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尤其是地下水,具有重要的資源屬性和生態功能,然而,長期以來,局部超采嚴重,污染問題突出成為制約我國地下水保護利用的兩大痼疾。
有數據顯示,目前,全國21個省區市存在不同程度的超采問題,個別地區甚至存在開采深層地下水問題。地下水超采區總面積達28.7萬平方公里,年均超采量158億立方米,其中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問題最為嚴重。污染方面,根據《2020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淺層地下水水質監測為主的10242個監測點中,Ⅰ—Ⅲ類水質的監測點只占到22.7%,Ⅳ類占到33.7%,Ⅴ類占到43.6%。
為切實保障地下水質量和可持續利用,12月1日,《地下水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實施。
“作為我國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專門行政法規,將為強化地下水管理,防治地下水超采和污染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11月22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說。
“雙控”制度 防止地下水過度開發
細看條例,專門設置了“節約與保護”章節。
“主要是實施‘雙控’制度,指的是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和水位控制。”魏山忠介紹,2012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提出實行地下水“雙控”要求。近十年來,在控制地下水超采方面,作用突出。
具體實施中,就是制定各行政區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指標和地下水水位控制指標,據此來合理確定地下水取水工程的布局,制定年度取水計劃,嚴格控制取用地下水,防止地下水過度開發。“地下水在地下,不像地表水看得很清楚,光實施總量控制,可能不準確,通過水量水位的‘雙控’,體現‘嚴’的要求。”魏山忠說。
再就是劃定超采區、禁采區和限采區,并實行嚴格管控。對于已經發生嚴重地面沉降、地裂縫、海水咸水入侵、植被退化等地質災害或者生態退化的區域,劃定為禁止開采區。禁止開采區內不允許取用地下水。《條例》還規定,地下水超采區內,已經有公共供水管網覆蓋,或者通過替代水源已經解決供水問題的區域,都要劃定為禁止開采區,不允許再開采地下水。
對于地下水開采量接近可開采量,開采地下水可能引發地質災害或者生態退化的區域,劃定為限制開采區。在限制開采區內,不允許新增取用地下水,并且要逐步削減地下水取用量。
“上述措施成效明顯,全國地下水年開采量,從2012年達到最高1134億立方米后,2020年回落至892億立方米。”魏山忠說。
減增同施 華北地下水水位首次回升
華北是我國最缺水的地方之一,地下水超采尤為嚴重。2019年以來,水利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以京津冀為重點,實施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作。
“治理措施可以歸結為兩個字,就是‘減’和‘增’。”水利部政法司司長張祥偉介紹,“減”主要是限制地下水開采,同時調整產業結構,限制高耗水產業,包括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實行禁采限采,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增”主要是開源。包括南水北調調來的水,對河湖生態補水,再回補地下水等。
“當前,華北地下水水位總體回升,是近幾年來首次。”張祥偉強調。
從去年年底看,淺層地下水的水位平均上升了0.23米,河北上升了0.24米,北京上升了0.23米,天津上升了0.18米。淺層地下水回升的面積大概占了24.3%,地下水水位穩住了,沒有再下降的面積大概占了58.2%。深層地下水平均回升了1.34米,水位回升的面積大概占了59.5%,水位穩定的面積占了26.3%。地下水持續下降的態勢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此外,河湖有水河段增加,地下水回補效果明顯。2019年—2020年,累計生態補水79.1億立方米,入滲率大概是38.8%。從去年的情況看,治理區補水的河湖,有水河長達到1873公里,為補水前的2.06倍,水面達到了700多平方公里。
“但是,地下水超采治理是個長期過程。《條例》對此作了全面系統的規定,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條例》的有關規定和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的要求,推動華北地區地下水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張祥偉說。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了92%。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
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品種繁多,組成和結構復雜,農藥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種類多、危害大。有效防治農藥制造工業污染事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糧食安全。日前,生態環境部批準發布了國家生態環......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源送記得,1992年,他在大連讀研究生時,1平方米進口水處理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價格是400美元(約2800元),當時“頂多用一兩根膜絲就了不起了”。2000年......
大氣近地面臭氧(O3)對人類健康、植被生態系統等構成較大威脅。自2013年我國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來,以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然而,高濃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呈......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未來五天(2月16—20日),受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空氣質量優良,局地可能出現輕度污染,華北中南部、黑龍江南部、遼寧西部、陜西關中地區、成都平原和川南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污染,華北中......
2月初,一列載有有毒化學品的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發生脫軌事故,造成不明數量的有毒物質和氣體泄漏。該事件引發了對該地區空氣、土壤和水污染的擔憂。脫軌列車被曝載有更多種有毒化學品美國媒體13日報道......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章家恩團隊在微塑料污染生態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據悉,這是該......
2021年11月中旬在非洲南部首次發現的SARS-CoV-2Omicron變種(BA.1)的地理和進化起源仍然未知。2022年12月1日,洪堡大學CarloFischer等人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