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在量子點新型太陽電池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發展了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中量子點制備的新方法。該方法制備的量子點和納晶氧化物表面直接接觸,在二氧化鈦表面覆蓋率高。
在國家973重大科學問題導向項目的支持下,中國科學院新型薄膜太陽電池重點實驗室的相關科研人員開展了量子點異質結太陽電池、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等新型太陽電池及結構的探索性研究。在過去的一年里,開展了硫化鎘/硒化鎘(CdS/CdSe)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電荷傳輸機理的研究,探討了有機金屬螯合物作為量子點敏化劑前驅體的可能性,目前正在開展通過分子金屬硫化物前驅體分解制備硫化亞銅(Cu2S)對電極的研究,以期獲得比常用的鉑對電極更加優良的性能。
新方法采用金屬硫族絡合物(MCC)為前軀體,MCC吸附到二氧化鈦納米顆粒表面后,將二氧化鈦納米膜進行溫和的熱處理,MCC分解為量子點并吸附在二氧化鈦納米顆粒上形成量子點敏化光陽極(見下圖),制備的量子點和納晶氧化物表面直接接觸,在二氧化鈦表面覆蓋率高。
該研究結果于2月24日發表在英國化學會《化學通訊》(DOI: 10.1039/c2cc17081g)上。
以MCC為前軀體經熱處理得到SnSe2量子點示意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丁古巧團隊在石墨烯量子點制備及熒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工作深化了關于石墨烯量子點發光機理的認知,闡釋了多變量體系下機器學習輔助材料制備......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量子計算研究所(IQC)科學家匯集了兩項諾貝爾獎的研究概念,從量子點源有效地產生了近乎完美的糾纏光子對。發表在《通信物理》上的該項成果將推動量子通信領域的發展。糾纏光子源示意圖。嵌入半......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江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萬萬領銜的團隊,成功研發出量子點液態生物芯片多指標體外檢測系統。液態生物芯片技術是一種新型檢測技術,適用于核酸和蛋白類標志物,檢測通量大、......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江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萬萬領銜的團隊成功研發出量子點液態生物芯片多指標體外檢測系統。液態生物芯片技術是一種新型檢測技術,適用于核酸和蛋白類標志物,檢測通量和靈敏......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集賢團隊揭示了空氣環境中制備鈣鈦礦的退化機理和“全過程穩定劑”設計原則,實現了常規空氣環境中(25-30℃,相對濕度30-50%)一步法制備高效p-i-n反式鈣鈦礦電池的突破。......
微生物是土壤有機質分解和轉化的重要驅動者,微生物通過分解有機質以獲得自身生長所需的養分和能量,在微生物死亡后形成的殘留物也是土壤有機質的重要來源。目前關于微生物殘留物在土壤中的穩定機制尚不清楚,影響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杜駿團隊在膠體量子點多激子動力學與光增益研究中取得進展。該團隊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體積緊湊的“俄歇抑制”型膠體量子點,在量子......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與研究員杜駿團隊在膠體量子點多激子動力學與光增益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與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VictorKlimov團隊合作,開發了體積緊湊的“俄歇......
有機太陽電池具有低成本以及可大面積印刷加工的優勢,在未來商業化應用頗有潛力。目前,高性能有機太陽電池通常采用低沸點鹵代試劑(如氯仿)來制備。這是由于此類光伏材料可在氯仿溶劑成膜過程中形成合適的相分離,......
理解和控制開放量子系統中的退相干、實現長相干時間對量子信息處理是至關重要的。盡管目前單個系統上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單自旋的電子自旋共振(ESR)被證明具有納米級別的分辨率,但要進一步理解許多復雜固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