礦物轉化太陽能系統,提出太陽光不僅作用于地表生物發生經典光合作用,也一直作用于地表礦物發生非經典“礦物光合作用”。他們通過對中國北方戈壁、沙漠以及南方喀斯特和紅壤等典型地貌中巖石/土壤樣品的深入系統觀測分析,發現直接暴露在太陽光下的巖石/土壤顆粒體表面普遍被一層鐵錳(氫氧)氧化物“礦物膜”(mineral coating)所覆蓋。
太陽光照射下我國典型地貌地表“礦物膜”特征
“礦物膜”厚度從數十納米到上百微米不等,其結構構造與化學成分顯著區別于被包覆的巖石或土壤,富含水鈉錳礦、針鐵礦、赤鐵礦等天然半導體礦物,呈現出“膜”狀結構構造特征,與葉綠體的類囊體片狀垛疊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特別地,“礦物膜”產出特征和發育狀況與日照關系極為密切,如富錳礦物僅在日光照射下的紅壤礦物顆粒、喀斯特和戈壁巖石正面“礦物膜”中出現,常見于半導體性能優良的層狀結構水鈉錳礦,而無光照的巖石背面則不富集水鈉錳礦。在全球陸地系統中,深色富錳“礦物膜”的分布恰與太陽光的強輻射區域相吻合。此現象在類地行星表面也有發現,如火星表面同樣發現深色富錳“礦物膜”存在于裸露巖石表面的證據。這一發現還表明,在錳化合物光電轉化性能上,巖石/土壤表面接受太陽光輻射的富錳“礦物膜”與生物光合作用系統PSII光反應釋氧活性中心為錳簇(配)合物,具有類似功能。
我國典型地貌地表“礦物膜”中鐵錳氧化物礦物學特征
研究人員通過應用將微區與原位光電測試手段,直接測定天然“礦物膜”半導體光電效應,獲得“礦物膜”與基巖高空間分辨率(微米)光電流信號面分布結果。研究還發現富鐵錳“礦物膜”區域表現出顯著的光電流信號,而無鐵錳元素富集的基巖不產生光電流響應(圖1),這揭示出天然“礦物膜”具有穩定、靈敏的日光光子—光電子轉換能力,獲得其在一定波長下具有恒定光電轉化效率(IPCE)的新認識,證實地球陸地上無機礦物也是太陽光能量吸收與轉化的一類重要物質。
圖1 地表鐵錳氧化物半導體“礦物膜”原位產生日光光電流效應
針對地表廣泛發育的鐵錳氧化物“礦物膜”具有太陽光光電轉化的半導體效應這一自然規律的發現,課題組提出在陽光照射下地表鐵錳氧化物“礦物膜”是地球上分布最廣的太陽能薄膜“新圈層”,無疑承載著吸收轉化太陽能并驅動地球化學元素循環、地球物質演化與地球環境演變等重要功能(圖2)。這一新發現為深刻理解日光照射下地表礦物所驅動的外動力地質作用,及其在地球環境演化與生物進化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了嶄新視角,極大地提升了對于無機自然界中存在與生物光合作用相當的太陽能轉化利用系統的認知水平。
圖2 類似人工太陽能薄膜功能的地表天然“礦物膜”構成了地球“新圈層”
在自然界已知的太陽光子和元素價電子兩種基本能量形式基礎上,他們新提出礦物光電子是地表普遍存在的第三種能量形式的理論。這一新發現拓展了經典光合作用模型,為地球生命活動能量來源及地表地球化學過程吸收利用太陽能提供了新模式,也為太陽系中類地行星如火星表面無機礦物轉化利用太陽能提供了重要借鑒,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論文鏈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pnas/early/2019/04/16/1902473116.full.pdf
在材料力學領域有一句口頭禪,“越小越強”,這門科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并在當代得到迅速發展。納米級結構可以產生極端應變,從而實現前所未有的材料特性,例如定制電子帶隙,提高超導溫度和增強電催化活性。......
跟顧森約在他家附近的咖啡廳見面,臨近的時候他發短信稱自己已經提前到了。《中國科學報》記者環顧四周好一會兒,卻未發現客人中有男子身影,直到一個埋頭敲字、長發披肩的客人抬起頭。以前的顧森是短發、絡腮胡,因......
記者14日獲悉,基于歐洲空間局蓋亞衛星的天體測量數據和法國普羅旺斯高原天文臺索菲高分辨率光譜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成功計算出了一顆不同尋常的恒星的年齡。這一結果直接挑戰了以......
巫和懋5月4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網站發布訃告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巫和懋先生,于2024年5月3日凌晨2時14分在中國臺灣臺北市因病離世,享年72歲。北大國發院方面介紹,巫和懋先生,19......
(2024年4月18日)高等教育專業評價機構軟科今日正式發布“2024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蟬聯主榜(即綜合性大學排名)前三位。北京協和醫學院位列醫藥類大學排名第一,上海財經......
據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消息,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普通物理教學中心舒幼生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2024年4月12日10時在京逝世,享年82歲。圖片來自北京大學校友網公開資料顯示,舒幼生1942年2月27日出生于上......
本報北京電(陳得)日前,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國家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分中心正式掛牌,雙方將共同推動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特色老年醫學中心建設。中心將依托宣武醫院在老年疾病臨床診療技術方面......
北京大學2024年5月政府采購意向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北京大學2024年5月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如下......
北京大學2024年5月政府采購意向-超高靈敏度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極桿質譜儀詳細情況超高靈敏度液相色譜串聯三重四極桿質譜儀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北京大學2024年5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北京大學采購項目名......
4月1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發布2024年碩士(內地)招生擬錄取公示名單,此前受到網友關注的考生蔡元培和莫言在列。據此前報道,3月26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發布了2024年碩士生招生復試成績,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