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人大代表鐘南山。他說,面對病人的壓力,要比面對外界的壓力大。圖/CFP
也許一個重大事件,政府也是第一次聽到,馬上牽頭,打算怎么做,這才是好的應對。如果對公眾造成損害的事件不透明,聽任其發展下去,一旦公眾得知,就會對政府失去信任。——鐘南山
鐘南山 77歲,福建廈門人,出身于醫學世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治療呼吸系統疾病領軍人物。
2003年SARS期間,他以科學的態度應對災難,請纓收治危重病人,被稱為“抗非英雄”。
此后,在甲流、灰霾等諸多問題上,他曾“高調”發言,贏得“講真話”盛名。
新京報:在2003年SARS時期的第二次新聞發布會上,你直言SARS沒被控制,會有壓力嗎?
鐘南山:不覺得這帶給我很大壓力,我主要是戰斗在第一線,面對的是病人,是能不能救活他們的壓力,這壓力比外界、政治對我的壓力大。
只要能救活,什么辦法都可以,而當時病因是衣原體的說法,耽誤更多人的救治,這是我的壓力。
當時有媒體問我,SARS是否已得到控制,我覺得應該結合實際來說,根本沒控制,病因也不知道,發展規律也不知道,也沒有針對性的治療。
我沒意識到這個講法有什么問題,只是覺得我說出了事實。現在回頭來看,我仍覺得只是作為第一線醫生,說了實實在在的情況。
新京報:當時的直言有沒有遇到阻礙?
鐘南山:2003年4月到北京時,SARS第一次新聞發布會,有人打招呼,讓我注意一致性,不要說太多。但后來,特別是4月底以后,溫家寶總理帶我去泰國,征求我們的意見,如何應對其他國家對我們防治SARS的質疑,這以后我更覺得上頭要我講實話了。
這些年,有記者問起,我還是會提到我的真實想法,有地方官員提醒說,不要跟上頭唱反調,但我不覺得這是唱反調,中央的政策貫徹下去,情況怎樣我就怎樣講,這是唱正調。
新京報:重大疫情的信息發布應放在第一位嗎?
鐘南山:當然得看是什么情況,不是毫無例外,比如說有一個核試驗的意外事故,我的建議還是政府在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公布,馬上公布會引起恐慌。也許一個重大事件,政府也是第一次聽到,馬上牽頭,打算怎么做,這才是好的應對。其他的事情,我想都應該公布。
這次英國出現新的冠狀病毒,3個人感染,實實在在公布,公眾了解情況,也沒恐慌。
去年我們要求公布灰霾的監測數據,相比計劃提前了4年實施。大家知道情況,企業、公眾、政府3方,共同減少灰霾的危害,有什么不好?如果對公眾造成損害的事件不透明,聽任其發展下去,一旦公眾得知,就會對政府失去信任。
新京報:你當時治療的人,有沒有出現“SARS后遺癥患者”?
鐘南山:我們的患者大概遇到股骨頭壞死的比例是2.1%,大多數人康復,真正因病喪失工作能力的極少。
新京報:激素的使用,當時醫學界有一個標準,或者行業內有通行規定嗎?
鐘南山:有,一種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早期使用激素是有報道的,用的劑量是每人每公斤體重2-4毫克甲基強的松龍。
新京報:治療SARS,怎樣科學地使用激素?
鐘南山:科學使用,要注意3點,合適的病人、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劑量。而且不是所有的SARS病人都得用激素,也不是每個使用的都要很大劑量。
新京報:患者和醫院對激素使用,也曾產生爭議。
鐘南山:2004年我在香港,有一病人狀告香港的醫院,說使用激素導致他股骨頭壞死,喪失了勞動能力。
當時香港法庭請我做醫學顧問,征求我的意見,希望不偏不倚。我說,首先救命要緊,但是沒有教科書來規定治療SARS激素使用的量,這還是一種陌生的探索,我覺得應該辯證來看,完全歸罪于醫院是不對的。
新京報:回看10年前的非典,遺憾的事是什么?
鐘南山:其中一個是,病因學發現的遺憾。冠狀病毒的結論,廣州是2003年的4月11號發布,比香港和其他國家晚,但其實2月26號,軍事醫學科學院已經發現,出于多種原因考慮,不能第一時間發布,這是最遺憾的事情。
新京報:SARS之后這些年,你也經常發聲,收容制度、灰霾,不是專業的醫學領域,為什么要發言?
