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3-19 14:20 原文鏈接: 鐘南山:近期公布氯喹試驗總結結果

       3月18日下午,廣州市人民政府舉行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

    1.jpg

      鐘南山院士在會上指出,不能靠所謂的“集體免疫”解決問題,疫情的解決最終要靠疫苗實現;盡管目前病毒起源問題還沒有證據,但將來會有答案,現階段妄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面對記者關于“如何提高免疫力”的問題,鐘南山笑答:早餐很重要,不要吃太飽。

      “我自己從來不會吃太飽。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如果大家8、90歲還能很活潑地為國家作貢獻,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強大。”

      以下為鐘南山在發布會上的發言要點整理:

      不能靠“集體免疫”解決問題

      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死率比較高。目前沒有證據證明,這個病能夠一次感染之后就永遠免疫。所以不能靠“集體免疫”解決問題。

      疫苗是解決這個病的最根本的東西,最終形成集體免疫還是要靠疫苗,才能保護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

      新冠病毒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教訓

      這個世紀已經產生了3次冠狀病毒事件:2003年SARS,2015年MERS,還有現在這次。冠狀病毒有很強的傳染性,這三種冠狀病毒比較來看,致死率SARS是10%,MERS是30%,目前的新冠病毒病死率全世界差別太大了。

      SARS發生已經17年了,就是因為我們當時認為這是一次偶然事件,并沒有堅持對機制、治療的研究工作,所以這次準備還是不足。

      新冠病毒為什么能這么活躍,真的不是很清楚。

      對輸入病例還是要用核酸檢測

      對高發國家第一波輸入病人,不要看癥狀,而是要做檢查。有些國家提出有癥狀才查,沒癥狀不管他。我不同意,會漏掉很多。

      有一篇文章說持續觀察病人上呼吸道、咽拭子、鼻拭子病毒載量,前一周特別高,一周后緩慢下降,因此得病早期傳染性特別強。這與SARS潛伏期傳染性不強不一樣,新型冠狀病毒攜帶者在潛伏期傳染性是很強的。

      我們已經發現,一些從境外疫情高發地區回來的人,還沒有癥狀,做了核酸檢測是很高的,但IgM檢測看不出來。目前來看從感染冠狀病毒到IgM升高,需要7、8天。因此IgM檢測法雖然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方法,但作為唯一的方法暫時還是不夠的。

      對輸入病例還是要用鼻拭子、咽拭的核酸檢測。鼻拭子更好一些。

      任何一個國家沒控制好,這個地球就不安寧

      任何一個國家沒有進行干預,新冠肺炎不可能消失;任何一個國家沒控制好,這個地球就不安寧。

      所有國家都要行動起來。現在世界各國對疫情防控有不同的看法,各國需要交流,達成共識,形成有效的方法,大家都來做。

      中國經驗的核心就4個:早防護、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主要原則就是防控重點放在上游,共享診斷技術、傳染途徑、作用機制、治療預防等科研資源。

      下星期公布氯喹試驗總結結果

      氯喹是一種老藥,是很安全的。2004年在比利時就有人做一些試驗,證明氯喹能殺死冠狀病毒。

      我們在臨床上試用了氯喹,危害不大,看起來是有效的。使用后4天病毒轉陰,比一般的要快。因為疫情首先在中國暴發,很多時候沒有對照組進行試驗,只能看到什么有效就用什么。

      因此對氯喹的效果需要一個嚴格的總結,下周這個總結就會出來,準備發表。

      新冠病毒源頭和疫情發生是兩個概念

      H1N1首先出現在墨西哥,你能說這是墨西哥病毒嗎?

      MERS首先出現在沙特,你能說這是沙特病毒嗎?

      這是自然發生的。

      新冠肺炎疫情最先發生在武漢,但病毒起源于哪里,目前沒有證據。這是一個科學問題。

      科學問題和政治問題是兩回事。現在有人正在做很好的研究,通過分子生物學進化的觀點,是能搞清楚的,將來會有答案的。在搞清楚之前就下結論,是不負責任的。


    相關文章

    新冠疫苗致敗血病,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強調兩點

    近期,網上有一些討論,一些接種新冠疫苗后得了白血病的人群認為患病與接種疫苗有關。5月2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回應這一問題時稱,判定白血病和疫苗有無關......

    中國科興新冠疫苗在智利“開花結果”

    近日,智利公共衛生研究院(ISP)國家藥物警戒中心公布了18歲及以下兒童和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后不良事件的第四次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科興新冠疫苗克爾來福是智利正在使用的安全性相對更好的新冠疫苗。該報告覆......

    《自然》新文章,癌癥疫苗已在臨床階段

    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的癌癥疫苗,可阻止腫瘤對疫苗誘導免疫攻擊的防御反應。初步結果表明了這一疫苗在小鼠和非人靈長動物中的效力和安全性。這一臨床前結果可為進一步測試確定臨床適用性鋪平道路。相關研究5月25日......

    上海將恢復新冠疫苗接種,這兩類人優先

    隨著上海市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各類疫苗接種服務正有序恢復。23日舉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介紹,目前上海各區正優化接種服務模式,安全、規范、有序地推進老年......

    專家:中老年人警惕帶狀皰疹,接種疫苗要趁早

    數據顯示,中國人皮膚疾病患病率高達40%-70%。約1/3的人在一生中可能會患帶狀皰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患病風險更高。專家提醒,中老年人可盡早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減少被疾病折磨的風險和因......

    世衛警告猴痘人際傳播風險,美國采購上億天花疫苗

    當地時間21日,世衛組織指出:“現有信息顯示,與有癥狀的病例發生密切身體接觸的人群中正在發生人際傳播。”一般來說,猴痘(猴天花)病毒的人際傳播并不常見。人際傳播途徑包括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

    未接種疫苗的奧密克戎感染者無法對其他變體免疫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及附屬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研究人員19日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感染新冠奧密克戎變體幾乎不能提供對其他變體的長期免疫力。然而,接種疫苗后再感染奧密......

    反對動態清零的后果:復旦團隊開發模型或致155萬人死亡

    自2021年8月以來,中國采取了動態清零策略來應對具有更高傳播能力的SARS-CoV-2變體,現在正在考慮是否可以以及該政策可以保持多長時間。因此,辯論已轉向確定緩解策略,以在全國范圍內流行病的情況下......

    一種基于玉米重組蛋白的實驗性阿爾茲海默癥疫苗

    阿爾茨海默癥(AD)是老年癡呆癥的最常見形式。根據國際阿爾茨海默癥協會的數據顯示,每3秒鐘,全球就有一位新的AD患者產生。預計到2050年,全世界AD患者將增加至1.5億以上。我國每年至少有30萬新發......

    全球首支!奧密克戎滅活疫苗臨床第一針接種在杭州完成

    5月1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發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研究正式在杭州完成第一劑接種。這是全球首支進入臨床試驗針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近期國內多地出現因奧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