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華雍副研究員課題組以云南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在國際著名期刊ACS Energy Letter發表新型綠色清潔能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最新成果“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Fluorine Substitution in Lithium Salton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ACS Energy Lett. 2021, 6, 2218-2228)。碩士研究生吳太為論文第一作者,華雍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圖片來源:ACS Energy Lett.)
開發利用清潔可再生的綠色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挑戰及渴求。太陽能具有來源廣泛、清潔安全、易于制備等優點,備受人們的青睞。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自2009年問世以來,發展迅速,目前已經具有高達25.6%的光電轉換效率。然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仍然存在亟待解決的器件穩定性問題。雙三氟甲磺酰亞胺鋰(Li-TFSI)添加劑被廣泛用于改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空穴傳輸層的空穴遷移率。然而,Li-TFSI的吸濕特性不利于PSCs的長期穩定性。因此,開發高疏水性的添加劑來取代Li-TFSI,將有利于提升鈣鈦礦器件的穩定性。針對這一問題,課題組首次探索以三種結構相似的氟(F)取代鋰鹽(Li-FSI,Li-TFSI和Li-PFSI),作為Spiro-OMeTAD的添加劑,系統地研究了鋰鹽中氟取代基團數目對空穴傳輸層Spiro-OMeTAD的物理光電性能以及鈣鈦礦光電性能的影響。研究發現,在鋰鹽中引入更多的F基團,可以有效地提高Spiro-OMeTAD空穴提取能力和載流子傳輸速率,取得更好的空穴傳輸層表面形貌,降低鈣鈦礦材料表面缺陷態以及電池的載流子復合。基于10F的Li-PFSI的鈣鈦礦電池取得22.14%的光電轉換效率,超過了目前常用的Li-TFSI的參比電池(20.25%)。此外,基于Li-PFSI的鈣鈦礦光伏器件展現出優良的濕度穩定性和熱穩定性。
華雍課題組長期致力于光電材料的開發與應用,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與理論支撐。以上工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云南省重點項目、云南省優青、云南省青千及云南大學東陸青年英才等項目支持。
發光太陽能聚光器(LSC)是一種利用光致發光材料將陽光轉化為可被光伏電池捕獲利用的裝置。據發表在最新一期《能源光子學雜志》上的論文,日本立命館大學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型葉狀LSC模型,可增強光子的收集......
鈣鈦礦疊層電池的研發再次取得進展。日前,北京理工大學等國內單位科研團隊合作,成功突破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制備技術難題,并開發出光電轉換效率達32.5%且具有長期運行穩定性的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在協鑫......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周圓圓教授(右)及......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周圓圓教授(右)及......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周圓圓教授(右)及......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工學院的一支研究團隊首創一種手性構型的界面微結構,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該創新界面概念大幅度提高了電池的可靠性和光電轉換效率,有助于加速鈣鈦礦電池的商業化進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開發了一種將氧化銦錫透明電極應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新方法,可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并使其變得半透明。相關研究發表在新一期《太陽能材料和太陽能電池》雜志上。研究設定的任務是......
記者王冰雅、尚杰5日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和先進能源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相關團隊合作,利用離子徑跡技術研制出一種面向無枝晶鋰金屬陽極的離子管理膜,為多功能電池隔膜的設計和研制,......
一架僅重4克的無人機是迄今為止最小的太陽能飛行器,這要歸功于其獨特的靜電電機和能輸出超高電壓的微型太陽能板。盡管該蜂鳥大小的原型機目前僅能飛行一小時,但其研發團隊表示,他們所使用的方法能夠最終讓昆蟲大......
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王睿實驗室研發出一種基于芘的共軛母核新分子(Py3)的新型空穴選擇接觸結構,用作倒置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空穴傳輸層,在不犧牲器件效率的前提下,能夠大幅度提升鈣鈦礦電池器件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