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應用技術研究所孔凡太研究團隊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有機小分子空穴傳輸材料的研究取得新進展,該工作對開發新型高效廉價空穴傳輸材料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s 及 Chem Commu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7, 9, 27657; Chem. Commun., 2017, 53, 9558)。
空穴傳輸材料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起著傳輸空穴,保護鈣鈦礦層等重要作用。近年來有機小分子類空穴傳輸材料已經被證明在鈣鈦礦太陽電池中有非常好的應用潛力。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此類材料是spiro-OMeTAD,但是其合成步驟復雜、成本很高,且相對穩定性較差限制了其的應用。
之前課題組開發了三種不同橋的小分子空穴傳輸材料(Dyes and Pigments 2017, 139, 129)。研究發現隨著共軛橋稠合度的增加,分子的吸收紅移,HOMO能級降低,熱穩定性增加,空穴遷移率明顯增高,最終使電池性能提升。在此基礎上,課題組進一步開發了三種基于苯-三苯胺的空穴傳輸材料,通過控制臂數而研究其對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影響。隨著臂數的增加,吸收光譜藍移,空穴遷移率逐漸升高,但是基于三個臂的材料HOMO能級最低。在制備這三種材料時,科研人員發現基于兩個臂和四個臂的材料在常用溶劑中溶解性較差。進一步通過SEM和AFM測試研究三種材料的成膜性能。如圖所示,基于三個臂的材料成膜性遠高于另兩種材料。當應用到鈣鈦礦太陽電池器件中(圖4),發現由于較低的HOMO能級,合適的空穴遷移率和較好的成膜性能,使基于三個臂的材料器件性能最好。
相應的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相關鏈接如下: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ami.7b06193?journalCode=aamick&quickLinkVolume=9&quickLinkPage=27657&selectedTab=citation&volume=9
另一方面,由于蒽結構良好的載流子遷移率和穩定性,其已廣泛應用到OLED中。因此,課題組第一次將基于蒽結構的空穴傳輸材料引入到鈣鈦礦太陽電池中。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延分子長共軛橋對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影響。首先通過計算發現延長橋的分子端基與橋的位阻減小,實驗發現延長分子橋能使吸收藍移,HOMO能級降低,空穴遷移率升高;在制備這兩種材料過程中,發現延長共軛橋的分子在常見溶劑中的溶解性遠遠高于未延長的分子。AFM研究發現延長橋能使分子成膜性能顯著提升。因此,科研人員認為較低的HOMO能級、較高的空穴遷移率和較好的成膜性使基于延長橋的分子器件性能較好。
該工作發表在英國化學會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文章鏈接為: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cc/c7cc03444j#!divAbstract
該系列工作得到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伊絲路科學基金項目等資助。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前沿交叉研究院柔性電子研究中心常晶晶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在鹵化物鈣鈦礦晶格中直接引入具有強電負性的氟離子,以抑制鈣鈦礦離子遷移,并穩定晶相的策略。該方法顯著提升了鈣鈦礦光伏器件性能......
北京時間9月30日晚,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袁明鑒教授課題組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愛德華·薩金特教授課題組的聯合研究進展。研究團隊針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高溫工況條件下穩定性不足這......
9月24至27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和西湖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七屆太陽燃料和太陽電池國際會議在大連舉行。大會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和大連理工大學(現任職于西湖大學......
鈣鈦礦薄膜制備過程中殘余應力與缺陷導致紫外線易降解鈣鈦礦材料,降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限制了鈣鈦礦光伏的產業應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綠色印刷院重點實驗室宋延林課題組利用具有紫外異構功能的......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上峰團隊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傳統(n-i-p)結構的單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實現了26.1%的光電轉換效率,第三方機構認證效率為25.8%,為目前n-i-p結構......
鈣鈦礦疊層電池的研發再次取得進展。日前,北京理工大學等國內單位科研團隊合作,成功突破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制備技術難題,并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達32.5%且具有長期運行穩定性的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在協鑫......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周圓圓教授(右)及......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睿實驗室研發出一種基于芘的共軛母核新分子(Py3)的新型空穴選擇接觸結構,用作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在不犧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能夠大幅度提升鈣鈦礦電池器件的穩定性......
記者7月25日從西湖大學獲悉,該校工學院王睿實驗室開發了一種新分子——Py3,它有望顯著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下簡稱鈣鈦礦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并將其使用壽命延長約2倍。相關研究成果24日在線發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