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甲流時代類似流感或會經常出現
《新文化報》:本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已經結束,甲型H1N1病毒的傳播基本上接近尾聲。后甲流時代,我們需要注意什么?
鐘南山:與一般季節性流感病毒相比,甲流只是規律不同而已。今后,像甲流這種(病毒),以后可能會經常出現,回頭總結一下,實際上,甲流跟季節性流感是近似的,但為什么我國這么重視?因為我們曾有過教訓,在2003年“非典”時,是在我們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遇到的,加之其傳染性很強,非常被動。
但這次甲流是從外面輸入的,一開始,傳染性非常強,因而實行外堵輸入的措施,針對整個過程,國外認為有些小題大做,我不認同,因為沒有人能預測到它有多危險、危害性有多大,因此,充分準備一下還有很有必要的。
它雖然跟季節性流感差別不是很大,但在一段時間內,它是絕對占優勢的,但現在,占優勢的是乙流。
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我們不會處于被動,因為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系統,信息的系統和監測的系統,了解病毒的變化情況,而且,這正在慢慢形成常規,而不是以往采用突擊的辦法,思想上的認識和公共衛生已經形成網絡系統,因此,甲流是防范今后類似病毒侵襲的很好的演練。
《新文化報》:甲流疫苗曾在國內引發爭議和質疑,在這次防控甲流當中,它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鐘南山:要真正考驗疫苗用了以后會不會減少甲流的患病者,現在還沒有這樣的統計,但是我們生產的幾種疫苗,的確能夠產生相應的抗體,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的作用并沒有想象中的持續性,因為到了去年11月底的時候,甲流流行就開始減弱了,1月和2月就更少了,假如甲流繼續發展的話,它會起很大作用,但現在看,它已完成歷史使命了。
《新文化報》:今后一段時間,還有必要來注射甲流疫苗嗎?
鐘南山:沒有必要了。現在甲流已經不是占主導的流行性感冒病癥了。
■超級細菌不是通過空氣直接傳染
《新文化報》:近期,印度、巴基斯坦、比利時等國出現的“超級細菌”引起廣泛關注,它會在全球范圍包括我國大范圍傳播嗎?
鐘南山:一般來說,它是不會通過呼吸系統傳染的,超級細菌叫做新德里病毒,含有一種耐很多種抗生素的基因,基因存在于兩個細菌中,一個是大腸桿菌,一個是肺炎克雷伯菌,這種細菌常常出現變異,會有傳播,但不會形成大面積的傳染,所以,最關鍵的就是對這些病人做好隔離。
在中國,最重要的問題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果能合理使用,就不會出現這種超級耐藥細菌,一旦出現,主要也是由于濫用抗生素造成的。
我相信,超級細菌在中國不會流行,但有可能會有少量傳播。我們與其他國家一樣,一旦發現就會注意消毒和隔離,因為不是通過空氣直接傳染。
《新文化報》:據說最高級的抗生素也很難對付它,它真的無藥可治或者那么難治嗎?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鐘南山:暫時看,有兩種藥可能有效,一個是替加環素和多黏菌素,替加環素中國暫時沒有,而且暫時使用也不是很廣泛;多黏菌素毒性比較大,所以,恐怕關鍵還是預防。
《新文化報》:預防需要注意些什么?
鐘南山:細菌的監測很重要,但是往往它是在濫用抗生素的人群中出現。
最重要的問題是,抗生素現在用得太泛濫了,感冒、發燒用抗生素根本沒有意義,今天我們還討論這個問題了,所有慢性咳嗽差不多兩個月的病人,接近100%都不是氣管炎癥,都不需要用抗生素,關鍵是醫患雙方缺乏對抗生素的正確認識。
《新文化報》:抗生素使用上沒有規范嗎?
鐘南山:有,但問題出在指導思想,當前,醫患關系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有些醫患人員想做得多一些,而不是等出問題的時候因為沒用抗生素,因為這個思想在作怪,所以有時候也跟我們醫療體制中的市場機制有一定關系。
現在在很多醫院都對抗生素有限制,但這種限制不能從思想上解決問題,所以說,關鍵還是認識問題。
■相關新聞
印度專家稱——印度出現超級細菌與濫用抗生素有關
印度傳染病專家日前對媒體說,近來印度出現攜帶NDM-1抗藥基因的超級細菌,顯然與印度國內長期濫用抗生素現象有關,目前印度尚缺乏對超級細菌感染病例的具體統計。
新德里阿波羅醫院傳染病專家阿布杜爾-加法爾對媒體說,濫用抗生素是出現超級細菌的原因。抗生素誕生之初曾是殺菌的神奇武器,但細菌也逐漸進化出抗藥性,近年來屢屢出現能抵抗多種抗生素的超級細菌。
加法爾說,印度是世界上濫用抗生素現象較為嚴重的國家,造成某些抗生素對60%至70%的印度人口不能起到有效抗菌作用。而發達國家這樣的比例平均只有15%。
加法爾認為,今年僅在孟買的一家醫院就連續發現22例攜帶NDM-1基因的超級細菌感染病例。他認為,如果對印度全國的類似病例進行統計,其結果將是驚人的。目前這種超級細菌只在醫院范圍傳播,還沒有社區傳播的報告。
12月2日,默沙東(MRK.US)的抗生素組合注射用亞胺西瑞(亞胺培南500mg+西司他丁500mg+瑞來巴坦250mg)在華獲批上市。根據臨床試驗進展,推測此次獲批的適應癥為呼吸機相關性細菌性肺炎(......
近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交叉創新研究院修復生態學研究團隊在光催化降解抗生素領域取得進展,以活化生物炭(ACB)為載體,通過水熱反應聯合化學共沉淀法研發了新型N,S共摻雜生物炭基Ag3PO4復合光催化劑(......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在英國學術期刊《柳葉刀》上發表論文說,2025年至2050年間,全球預計將有超過3900萬人死于抗生素耐藥性。研究人員17日表示,抗生素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必須采取......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JournalofAllergyandClinicalImmunology上題為“Microbialintestinaldysbiosisdriveslong-termalle......
8月13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lap......
現實中,醫生通常會在術前為剖腹產女性患者使用預防性抗生素,以防止手術部位出現感染。但有人擔心,如果藥物在臍帶被切斷之前通過臍帶到達嬰兒體內,這些抗生素是否會對新生兒及其腸道微生物群產生負面影響。近日,......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大約100年前,英國科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霉素,改變了人類與細菌之間生死搏斗的歷史。隨后,科學家又相繼研制出一系列抗生素。這些藥物曾在一段時間內,幫助人類贏得了對抗細菌感染的斗爭。但隨著新抗生......
科技日報北京8月19日電(記者張夢然)人類腸道內平均含有約100萬億個微生物,其中許多微生物都在不斷爭奪有限的資源。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合作,在微生物的爭奪中看到了開發新型抗生素的潛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