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09 22:11 原文鏈接: 鉤蟲形態學觀察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鉤蟲(hookworm)是鉤口科線蟲的統稱,發達的口囊是其形態學的特征。寄生人體的鉤蟲主要有二種:十二指腸鉤口線蟲(Ancylostoma duodenale)和美洲鉤口線蟲(Necator americanus)。

    鉤蟲寄生人體小腸里。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泥土里適宜條件下桿狀蚴孵出并發育到絲狀蚴,絲狀蚴具感染性,可鉆入人體皮膚而引起感染,傳播途徑與鮮糞施肥及耕作方式有關。幼蟲隨血流至肺,再到小腸而發育為成蟲。十二指腸鉤蟲與美洲鉤蟲的成蟲形態有顯著差別,而蟲卵相似。


    實驗步驟

    一、自己觀察

    鉤蟲卵玻片標本:鉤蟲卵橢圓形,殼薄透明,大小與受精蛔蟲卵相仿,卵內含4~8個細胞,在便秘者的糞便里,卵細胞可分裂至桑椹期或已發育為一條幼蟲。

    鉤蟲卵


    先以低倍鏡找到蟲卵(尋找蟲卵時光圈也應縮小),將卵移至視野的中心,然后換高倍鏡觀察。

    二、示教

    1. 脫蛋白質膜受精蛔蟲卵,蛔蟲卵有時由于物理或化學的因素,將外層蛋白質膜脫掉,成為脫蛋白質膜蛔蟲卵,常呈無色透明,卵殼光滑,易與鉤蟲卵相混淆,應注意鑒別,以免誤診。(見表)

    鑒別點脫蛋白質膜蛔蟲卵鉤蟲卵卵殼較厚較薄卵細胞1個4~8個殼與卵細胞的間隙在卵細胞兩端各有新月形空隙在卵細胞周圍有大小不等的空隙

    2. 鉤蟲成蟲玻片標本:成蟲體細長,體壁略透明,前端微向背側仰屈,有一發達的口囊,口囊腹側緣有鉤齒或板齒。雌蟲尾端直。雄蟲尾端膨大,其角皮后延形成交合傘,有交合刺一對。兩種鉤蟲成蟲主要鑒別點見下表。(見表)

    兩種鉤蟲成蟲的鑒別

    鑒別點十二指腸鉤蟲美洲鉤蟲大小較大較小 ♀蟲1厘米左右,♂蟲小于1厘米體態頭和體彎曲一致,呈“C”字形頭和體彎曲相反,呈“S”形口腔內含兩對鉤齒內含一對半月形板齒♂蟲交合刺兩根、末端分開兩根、末端合并成一倒鉤♀蟲尾刺有無

    注:♀代表雌蟲   ♂代表雄蟲

    十二指腸鉤蟲             美洲鉤蟲

     

    十二指腸鉤蟲口囊               美洲鉤蟲口囊

    交合刺

    交合傘


    3.  鉤蟲成蟲寄生在腸粘膜的大體標本,注意鉤蟲用牙咬住腸粘膜的情況。

    鉤蟲咬住腸粘膜


    4. 鉤蟲絲狀蚴為鉤蟲第三期幼蟲,具有感染性,又稱感染期幼蟲,口腔已封閉,食道變長,蟲體尾端尖細,體外常披有第二期桿狀蚴脫下的舊皮。

    5. 鉤蟲生活史(瓶裝標本),注意鉤蟲在人體的寄生部位,感染階段和感染方式。

    6. 鉤蟲病患者的特殊癥狀—異嗜癥。

    嚴重的鉤蟲病患者常有異常嗜食現象,喜吃生米、頭發、棉花、花椒、花生皮、破紙、煙油、木炭、灶土、鍋灰、瓦塊等物。

    異嗜癥患者,男,38歲,鉤蟲卵計數5200/mb,Hb30%,喜吃紅瓦塊、灶土及生米。

    異嗜癥患者,男,52歲,鉤蟲卵計數9900/mb,Hb17%,喜吃紅色的疏松石塊。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