鐘南山:我也感覺到,不是專業的地方,發言要更加謹慎,更加注意。比如也有人質問我,你說灰霾危害那么大,是真的嗎?我說我找了很多資料,已經有國外大量資料證實灰霾對呼吸、神經系統、心臟、母嬰、內分泌,甚至腫瘤的影響,這是事實,也是科學,但需要我國更多的一手資料。
新京報:那你直言、敢言的心態這些年有變化嗎?
鐘南山:有一些變化,但基本沒太大變化,該講的還得講,我從來不認為我講的都是對的,但我反映的意見,都是我要講的。如果斟酌太多,就沒棱沒角了。
新京報:10年過去,你覺得國家是否具有應對傳染病的“抗體”?
鐘南山:這10年確實由于SARS的教訓,國家有很大變化,大的政策方面,提出以人為本,關心人的生活、環境、健康。小的方面,針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國家投資建立了以CDC(中國疾控中心)為中心的從中央到基層的防治網。
比如2009年出現甲流,5月份第一例進入廣州,我們就采取“外堵輸入,內防擴散”的政策,一開始就進行隔離,得到及時控制。不到5個月,疫苗研制成功。1億人注射,減弱了傳播。這樣對公共衛生事件及時預防、監測和治療都是正確的。
新京報:國家對傳染病的關注是否比之前更多?
鐘南山:有時和官員見面,他們也會問我,是否會再出現SARS時的狀態。我說,那時是一場遭遇戰,不論是公眾、媒體,醫護人員,對傳染病的認知都不夠;現在是有準備的,一旦發生不明原因的傳染病,能得到很及時的處理。
新京報:在對傳染病的應對方面,還有哪些不足?
鐘南山:對死亡人數的上報,我認為還不夠健全。當時,我記得甲流的一個時期,死亡人數超過了公布人數,我有很多朋友和學生在全國各地的ICU,了解情況,但有地方沒報,也有少數不想報。基層的信息網絡和監測建立了,但警惕性和認識不夠,覺得報了是否意味著防疫做得不好。總的來說,還是有很大進步。
新京報:如果一種陌生的大規模傳染病再次來襲,你覺得能否抵抗?
鐘南山:得看是什么東西。一種新型傳染病,通過飲食、水、接觸傳染的,都比較容易預防,比如艾滋病。最危險的是通過空氣、飛沫傳染,最古老的辦法是隔離,現在我們有這個能力,而且可以做得很好。發現病毒,基因分析,研究疫苗,我們也有這個條件。
5月15日下午,在廣州舉行的單藥3CL抑制劑(來瑞特韋)上市后臨床研究暨2023版小分子口服藥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專家意見項目啟動會上,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說,目前在廣......
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自2022年9月啟動初評工作以來,經全國范圍推報及復核初審,于同年12月30日完成初評,確定24名候選人進入終評。2023年4月25日,經第二屆鐘南山青年科技創新獎評審委員會......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正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12月9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與團隊兩名成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黨委書記、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黎毅敏、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楊子峰教......
近期,一些城市醫院發熱門診患者明顯增加。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9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發熱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居家隔離,或到醫院進一步檢查。鐘南山表示,近期出現發熱的原因不單純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
導讀:在9日舉辦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鐘南山表示,Omicron(BA.4/5,BF7)感染不可怕,99%可在7-10天完全恢復。鐘南山談奧密克戎:致病率減弱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
中新網廣州8月21日電(記者蔡敏婕)“全新呼吸”中國哮喘患者在線登記數據庫系統建設項目Ⅱ期19日在廣州啟動。項目旨在調查中國哮喘患者的危險因素、臨床特征與診治現狀,為提高中國哮喘規范化診療水平提供參考......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近日在廣州以線上線下方式,舉行以“中國哮喘/鼻炎患者主要致敏原十年變化”為主題的研討會,會上發布了《2008年至2018年中國過敏性哮喘/鼻炎患者環境及致敏情況變化》研......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有嚴格的質量觀察,只有這樣,我們的中醫和西醫才能穩步往前走。”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6月1日在廣州表示,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質量控制對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質量控制......
“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都應該有嚴格的質量觀察,只有這樣,我們的中醫和西醫才能穩步往前走。”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6月1日在廣州表示,高水平的臨床研究質量控制對醫療領域的科技創新非常重要。臨床研究質量控制......
中新社廣州2月22日電(記者蔡敏婕)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團隊22日通過其官方賬號“南山呼吸”,發布了鐘南山院士專門錄制的向香港市民發表演講的視頻。鐘南山講述了18年前多次到香港與醫學專家共同抗擊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